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2021-08-09 09:49段光鹏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治理效能制度优势

段光鹏

[摘 要]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与巨大优越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检验和证明。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的政治保证来看,党中央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各级党组织守土尽责、坚决执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率先垂范;从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基石来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公开透明地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来看,公有制为主体是重要支撑,高效协调运转是执行目标,依法科学防控是原则体现;从伟大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来看,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筑起了新时代精神丰碑;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完善机制来看,积极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把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全面转化为现实的治理效能。

[关键词]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优势;治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3-0115-11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中国共产党临危不惧、果断决策,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进入同病毒抗争、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的非常时期,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从正面战场到后方战线、从疫情防控到脱贫攻坚、从鼓舞民族士气到汇聚全球之力,各方面力量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作为起来,使疫情防控工作层层动员、有效组织、有力推进。“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2],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与巨大优越性在疫情防控重大实践中得到的检验和证明,充分展现出中国国家制度为什么能、治理体系为什么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疫情还远未结束,近期又出现反弹,抗疫仍在继续,但我们坚信,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3]系统总结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继续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务实有效的疫情防控成果增进信心,以精准有力的经济举措增强发展动力,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有助于促进世界人民最终战胜疫情。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4]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保证了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与治理能力的充分激发,造就了西方政党和政府难以企及的“硬核”防疫实践。疫情的蔓延越难遏制、危害性越大,越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治理的重点、路径和方法,确保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过统一思想认识、密切沟通协作、统筹制胜要素,形成抵御疫情扩散蔓延的强大合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风雨袭来时,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的权威是最坚实的靠山”[5]。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充分做好战略主动预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有效防止和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分散主义,通过时刻关注疫情蔓延形势、跟踪防控工作进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新闻舆论水平、加强干部作风监督,充分做好战略主动预案,实现了科学决策、广泛动员和有效执行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6]在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汇报后,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第一时间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陆续派出中央指导组具体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在全党全国进行紧急政治动员,组织力量、调配资源、联防联控、集中攻关,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通过做出最科学的战略安排,保证最严格的战略监督,形成集中优势力量解决突出矛盾的强大态势,保证疫情防控指挥有方、部署得当、进展顺利。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党中央既积极正视矛盾、认识矛盾,又全力分析矛盾、转化矛盾,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找准重点、抓住关键,从疫情暴发初期果断采取“四早”“四集中”等有效措施,到全国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后提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原则,体现出因时因势调整应对方案,保证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推进。另外,党中央把疫情防控和国家发展的内外矛盾相结合,在集中力量解决病患救治突出问题的同时,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在舆论引导、对外关系、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复工复产等方面协同作战,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在保持战略主动中提升疫情防控效力和经济发展成效。

(二)各级党组织守土尽责、坚决执行,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7]P11各级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具体纽带,是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在疫情防控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领导、全面部署、全面组织,各级党组织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坚持守土尽责、坚决执行、狠抓落实,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把各类资源迅速集中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保证疫情防控紧张有序、持续深入进行,形成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上下联动、跨地区联防联控、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8]事实证明,各级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严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压实责任,把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坚持政策再部署、再落实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发現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提高防控措施落实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同时在疫情防控中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有效充实到基层防控一线,严格执行基层防控要求,精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宣传防疫、管控隔离、信息传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在各条防线上与疫情赛跑、与病魔较量,极大地增强了疫情防控的战略效能。

(三)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率先垂范,充分体现先进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党员干部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组织力和战斗力的现实考验。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反应、决策和行动,能够充分展现出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宗旨意识、全局观念、工作作风、驾驭能力和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1]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承担急重险难任务,表现出超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用个人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领导制度的先进性,在争先发挥先进性中彰显出党员个体先进性与党的整体先进性的统一。疫情防控过程是各级党组织了解考察干部、发现优秀干部的重要时机。面对丝毫不能松懈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一批批共产党员在医院救治的第一线、在社区排查的最前端挺身而出,积极主动履职,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激励亿万人民群众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正能量。为严格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广大党员干部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结合起来,明确对新冠肺炎知识了解不够、预防办法不多是群众所急,疫情防控不力而导致疫情扩散是群众所忧,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是群众所盼。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以身作则,把有效管控与贴心服务融为一体,在争先发挥先进性中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以联防联控的实际成果、群防群控的实际行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二、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4]P40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疫情防控的首要目标,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是疫情防控的判定标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9]P8制度和治理的力量来源,既来自有形的力量,又来自无形的价值力量。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能够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以资本为中心”的致命弊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贯穿于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石和运行的最高原则。

