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十三问”之小学段

2021-08-07 08:17
未来教育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家校注意力

问题聚焦1:如何指导家长科学面对学生家庭作业?

“家长作业”争议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家校矛盾形式,如果处理不好,会对和谐的家校关系带来不良影响。为有效解决争议、防止危机升级,建议学校及教师做到: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家庭作业观,引导家长正确认识作业价值。2.制订学校政策或签订公约,明确家庭作业活动中的家校责任边界。3.主动与家长沟通家庭作业问题,帮助家长有效参与家庭作业活动。

精选案例:学生“家庭作业”,不是“家长作业”

某小学家长向媒体反映,现在孩子的家庭作业五花八门,不少老师要求孩子作业完成后家长既要进行检查、签字,更要协助孩子完成手工作品,“家庭作业”成了“家长作业”。同时认为“老师改作业,能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发现孩子学习的薄弱之处。如果家长都帮助孩子修改了,老师对易错点的掌握就不会那么清楚,不利于孩子对知识的掌握”。

科学分析:

这是一起由“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所引发的家校争议。这场家校争议的产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家长未能正确认识参与孩子家庭作业活动的重要意义。家庭作业是教师布置的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家长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活动不仅是保障家长教育参与权,促进家校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增强亲子互动,促进形成良好家庭氛围与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许多实证研究也都表明,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生的作业而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比没有家长参与的学生更优秀,即家长的有效参与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品格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作业及学习情况缺乏必要的沟通。教师和家长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做着自以为正确的事情,未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共同协商通过家庭作业促进学生进步的方式,导致双方互不认可,才是争议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解决办法:

1.树立正确的家庭作业观。一方面,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家庭作业观,认识到家庭作业是学生巩固学习、教师调整教学的重要途径,把“以学生为本”作为设计家庭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求,合理安排作业数量和设计作业难度,创新作业形式。

另一方面,学校及教师应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作业观,使家长意识到:家庭作业是反映孩子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格品性的重要手段。家长应当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活动,其角色主要是“陪伴者”“支持者”和“督促者”,而不是“主导者”。不应对家庭作业包办代替,而是应当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同时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给予方法指导和适度帮助。

2.厘清家庭作业活动中的家校责任边界。学校可通过制订家庭作业政策或者与教师、家长签订公约的形式,向家长和教师明确家庭作业活动中的家校责任边界。应强调树人、传道、授业、解惑职责在学校,明确检查批改作业、了解掌握学生真实学习状况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可要求教师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

要明确家长在家庭作业活动中的责任与义务,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规定:一是为孩子提供家庭作业支持,即应提供安静、明亮、不受干扰的学习场所,帮助孩子养成日常家庭学习习惯;二是与学校保持联系,即应把有关家庭作业的反馈信息,如家庭作业量的多少、难易程度、孩子的完成情况以及自己对家庭作业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告诉学校,以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家庭作业。

3.围绕家庭作业形成良好的家校沟通与合作机制。每学期初,教师与家长应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共同交流讨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共同出发点,对孩子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等形成共识,并据此对家庭作业的数量、难度、形式等达成初步一致。

一是应主动了解家长作业指导的过程。定期开展学生家庭作业交流活动,了解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问题,收集家长对家庭作业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工作。

二是应帮助家长参与家庭作业活动。可通过各种方式定期向家长传授参与家庭作业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如指导家长如何针对不同的作业类型辅导孩子的功课;对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作业,应将作业的任务与目标、作业的完成步骤、作业任务角色的分配以及对家长和学生共同实施作业活动的指导等清楚地告知家长。

问题聚焦2: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足够重视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当教师发现班级中存在注意力问题的孩子,要及时与家长正面沟通;家校合作,采取适合的注意力训练方法,持续关注,加强反馈,尽快培养孩子良好的专注力。

精选案例: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突出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学习拼音、写字、运算。其实,这是狭隘地认识幼小衔接,把提前准备变成提前入学。孩子入学需要能力上的准备,并不等同于知识上的储备。孩子的倾听能力、专注能力、规则秩序感、合作意识,这些能力比知识上的储备更重要。

科学分析:认识“注意力”

关于“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类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根本手段。对孩子来说,注意力是孩子能够感知外部信息、认识事物的重要工具,是学习的基础能力,良好注意力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因此,注意力是影响孩子进行知识学习和做好一切事情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需要在孩童时期逐步进行培养的。许多家长忽视了注意力的培养,甚至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如在孩子专心游戏或阅读时,不断与其交谈、提醒饮水等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等等。在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不采用科学、适切的方法引导和改善,却一味训斥、责备,延误改善孩子注意力的最佳时间。

