双路径协同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初产妇产褥早期护理的效果

2021-08-06 05:26丁裕黄丽玫周玮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褥期初产妇母乳喂养

丁裕,黄丽玫,周玮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产科,广东 高州 525200)

初产妇因缺乏分娩经验和育儿知识易出现焦虑、紧张情绪,加之产褥期的产妇和新生儿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若不及早进行护理干预,不利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对产褥期健康管理行为水平不仅能有效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而且对产妇的恢复、婴儿健康及成长发育等多个方面产生直接影响。配偶既是产妇和婴儿的共同照护者,也是产妇产褥期重要的心理支持来源,医院开展的健康宣教措施侧重于就诊主体的干预,缺乏对患者家属进行综合性培训教育[2-3]。有研究指出,产妇配偶产褥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接受程度等对产妇身心健康及产褥期状态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其产褥期实施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使产妇之间形成协同护理效应,从而促进产妇健康转归[4]。本研究采用双路径协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及其配偶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7月在我院分娩的140例初产妇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样本量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设计公式计算得到。入选标准:初产妇,均为足月儿;住院时间超过7 d;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有重要器官(心肝肾等)功能衰竭;精神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2组初产妇年龄、体重、生产方式、新生儿性别、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初产妇及新生儿基本资料比较[n(%)]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日常监测和记录(脉搏、血压、睡眠质量以及大小便情况),尤其注重对产妇乳头及周围皮肤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比如产妇乳头是否出现皲裂、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和破损、乳汁的颜色及量等。同时,需要对产妇宫底和外阴的恢复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还要观察腹部伤口的愈合程度。对新生儿的护理则注重记录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母乳喂养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并发症。同时,注重对新生儿家属进行日常健康指导。

1.2.2 试验组 采用双路径协同干预模式。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注重强化健康宣教方法,即双路径协同护理模式,见表2。

表2 双路径协同干预模式简要步骤

由于部分产褥期产妇缺乏家庭社会支持和卫生知识,该阶段需要对产妇进行宣教知识的强化。该宣教过程涉及产妇住院前后多个时间点,部分教育内容存在重合之处,注重对其进行整合。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启发初产妇及其配偶,使其能采用互相提问、情景模拟体验等方式进行充分的互动,从而增进夫妻对产褥期的认知共识度和默契感[6-7]。

1.3 调查内容 干预前(产前1 d)和干预后(7 d)分2次进行调查。具体包括:健康管理行为评分[8]:主要为参照《初产妇母亲角色体验的质性研究》等量表,对产妇干预前后健康管理行为能力3个方面内容(自我遵医依从性、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社会角色转换)进行量化评分,每个维度问题得分区间为0~10分,其中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为0~20分,得分越高表示照护能力越好,该量表信度0.87,效度0.71。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9]主要采用SF-36量表《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健康调查简表》可以用于产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两个维度5方面内容(育儿知识、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生理知识、计划免疫知识)的量化评分,该量表信度0.80,效度0.75。新生儿并发症[10]:包括黄疸、鹅口疮、湿疹/红臀、脐炎、消化不良和黄疸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均服从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干预前后健康管理行为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后比较,2组产妇自我遵医依从性、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社会角色转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健康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干预后自我遵医依从性、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社会角色转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产妇干预前后健康管理行为评分的比较

表3 2组产妇干预前后健康管理行为评分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1)t=4.437、5.137、7.234,P<0.05

组别 n 时间 自我遵医依从性 t P 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 t P 社会角色转换 t P对照组 70 干预前 20.64±1.63 7.165<0.05 10.43±1.85 4.288<0.05 5.31±1.26 8.841<0.05干预后 23.41±1.76 14.29±2.10 7.95±1.71试验组 70 干预前 20.59±1.57 8.806<0.05 10.49±1.90 5.389<0.05 5.38±1.29 7.169<0.05干预后 25.67±2.111) 18.37±2.241) 9.64±1.901)

2.2 2组产妇干预后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产妇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计划免疫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产妇育儿知识和生理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产妇干预后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n(%)]

2.3 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新生儿并发症湿疹/红臀、消化不良、黄疸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现产科临床宣教侧重于对产妇单方面的知识传递,由于家属不能参与其中,导致产妇和家属之间存在一定的知识误区,进而导致部分育儿方法的冲突和矛盾发生[11]。究其根本,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产妇和家属知识宣教不同步有关,因此以宣教管理行为作为根本,尝试在产科开展双路径协同健康教育模式可能有助于促进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2]。

本研究发现,干预前后2组产妇健康管理行为三个维度评分均有明显增加,说明无论采取何种护理方法,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都可以提升产妇自身健康管理能力,侧面说明知识宣教有益于行为方式和观点态度的改变。同时进行干预后的比较,试验组自我遵医依从性、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社会角色转换三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产褥期健康管理水平涉及产褥期生活的多个方面,而这些行为并非产妇一人所为,应依靠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或医护人员支持共同完成[13]。在常规护理模式中,仅对产妇进行科学的产褥期健康知识宣教,而当产妇进入产褥期后,由于配偶及家庭成员健康知识的缺乏,从而导致宣教内容和理论存在一定漏洞和缺陷,而产褥期营养、卫生、环境、母乳喂养等照护行为将对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不断强化健康宣教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产妇的健康管理能力[14]。

试验组产妇干预后健康教育知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 (1)试验组引入双路径模式之后,能让护理人员明确教育对象、目的和主要内容,尽可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15]。(2)双路径协同健康教育模式把产妇配偶和产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有利于提升家属对医护过程的责任感,这种内在动力也有助于提升护理的全面性,让家属学会各项护理措施,从多个角度来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16]。具体分析2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差异,配偶的协助促使产妇不断尝试坚持母乳喂养行为,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进而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由于本研究尚未对新生儿免疫情况指标进行具体检测和监测,2组新生儿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探究。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采取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产科健康教育相关专题培训内容的具体开展,使产妇健康管理知识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可以更好地处理新生儿日常护理或喂养过程出现的问题。结合数据可知,试验组产妇具有更好的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知识评分,说明通过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使初产妇既能获得母乳喂养相关技巧。

本研究初步阐述了双路径协同干预模式的效果,但是由于为单中心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病例数相对有限,后续研究需要在扩大研究样本量的基础上,采取更多客观指标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产褥期初产妇母乳喂养
2019-2021年本院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产褥期营养保健宣教在产妇产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