(一)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0]P48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9]P27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施“健康中国”的行动已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1],明确树立起对待疫情和处置疫情的第一原则,为疫情防控找准了核心点、出发点和发力点。2020年2月10日,在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把疫情防控定义为“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12],要求严格实行联防联控机制,尽力切断病毒向人群传播的渠道。面对严峻疫情,党和国家以更加有力有序有效的防控措施体系,打响了一场“人民战争”,通过用最快的速度调集医疗资源,以最高的效率建设防治医院、扩大重症病房、组建方舱医院,数万医护人员奔赴武汉等地,对危重病人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对确诊病人做到及时治疗、对疑似病人集中隔离观察,对因疫情防控而在家隔离的各类特殊群体及时提供必要帮助,以决战决胜态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民战争”理念把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具体化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全新理念,把工作导向转变为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体现出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在着力凝聚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汇聚全体人民共克时艰的现实力量中激发出疫情防控活力。在集中力量救治病人的同时,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责任制,稳定人民群众的正常收入水平,启动疫情严重地区群众生活补贴及价格联动机制,都鲜明反映出党和国家始终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基本出发点,以鲜活的实例诠释了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价值指向。

(二)公开透明地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根据乌尔里希·贝克的观点,公众的风险感知离不开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与了解程度。作为“制造出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可以随意被社会界定和建构的”[13]P20。疫情防控似有形战场,舆情引导似无形战场。无形战场的信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既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和判断,又考验着党和政府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对引导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从未经此考验的公众心中难免有焦虑和恐惧,加之目前医学界对疫情的成因、趋势及其治疗方案、药物、疫苗等的认识有限、见解不一,各种言论充斥各类媒体,各种信息狂轰滥炸,其中不乏谣言或不实言论。越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越容易滋生谣言,公众不停地刷新感染数字和疫情传播趋势,对疫情的困惑、焦虑、不安、郁闷、恐惧心理互相叠加、放大,成为舆論失序的催化剂。对此,党和政府以负责的态度通报疫情防控进展,以公开透明的方式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强大舆论宣传凝聚起疫情防控正能量。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舆论宣传工作,是凝聚中国力量取得疫情防控胜利的关键环节。国家结合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现代技术,举办政府新闻发布会、搭建疫情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关切,有效澄清事实,解除公众疑虑,严防因为套话、空话、大话、假话引发次生舆情,严防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发酵为“爆点”问题,引导公众不轻信偏信、胡乱批判,不能成为“传声筒”、沦为“跑马场”,而是要擦亮双眼、科学鉴别,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提升疫情防控的水平,让谣言没有传播的空间和土壤,从而使舆情引导直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后盾。网络空间作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4]P336,更是信息汹涌、纷繁复杂。面对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和裂变式传播,针对大量居心叵测的境内外敌对势力“网络白军”的诬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14],要密切关注舆情的风起、风向和风潮,围绕疫情进展、防控措施、防护知识等内容进行宣传,消除担忧、疏导民意、化解风险。当然,党和政府引导舆论不是为了杜绝不同声音,因为党和政府“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15]P144,而是在平衡“一”与“多”的过程中积累共识、强化共识、拓展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及时做好释疑解惑、稳定人心、凝聚共识的工作。

(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4]P40人民群众是战胜一切灾难和风险的力量,正是因为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才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民群众是被保护的群体,更是抗击疫情的主要力量。因为重大疫情防控既涉及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管控,又涉及医疗救治、预防及物资保障等多个方面,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筑牢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防控局面。在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集思广益,以接地气的宣传横幅、土味广播喊话来提高社会防控意识,使疫情防控知识覆盖每个角落,不仅提高人民群众的认知与自我救助能力,而且使人民群众在防控中认清自己的角色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无私奉献、英勇奋战,捐资捐物支援湖北、支援武汉、支援一线,亲身参与到救病治人、防控排查、医院建设等工作中,以不同的方式贡献力量,创新工作办法提升防控效率,以实际行动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用劳动实践铸成全民奋战抗击疫情的现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在抗疫实践中的伟大作用和主体地位进行了高度总结和概括:“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16]

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17]P16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9]P3,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之一。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科学把握、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各方面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有效调配各领域各层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集中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关键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4]P273

(一)公有制为主体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支撑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4]P258,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公有制为主体表明国家和集体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掌握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基础性行业,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危害的严重性、影响的广泛性、应对的紧迫性等特点,要实现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及时救治、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集中资源的效能目标,不仅需要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高度集中,而且需要医疗、科研、物资、交通等多部门和机构的共同参与。公有制为主体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现有效治理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与优势,能够保证绝大多数的重点机构和企业的全民所有制属性,在危机治理中更好地发挥国家的公共服务职能,使国家能够集中有限资源用于急需的地区、领域、行业,展现出充裕的物资储备和调配运输能力,能够更加迅速地集结科研等攻关力量,以确保取得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技术突破,能够通过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来调节宏观经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18]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有企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了艰巨的建设任务,不仅为防控物资和生活物资的及时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带头复工复产,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为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基础保障作用,再次凸显了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二)高效协调运转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执行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绝不仅是几条战线、几个地区、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斗争。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14],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19]。在疫情防控中,全国上下牢牢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和整体观,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整体工程、系统工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精准把控,从而对疫情防控形成高效协调运转的设计和实施方案,为战胜疫情、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赢得了主动和宝贵时间。“全国一盘棋”强调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既保证在决策中秉持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分清轻重缓急,又把各种有效的力量和资源组织起来形成优势力量,解决突出矛盾,达到以点带面、化解风险挑战的目的。“全国一盘棋”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领域的现实需要,又要考虑全国重点地区、重点领域以及对全国总体大局的影响。为此,党中央从全国的整体利益出发,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坚持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使各区域各领域各战线之间统筹兼顾、分工合作,在协调均衡、高效运转中形成整体效能。根据全国联防联控机制,“全国一盘棋”生成全国范围内同心合力、协调联动的体制机制,全国各领域各区域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提高政策相互配套和相互耦合度。在疫情防控攻坚时期,国家以部分与整体的有机组合和有效思路,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统筹全国优势资源向疫情全力出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疫情防控工作,在統筹协调中凝聚起党心军心民心,在高效执行的整体转化中提高疫情防控效能。

