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高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1-08-09 02:53冉魏锐
重庆与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荣昌高位陶瓷

冉魏锐

高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荣昌从重庆西部传统农业县跃升为成渝地区新兴工业区,喜讯频传:全国首批“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产业联盟、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城市、中国年度最佳投资休闲目的地、中国西部陶瓷之都……

荣誉背后,是一直以来,荣昌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制造业快速集聚与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工业“一业定乾坤”发展理念和“高位推动”的工作理念,集中全区优势资源,围绕集群化、特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GDP增速、招商引资落地转化率均排全市第一。

“链长”高位引领,把长板做成特色

来到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B区建设现场,塔吊机正忙而有序地吊装施工材料,工人们正在楼顶搭建模板。而在不远处的A区,已签约入驻企业32家,各条生产线开足了马力生产。

一面抓紧投工投产,一面加快补链延链强链,从产业规划图变成施工图—这个投资150亿元的川渝合作重大项目,展现荣昌区在“双城记”中的积极作为。

从“不东不西”到“左右逢源”,荣昌在双城战略中编制“桥头堡施工图”。去年,“泸内荣永”国家高新区产业联盟正式订立,四地携手共谋人才创新“先手棋”,荣昌高新区入选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荣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链长”是最重要的推手,通过高位引领,把长板做成特色。

荣昌全面推行“链长制”,每个产业均由1名区领导担任链长,发挥“工业挑大梁”的政策撬动作用,引领企业高位发展,优化构建了消费品、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和农牧高新“4+1”现代工业体系。

以陶瓷为例,荣昌获批全市唯一的陶瓷产业园,跻身全国高端陶瓷主产区行列,成功创建中国西部陶瓷之都。

再如洽洽食品,企业从2018年起连续增投生产线,已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日产能从2017年的100吨增加至2020年的258吨,产品品种不断丰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年均30%的高速增长。

招商高位推动,把链条做成集群

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企业意识到:当产业上下游协同、零配件适配、物流运输等平衡被打破时,身边的产业生态圈就是那根“救命稻草”。

在荣昌区的决策者看来,更小的配套圈,成本较低、安全性较高,协调难度也小。

素以行动力见长的荣昌,正在以产业生态圈理念为指引,深入开展工业稳链补链强链行动,充分运用部分优势企业调整生产布局带来的招商引资、补链强链的重大机遇,加快吸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环节企业,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当地建立由书记区长“总牵头”,区委、区政府领导担任十大产业链“链长”的招商工作机制,并组建3个驻外招商组,瞄准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全员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并坚持每季度举办招商引资集中签约、重大项目开工和重点工业企业投产活动。

近年来,荣昌成功引进惠达卫浴、华兴玻璃、先锋药业、煌上煌食品等龙头企业。2020年新引进工业项目141个,正式合同额394.8亿元,招商落地转化率超过82.7%。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其中,食品210亿元,轻工陶瓷、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农牧高新均超过100亿元。2020年新增35家,其中新投产企业20家,位居全市第一。

创新高位驱动,把科技做成动能

只要保持对行业发展的敏锐度,加上科技赋能,即使是老牌优势产业,依然能挖掘出新的增长点。

敞亮的冻干粉针剂生产车间内,崭新的机器林立,一瓶瓶针剂正在流水线上自动完成配料、称重、灌装、轧盖、包装等程序。偌大的生产车间,鲜少看见工人的身影。这智能化的一幕,就是重庆华森制药公司五期GMP生产基地生产车间的真实场景。

借力科技,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荣昌工业发展的一个永恒命题。而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浪潮,正在成为荣昌工业培育新增长点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镜头转向重庆唯美陶瓷有限公司(马可波罗瓷砖),陶瓷板材5G智能生产线已投入运行,设计产能每天可达40000平方米,同比之前开创50人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更加提高,用工同比下降30%。

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人才、科技、平台的集聚与支撑,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荣昌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工业集中度达到78.5%。

创新高位驱动,把科技做成动能,荣昌设立1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投資基金,在全市率先开展区级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认定,华森制药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大鸿农牧获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培育明珠塑料、洽洽食品等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海智工作站2家,规上工业企业356家。

政策高位保障,把服务做成“产床”

时间回到去年,因疫情按下“暂停键”的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有一个时间点令人印象深刻:2020年2月底以来,荣昌全区336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复工率达到100%。

“100%”的背后,凝聚了许多人的努力。相关部门“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到企业,荣昌区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开展现场调研,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推动企业稳产满产。

在这一背景下,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闻令而动,统筹调配力量,派出“企业驻厂员”,下沉基层驻点蹲点,建立针对企业核心诉求的快速响应机制,对企业用工、物流、配套等问题,提供精准的政策供给和服务保障。

设立“企业驻厂员”的目的,是做到“找一个人,说所有事,解各种难”,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工作效率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不断优化,感受到荣昌营商环境在不断完善。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荣昌区用心加强保障,把优质服务打造成催生企业的“产床”,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后补”,连续两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十佳示范城市”“中国营商环境十佳高新区”,入选全国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为了给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荣昌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六条政策”,减税降费和减免社保费15.8亿元,降低要素成本5080万元,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利率下降10%以上;成功开行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荣昌货运班列,与四川港投集团共建内陆无水港,加快建设川南渝西综合物流园,唯美陶瓷等企业大宗物流成本降低近三成。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2020年尽管遭遇疫情,但荣昌区仍然迎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下一步,荣昌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不动摇,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产业升级引领区,助力成渝地区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21年,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9.0%,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猜你喜欢
荣昌高位陶瓷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重庆荣昌: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研发中心8月建成
趣图
荣昌夏布创意时装亮相北京
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鉴赏
藤.风筝
陶瓷食具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