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儿童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自制力比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等特点。要想改变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家长足够重视,学习科学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引导。

解决办法:培养儿童注意力的具体做法

对于幼升小阶段的儿童,在学前要培养的习惯有很多,而注意力持久性的培养在其中尤为关键。

首先,面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老师在课堂上先要采取一些举措。比如,课堂上要求学生不仅要听老师讲,更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可以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读,这样后面的同学就能集中注意力,将“火车”顺利开下去。

其次,如果孩子的问题比较严重,一定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状况,引起足够重视,形成家校合力。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尊重儿童、赏识儿童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展开干预和引导,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责备。

再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培养注意力的重要途径。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老师一定要给出具体的做法指导:

1. 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断,并且旁边不要有分散注意力的物品,提供有利于专注力发展的环境。

2. 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同时交代孩子做好几件事,一心不可二用。

3. 注意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加强听觉训练,比如:说话时就要求他看着你的眼睛,耐心听大人把话说完自己再说。

4. 提倡亲子阅读,每天利用10分钟时间给孩子读故事,要做到专注地从头听到尾,不随便插话,不走神。然后,交流一些简单的问题。孩子都爱听故事,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他们,培养注意力。

5. 培养运动的好习惯,身体大肌肉和小肌肉得到适度的发展有助于专注力的培养。

问题聚焦3:如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精神人格的最佳时期, 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教师与家长要以赏识教育为理念,让学生信心飞扬。真心赏识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形成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产生在校学习的幸福感、认同感。

精选案例:“阳光播报台”,让阳光住进孩子心里

在四(6)班的家长微信群里有一个“阳光播报台”,记录班级里每天的生活、学习状态,使好的方面及时得到表扬和肯定,不足之处提出纠正意见,及时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引导。播报小使者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她在妈妈的策划和指导下,在班主任的支持鼓励下,三年来一直坚持每天晚上将自己发现的好人好事及时播报出去。比如:“放学后,小昊同学主动留下来为班级打扫卫生,任劳任怨,默默付出。”“这几天班级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有个别同学没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请自查。”“阳光播报”所带来的力量不容小视,在她的带动下,班里好多同学只要发现美的瞬间,都会在当晚的群里播报出去,传递赞美,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科学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首先,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目前小学生在自信品质的培养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或者盲目自大。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自己、家长或老师常常在教育过程中随意比较,或用某同学的缺点与另一位同学的优点相比较,欠缺客观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时间一长,学生或者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劳;或者是盲目自大,过分乐观,优越感过强,这两种状况都是不可取的。教师与家长应转换评价角度,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之处,给予孩子肯定和赏识,使之学会欣赏自己,也懂得欣赏他人。本案例中播报小使者的妈妈策划的活动非常巧妙。不仅让女儿和同伴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学习别人的优点,在培养孩子更加阳光乐观的性格的同时,也成就了责任与担当;每个被小使者点名表扬的同学会因为得到小伙伴的肯定而自豪,也会更加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信心倍增;群里的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肯定,更是一种激励与鞭策。

其次,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事实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坦然接受自己的学习成绩,不骄不馁。“阳光播报台”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的有效途径。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且孩子们积极传递班级正能量,也为班级同学之间的团结、班风的形成和班集体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再次,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健全学生人格。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或适应性问题。从一个同学主导到全体学生播报的“阳光播报台”,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

解决办法:“阳光播报台”,让阳光住进孩子心里

首先,让“阳光播报台”成为家校沟通的法宝。老师应该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家校沟通模式。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明白,家校沟通不是孩子犯错误时向家长告状、反映问题,更不是家长简单问问孩子的学习、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交往也应成为家校沟通的重点。

其次,让“阳光播报台”成为转化个别生的有力武器。在小学教育中,最令老师们伤神的问题莫过于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老师可以借助此平台,用放大镜看个别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其自我转化。

再次,让“阳光播报台”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用正能量不断地感染着孩子们,使其健康乐观、积极奋进,努力成为心中充满阳光的人。

问题聚焦4:如何提升家长学校建设的规范性?

