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高质量发展的工业注解

2021-08-09 02:53张青兰
重庆与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长寿高质量工业

张青兰

高质量发展是时下热度最高的词汇,这是因为高质量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与方向。置身全新的发展赛道,长寿人跳出长寿,站在未来看現在,变大挑战为大机遇,用大战略推动大发展,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先机。

在“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战略催化下,长寿通过规划同构、产业同链、基础同建、生态同治、服务同网的携手共进,在“进城入圈”中展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气象与新作为。

积蓄破关:产业能级量质齐驱

面对众多重大战略利好叠加的黄金时期,长寿立足国家级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全新定位,工业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从产业体量、产业集聚和龙头带动等多个维度推动工业经济的积蓄破关。

长寿工业的突飞猛进,与全力推进的“千百亿”工程密切相关。即打造综合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3个千亿产业集群,发展10家百亿产值企业(集团),培育20家亿元税收企业。如今,这一工程正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行,“5+1”产业产值突破千亿,4家企业集团迈入“百亿俱乐部”,6家企业税收过亿,工业体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登新的高峰。

长寿拥有经开区、高新区两个重量级开发区和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聚乙烯醇出口基地、全国第二大玻璃纤维生产基地。这些享有盛名的产业平台,每一个都是巨大的企业磁场,吸引了大批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的“近悦远来”。区里通过抓集群提能级,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企业的大量集聚,凸显出长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成为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推进器”。刚刚过去的五年时间里,长寿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从负42.1亿元增长到44.5亿元,年均增长201.1%。

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物流产业的全面崛起。常态开行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长寿班列,打通了南向出海大动脉,形成了“铁公水管”多式联运体系。长寿港,化工码头、川维物流等码头改造完成,新恒阳码头、新港长龙码头等有序推进,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167家物流企业落户长寿,促进了工业产业与物流产业的共生共荣。

长寿工业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大企业的引擎作用全面彰显。以钢铁冶金、化工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品为核心的“5+1”主导产业强势崛起,集群化优势日益显现,工业亩均投资和产出强度分别达到400万元、500万元。

截至目前,长寿拥有世界500强企业27家、跨国公司56家、上市公司57家、行业龙头企业5家,这些龙头企业产生的磁场效应,吸附了大量的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形成了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工业新格局。

革故鼎新:迭代升级提速换挡

打开长寿的工业版图,一条革故鼎新、迭代升级、智能化转型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清晰可见,长寿正由过去以量的扩张为特点的追赶型经济,全面转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是两种不同的增长机制,长寿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耦合互动,集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与融合发展,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工业迭代升级和提速换挡。

制度创新是激活市场活力的先行保障。在长寿,企业能够清晰地感知营商环境带来的变化与便利。长寿人坚持在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强化服务和监管上做加法,及时对标世界银行标准,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率先在全市推行工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制、经开区首席代表制、重大项目“一卡通”制,一般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审批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上缩减80%以上,加快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务流五类要素。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免疫力的关键举措。长寿依托科技创新园、中科未来城汇聚创新资源,打造长寿创新“南北磁极”。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4%,首次超过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院校常态合作,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组建绿色化工工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培育国家级技术中心两家,培育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研发机构数量占全区规上企业数量30%以上,研发人员超过4200人。培育科技型企业558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20家企业OTC科创板挂牌。EVOH13、超薄锂电池隔膜成功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对传统产业和存量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上规、上市、上云”,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长寿通过实施重点企业发展行动,巩固提升龙头企业,重组改造困难企业等,实现工业经济的提速换挡。先后实施重钢工艺再造、川维技术提升等智能化改造项目150个,让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全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家,建成4个市级智能化工厂、19个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位于全市前列。现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聚乙烯醇出口基地。新升规企业28家,新增上云企业11家。27家企业进入拟上市企业储备库,194家企业OTC挂牌。

立新蓄能是革故鼎新的重要体现,大力引进双象集团、亚士创能、华陆科技等26个战新产业项目落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飞猛进,体现了长寿产业转型的信心与决心。通过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的产业基础再造,打造产业链更完整、供应链更安全、价值链更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手笔的革故鼎新,激活了长寿工业的一池春水。钢铁冶金、化工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聚产成链,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5年的5.5%提高到2020年的20.1%。

继往开来:深度融入两大市场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战略重组的重大机遇,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各地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长寿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两地两区”的发展定位,即建设国家级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国家级特色商贸物流基地,建设都市康养休闲旅游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两地两区”是长寿吸引资源、赢取未来的新起点,其中“两地”都跟工业直接相关。长寿经开区和长寿高新区是建设国家级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平台。长寿经开区作为重庆重要的产业平台、创新高地和开放窗口,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的魅力新城,先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6项“国字号”殊荣,综合实力居西部前列。而长寿高新区的后发优势正在显现,连创市级工业园区、市级高新区,是长寿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消费产品产业的新战场,正全力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力争建成国家级高新区。

这两大平台承载了长寿工业的新梦想与新未来。为加快接入国际分工,深度融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长寿将城市竞争力放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来审视,从生产管理、市场运营和销售服务等多个层面参与国际分工,以两江长涪先进制造业示范带、长江经济带开发区联盟、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等为载体,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共建龙头引领、关联配套、专业分工、协作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大力开拓东盟和“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以望变电气、国际复合、泓禧科技为代表的9家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兴业,打造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生产基地,博腾科技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

在国内方面,长寿与四川绵阳经开区、广安经开区等合作打造产业集群园区,与广安、攀枝花分别签订“1+7”“1+2”战略合作协议,联手长江上游12个开发区成立创新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要素互通的区域协同发展。随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战略的深入推进,长寿实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层出不穷,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市场化、企业视野国际化和营商环境法治化的高质量發展之路。

判断一座城市的经济竞争力,至少有五个维度,即投资热度、法治力度、人才满意度、创新活跃度和“国际+”的高度。而长寿通过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的革故鼎新、创新驱动的耦合互动和外向经济的强势发力,使得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积蓄,为建设国家级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长寿高质量工业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美丽的长寿花
世界最长寿的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一切要做到无心才长寿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