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萌:榜样的另一面

2021-08-09 08:40郝高兴
女友 2021年7期
关键词:内心工作

郝高兴

郝萌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歌舞剧院副院长。代表作品有歌曲《送你一个长安》《亲亲的老百姓》,歌剧《大汉苏武》等,2018年3月,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郝萌大笑的时候,会看到两个﹃她﹄在同一张脸上闪现。工作中的她,眼神里流露出职业女性的笃定;生活中的她,在大笑的时候,两排整齐的牙齿露出来,一双大眼睛变弯,泄出一丝轻松和柔软。

郝萌,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歌唱家;一面是性格使然的好强派,虽然焦虑过,彷徨过,但韧性十足。论及事业与成就,她足以称得上是业界翘楚,但回看过去的自己,她觉得﹃内心不是更加强大了,而是更加松弛了﹄,我们由此窥见一个榜样的另一面。

人生只有经历,没有输赢

艺术家大多保持着一份自在又纯粹的天真。郝萌也认同这样的说法,她说:“这种纯粹是从生活到精神的统一,让人心无旁骛地想问题、做事情。当别人还在顾虑的时候,可能我已经单刀直入地去做了,这样的简单可以打败一切。”当然,她所指的“天真”和“简单”里包裹着必不可少的实力。

童年的郝萌成长在一个艺术家庭,父母分别从事音乐、舞蹈方面的工作,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她5岁学习声乐,在音乐、表演、美术等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因为感知力突出,选择了自己更喜爱的声乐继续发展。

郝萌很早就有完美主义倾向——12岁那年,获得陕西省、市中小学生歌手大赛一等奖;大学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大学毕业后,又以免试的身份直接进入陕西省歌舞剧院(以下简称“陕歌”)工作……一路走来,她毫不松懈地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战士”,不断向“第一”发起冲锋。

她因《送你一个长安》《亲亲的老百姓》等音乐作品而收获荣誉,近些年,带给她最大挑战的还要数歌剧《大汉苏武》。《大汉苏武》和《张骞》《司马迁》并称为“大汉三部曲”,对于习惯演唱民歌的郝萌来说,第一次出演综合性极强的歌剧,需要同时兼顾不戴麦克风演唱、表演、走位等各种问题,虽然做足了准备,但在一次彩排中还是破音了。一名歌者竟然唱破音,她感觉“活不下去了”,之后的彩排她全程低头,不知该如何面对。“事后,还是导演主动提及这件事,她告诉我,莎士比亚说进戏剧的门之前,一定要摔个大跟头,摔了,才算真正进门了。”回想那一刻,仿佛醍醐灌顶,她如释重负。

她终于意识到,成绩让她被看见,同时也让她被困住。她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条件很一般的人,同时又十分渴望被认可,渴望荣誉感,不允许自己出现瑕疵,这种苛刻虽然是自我要求,但无形中给周围亲近的人也形成了压力。”在歌剧的演出中,她对职业和自我有了新的体悟,她发现“完美”并不存在,从完美主义中跳脱出来,她不再执迷于成功学。“人生只有经历,没有输赢。”这是她对自己的减负,但转变也并非一蹴而就。

当“战士”突然停下脚步

近一两年,郝萌愈发感觉自己内心状态的变化,转折点来自于她筹备院史馆的经历。

2019年,郝萌被提拔为陕西省歌舞剧院副院长,这是她在“陕歌”工作的第15年,她对自己工作的定位十分清晰: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承上,就是要把‘陕歌的珍贵历史和艺术精神传承下去。启下,就是尽可能创新创造,开放包容,激活自身和市场,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机会和平台。”2020年,正值陕西省歌舞剧院成立80周年,她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全面、真实地展现“陕歌”80年来发展历程的院史馆。

“陕歌”的前身是“西北文藝工作团”,1940年成立于延安时,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团名,时任西北局政委的习仲勋同志题词“西工团是延安文坛的一支劲旅”,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兰花花》等都出自这里。但不为人所知的是,“陕歌”的历史同样印证了那一段艰苦的革命岁月。“团员们白手起家,自己动手修窑洞、制家具,用羊皮、罐头盒做成二胡、低胡、三弦等乐器,用捡来的旧电话线做成提琴弦;在游击战中跟随部队日夜行军,边躲敌人边坚持演出;没有交通车辆,吃住都在戏台子上;有人发着高烧照样登台。生活如此劳累,但大家没有一丝怨言。”