一所学校的家长来自不同行业、学历各异、教育能力层次不一,而家长学校是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不断探索家长学校的新模式,是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始终要坚持的方向。家长学校课程建设,要具有时效性、实践性、指导性,符合家长的实际需求,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要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手段方式,进一步丰富家长学校培训内容。

科学分析:家长学校要有“心”意,要有“新”境

籀园小学构建了“HOME+养育力”家长学校新体系。家长走进该校为新家长准备的家长学校及其“正面养育”工作坊,逐渐改善了与孩子之间关系,并且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谐音为“加”,寓意加油,为每一个家庭提供教育支持,同时也寓意“增加”,即拓展教育资源,创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为家长提供优质的、有效的、系统的养育支持,实现家校共育的价值。

解决办法:系统思考家长学校建设

学校主动作为,通过家长学校,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规化、系列化活动,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首先,建立家长学校章程及制度,针对其组织架构、运行方式等做出明确要求,例如固定的时间、空间和地点,保证家长学校常态化运行。

其次,加强教师培训,建设一支专业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家长学校授课的对象是学生家长, 每位家长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对孩子的目标期待、教育方式不同,这对家长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因此,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

再次,加强家长学校课程专业化建设,创新教学形式。设置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以家庭教育科学分析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能力的专业性、科学化课程。开发适合家长需求的专题性、针对性、实用性菜单式课程,以满足不同家长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需求。研究制定校级、年级、班级的家长学校课程纲要,安排落实学期授课计划。确定主题时考虑儿童成长特点,分学段设立不同的家长学校学习主题。例如,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认真倾听、自我控制能力等的重要性先于成绩。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将孩子的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家长学校的内容设置从幼小衔接、读书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四个方面展开。小学中年级段是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最应关注的是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所以中年级家长学校主要从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四方面展开。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初期。这一阶段的家长学校重点在生命教育,教育孩子要敬畏生命,心中有爱。在教学形式上,可采用集中学习、读书分享会、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调动家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建立反馈机制,保障学习效果。一方面,关注家长参与学习后的收获与实践转化,可采用撰写学习心得及成果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另一方面,依据家长对于课程效果的评价,及时调整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效性。

具体措施:主题引领+体系构建

籀园小学家长学校新体系以四种主题为引领(“当你陪伴孩子,我们陪伴着你”“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倾一片真心,汇万家智慧”“一年级,我们在一起”),指向“四种”维度(面向问题解决、面向专题需求、面向全员普及、面向新家长),以此为依托构建四个模块(家智慧——正面工作坊、家学堂——专题观场会、家长汇——公众订阅号、新家长——入学课程)。

1.搭建互联网教育平台

公众订阅号——“籀园家长汇”秉承“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邀请来自身边的老师、家长、社会人士、学生讲述自己的养育或成长故事,传递教育理念。如《朗读者》栏目以语音、文字分享自己的养育之道。《大成小汇》栏目则邀老师们畅谈教育思想,碰撞智慧火花。

2.开发并实施多层次、多对象的家庭教育课程

(1)新生家长课程

“幼小衔接”是家长最为需要和关注的。为此,学校依托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的教育资源,推出学习力辅助课程和习惯力MINI课程。学习力辅助课程以微课形式开展,每课10分钟,讲解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家庭的有效配合策略。习惯力MINI课程采用图卡形式,根据学校德育处制定的一年级习惯养成目标,为新生家长罗列出作息攻略、书包整理、作业习惯、记事习惯、锻炼习惯等十个操作指南,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

(2)家庭教育大讲堂课程

家庭教育大讲堂课程以家长为核心,结合当前的教育热点、难点,了解家长的需求,列出家长较关心的话题,然后由校家委会出面联系各方资源,做好规划。每学期举办三至五场大型讲座,并结合讲座组建微信群,进行同步专题调查,及时了解家长动态,为后续工作进行反思总结。

(3)班级主题沙龙课程

该课程主要由各班班主任开发。开学初班主任通过调查,了解家长感兴趣的话题,邀请班级里有教育资源或有教育经历的家长开展沙龙。

3.建立家长工作坊,让家长真正提升自己

在讲堂宣传理念的基础上,聚焦亲子关系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建立了“籀园家智慧”养育工作坊。工作坊分三个阶段:一阶“新家长工作坊”面向一年级学生家长,开启爱的导航;二阶“经典工作坊”面向中年级学生家长,锻炼爱的能力;三阶“青春期工作坊”面向高年级学生家长,走进青春之道。每一阶课程共四次活动,每次两个半小时,一周一次。课程基于正面管教、高效能父母、萨提亚家庭治疗的理论研究和操作建议,并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实际设计,由学校资深班主任和专职心理老师共同带领。课程注重体验互动,通过分享讨论、场景模拟、游戏感知,让家长在体验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养育水平。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家校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特殊的家庭作业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