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萍:永不褪色的北上记忆

2021-08-06 21:25郑国华隋安辉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6期
关键词:北安东北

郑国华 隋安辉

北安市的南北河静静流淌,数着如歌的岁月。1945年从延安出发最后抵达北安的195名干部团成员中,有人留在了北安,有人则离开北安奔赴党和人民更需要的地方。但无论如何,从延河之滨到南北河畔,他们以青春之我拼搏奉献的那段岁月,在历史中留下了回响。

王茜萍与丈夫史梓铭是当年中央派出的干部团中的一对革命伉俪。今年已97岁的王茜萍老人,76年前在北安时还是一名意气风发的青年。

一路跋涉,风尘仆仆向北安

2021年4月下旬,草长莺飞的季节,“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来到王茜萍老人家中,聆听她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

刚进王茜萍老人家门,她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们干啥来了。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你们挖掘故事来了!”对于那段北上记忆,王茜萍老人记忆犹新。摊开历史的掌心,轻抚每一个细小的纹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就在老人的讲述中踏着岁月的烟云缓缓走来。

当时刚摆脱日伪统治的东北,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他在七大上阐述了东北的重要性:“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王茜萍老人介绍说:“1945年9月2日,我和爱人史梓铭从延安出发。当时我爱人当队长。从出发就下雨,到东北就变成了小雪。我们经常淋雨,走到一个地方衣服就得拧一下,然后用火烤干再穿上。下雨时水沟很深,女同志让男同志拉着走,路上苦得很。”

干部团日夜行军,中央发来一封封电报要求加速前进。途经山西、察哈尔、热河等省,沿途敌伪势力仍未被彻底摧毁。时而大雨滂沱,时而漫天雪飘、北风呼啸,山路又崎岖难行,只能步行,但干部团成员雨雪无阻。这一路,同行的女同志和体弱多病者尤其艰难。王茜萍当时有孕在身,劳累程度可想而知。走到承德后,他们才上了火车。“白天不能走,还得晚上走,因为有的地方日本鬼子还没有缴枪,所以我们就在夜里走,可苦得厉害呀!”王茜萍老人至今还十分感叹。

“后来我们就坐上火车了。坐了一晚上,走了18里路,然后又退回18里。火车上,你的腿蹭到我的腿,我的腿蹭到你的腿。因为火车车厢全部被破坏了,地上全是稻草,就这样到了哈尔滨。我那个时候怀孕四个多月了。”

一路风吹雨淋、步行劳顿,王茜萍的身体受不了了。“到哈尔滨以后,我流产了,只能留在那里,我爱人史梓铭得先走,我就留在宾馆。那天,我正在椅子上坐着,一颗子弹就打了进来,差点儿打到我的腿上,我就赶快跳起来,把行李一卷往外跑。途中,有人就跟史梓铭说,小史,小史,看看那是不是小王?小史一看是我,问我怎么跑那么快?他也赶快从火车上跳下来——那时候火车还没有开走,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哈尔滨也没有人来接我,我差点儿死掉。于是,他俩带我到了火车站,给我找了个地方躺下。”在王茜萍的记忆中,北上之路令她备尝艰辛。

从延安到北安,干部团累计行程8000多里。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由范式人、杨英杰、赵德尊等同志带领195名干部去黑龙江,史梓铭一行于1945年11月15日到达北安。

呕心沥血,愿把北安作故乡

到达北安,是四野茫茫、风雪交加的午夜。第二天,干部团的多数同志便被派赴各县工作。

1945年11月16日,省工委分配王永昌(抗联干部)、张潭、李瑞山、林楠、何立成和史梓铭等6人到北安县工作,并由这6 人组成北安中心县工委(1946年8月改为北安县委),史梓铭任中心县工委书记。

为了进一步打开工作局面,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在史梓铭他们接管北安县的第10天,公审宣判大会召开,判处伪满洲国“北安省长”王秉铎及汉奸索志恒、李善长、赫耀峰死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奔走相告。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共产党是为群众撑腰的,是人民的靠山,解除了一些人对共产党的疑虑。

1945年至1947年,北安遍地皆有土匪,他们四处流窜、为非作歹,严重威胁着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与建设。我们党迅速建立了人民武装,清剿土匪、肃清匪患,稳定民心,巩固了人民政权。

当时,东北新解放区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为此,史梓铭带领一班人遵照“斗争中发现、个别考察、秘密发展”的原则,自上而下,秘密、个别地发展了一批党员。最开始是在城市机关和农村建立党支部,1946年上半年,陆续建立起区党组织。经過两年多的艰苦工作,北安培养出了一大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由开始的几名党员,到1947年发展为300多名党员,对于创建巩固革命根据地和搞好各项工作起到积极的骨干作用。

1946年春,按照上级部署,北安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农村,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反奸除霸为目标的对敌清算斗争和减租减息、分配敌伪土地的运动。1946年5月,北安在城东八区(东胜)搞了试点。干部进村后,首先是访贫问苦,并住在贫雇农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很快就了解到农村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以地主恶霸为清算对象,组织成立村屯清算委员会,把斗争清算出来的果实分配给贫苦农民。同时,按人口统一分配土地,毁掉地主的地契,发放新的土地执照,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土地改革、招兵买马、支援前线,然后打土豪还田地,我爱人成天在乡下不回来,回来以后满身的沙子。我当时当指导员,那时的日子有苦也有甜。”王茜萍老人说。

为加强政权建设、巩固后方、支援前线,史梓铭首先在基层村屯召开农民大会选出村屯长,然后召开农民代表会议选出区乡政府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又召开全县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负责整顿社会治安、征兵扩军,组织军衣、军鞋和晒干菜等支前供应工作。从1946 年东北解放战争开始,到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的三年多时间里,北安共有1400余人参加人民军队,还派出大批民工担架队和车马运输队为前线服务。

初心如磐,北安记忆永难忘

经过艰苦奋斗,北安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可喜成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在此期间,史梓铭、王茜萍夫妇在北安县生下了大儿子,起名“北安”。

此后,党组织将史梓铭调到兰西任县委书记。在兰西县他们生下了二儿子,起名“北建”,寓意他们把革命建设精神融入了血脉,在黑土地上建功立业,把黑土地当作故乡。

1949年,史梓铭奉命南下,担任首任九江地委书记。1965年,史梓铭调到外交部工作,先后出任驻芬兰和驻布隆迪首任大使。这些听凭调遣、走南闯北的经历,史梓铭很少对别人提起。王茜萍只记得,史梓铭有时会用不胜怀念的语气感叹:“那个年代就是那样啊,一切听从党中央指挥,一切服从革命需要,为了党和人民利益,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闯,从没二话。”

采访中,王茜萍老人满是对北安的挂念。临近结束时,她情绪高昂地告诉记者:“你们学习党史需要资料,对不对?我今天就如实地把这些情况和你们说了,都是实的,不是虚的。”她还寄语北安:“希望你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好干好走好,把党的事业发展下去。我们当老人的心里更高兴。等我有时间了,真想回去看看北安。北安的发展很好,但是我现在的身体不能由我……” 朴实的话语,映照出老人的初心。

芳华不再,但情怀依旧。窗外,一抹春阳在树隙间跳跃闪烁,干部团在北安书写的传奇,必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编辑:杜金莹

猜你喜欢
北安东北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红色文化的“北安现象”
北安观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塞北延安”红色文化建设掠影
北安举行“从延安到北安”笔会
状态
东北振兴赢了还是输了?
试论北安防护林造林应注意的问题及技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