同甘共苦的友情、艰苦奋斗的岁月、艺术造诣的追求……如今,毛主席题写的苍劲有力的七字团名依旧挂在办公楼里。她说:“现在的‘陕歌正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需要牢记最值得传承下去的‘陕歌情怀。”于是,她发动团队,向“陕歌”的老一辈艺术家及全社会发起征集,征集与“陕歌”相关且有价值的图文、音视频、实物资料,她亲自到北京等地拜访老一辈的“陕歌”人,认真听他们的讲述,并做了口述历史的采访。让她深受感动的是,这些老人都毫不犹豫地配合着她的工作,热情捐赠出自己珍藏的老照片、信件、物品。靠着他们的捐赠,经历一年多的准备,一个近400平米,汇聚了各种资料、物件、音视频文件的院史馆终于落成了。

她说,在和老艺术家们接触的过程中,她的内心渐渐发生了变化。院史馆的准备工作和80周年庆晚会的筹备工作结束之后,她病倒了,四个月的时间,彻底停止工作,在家休养,“战士”不得不慢下脚步,去梳理内心的改变。

“也幸亏慢下来了。”她开始在意平淡,在意每一个平淡的日子。“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看起来非常有活力,可能只有和老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难得地慢下来,照顾他们的节奏、情绪,结果反而发现一个更大的生活真相。”道理说起来似乎谁都懂,但它是由一件件小事的堆叠而产生的质变,对郝萌,这可以称得上是人生理念的转变。

我们去采访的当天,正值捐赠感谢仪式在院史馆举办,她为三十多位耄耋老人精心准备了捐赠证书,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笑得清澈灿烂。“他们曾经可都是艺术家啊,一等一的高手。”郝萌感叹。活动结束后,年近九十岁的“安老”给她打来电话:“感谢你对我的关爱,让我的生命走到现在还能找到一点信念,非常高兴,非常欣慰。”就是这样一件一件的小事,一个一个小的感慨,让她开始关照鲜花和掌声背后的自己,当一个人不再活得像个“战士”,她应该活成什么样子呢?

爱才是最重要的能量

当人生不再以“成功”为导向,内心反而因为松弛感而变得更加有韧性。她经过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又进入到了去伪存真的阶段:保持住自在的天真,同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不惑之年,郝萌并没有什么年龄焦虑,反倒是因为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关于“爱”的能量,让她更清晰地去看待自己的家庭、工作和生活。

她不强求儿子和过去的自己一样事事好强,但十来岁的孩子似乎早有先见之明,常常语出惊人:“妈妈,我不想像你一样,太累了,我想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有一次,刚上二年级的儿子突然告诉她,人生就像一个线段,每个人的长短都不一样。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才是被教育的人,孩子在教她做一个智慧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她和孩子互相学习。

现在,除了日常工作,她推掉了很多活动,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慈善公益演出,以及能让自己内心感动的事情。2009年去参加公益活动,为残障人士献唱的她边唱边哭,感叹人生不公,但如今,她说,“和他们接触得多了,反而他們在治愈我,让我学会不附加任何条件去享受快乐的情绪。”也遇见过残疾人车队,他们问她能不能去参加他们的活动,她满口答应,想象着和这群人一起满世界跑的样子。“或许在离艺术最远的地方,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她感叹道。

她也想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宣传推广大使,她制作了歌曲《常来长安》《中国节拍》,为即将到来的运动盛会加油。她还想尝试做先锋音乐剧等更自由包容的创作,和观众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互动和反馈中打磨更好的作品。这些努力其实也是一种传承——锻炼一批年轻有为、有创造力的文艺工作者,同时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在郝萌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女性的执着、努力,以及自我反省反思,这些看似平常又熟悉的“另一面”,正构成她的日常。也因为如此,当那个曾经的“战士”变成如今的郝萌,才显得更加真实和可爱。

猜你喜欢
内心工作
迁徙
不工作,爽飞了?
只要内心嘿起来,哪里都是舞台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选工作
一块生锈的铁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