(三)依法科学防控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体现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时间长、涉及领域广、影响人群多、危害程度大、控制难度高,如果对其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就会贻误时机、殃及全局。因此,要坚持以科学和事实为依据,作出及时准确的决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20],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0]。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公共卫生治理方式。在疫情防控中,所有的“硬核”防控措施都要有法可依、依法实施,各项举措的顺利落实、生产生活的稳定有序都要以法律法规为行动遵循。只有把依法防控作为必要手段,将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及时、从严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才能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同时,党和政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认识和处理疫情动态发展问题,着力提升疫情防控措施的精准度。在疫情发生初期,为避免防控体系出现大的漏洞、防控能力出现严重缺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要求,根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以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为全国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决策依据。随着疫情发展向好缓和,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而采取分区分级精准管控措施。在全国多地疫情清零后,多措并举恢复生产生活正常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可见,应对及时、防控科学的系列措施提升了把准大势大局因势而变的精准度,不断突破疫情防控难关,逐步控制疫情并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四、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力量源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4]P4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淬炼升华,在大战大考中得以充分彰显。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深得人民拥护和信任,人民中蕴藏的民族精神必然转化为治理的力量,转化为战胜疫情、冲破各种惊涛骇浪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1]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发扬,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一)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天道好生、仁者爱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具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21]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次严峻考验。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直深耕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之中,使人们在任何时期都能以勇敢、实干、坚毅、专业的态度在各自岗位上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湖北的医护人员始终奋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以个人的奉献为遏制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各地紧急征调医护人员之时,大批医护人员积极行动、踊跃报名,一份份激昂的倡议书与请战书被送到党组织,一场场庄严简洁的援鄂出征仪式在全国各地举行,一支支援鄂医疗队向湖北疾驰,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战在与病毒抗争的最前沿。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12]面对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险,无数医护工作者义无反顾、逆流而上,以专业的医疗技术、坚毅卓绝的态度、顽强奋斗的职业精神,与疫魔搏斗、与时间赛跑,扎实做好病情诊断、重症监护、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各项具体工作,用生命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无数工作者放弃休假,义无反顾回到工作岗位。无数企业加大马力生产,加班加点,全力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可见,这种以医护工作者为代表的个体汇集的职业特质和为民情怀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支柱,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强大力量。

(二)举国同心的磅礴伟力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22]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倾力扶持和众人拾柴、团结一心的凝心聚力,是上下一体、举国同心的团结精神。个体松散的力量在对抗重大疫情时无异于螳臂当车。疫情面前,亿万人民携手同心、团结互助,中国人民骨子里镌刻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被新冠肺炎病毒这一无形的敌人再度激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23]P5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第一时间抽调医护精英,迅速组织起多批次医疗队奔赴湖北。针对湖北医疗物资紧缺的状况,全国各地组织大量急需的医疗物资,无条件地整合资源,解决湖北的燃眉之急。同时,积极宣传防疫工作,缓解各地群众对湖北疫情的恐慌,接纳滞留外地的湖北人民,以负责的态度实施科学隔离措施,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地区之间的守望互助。还有无数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有的志愿者自发组织爱心车队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有的志愿者在社区为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做了大量努力。这种举国体制下的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令世人动容。这种上下一体、举国同心的团结精神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得到凸显,汇聚成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

(三)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为国家和民族大义而不惧艰险、迎难而上、舍生忘死的大无畏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赢得过往一切胜利的政治优势,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精神武器。新冠肺炎蔓延之迅速,后果之严重,不啻为一次全球重大挑战。“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24]面对凶险疫情,不能逡巡躲避、推诿塞责,而是要鼓足勇气、坚定信心、直面困难,使这群魔鬼被层层包围、环环消灭。在疫情考验面前,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信念比愿望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宾、赴鄂调研、视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不同场合中,多次为广大群众和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加油鼓劲、提振信心,屡屡强调要坚定信心、坚持到底、不达胜利不罢休。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城乡社区挨家挨户的排查,从工厂车间加班加点的生产到科研实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关,从大量基础实验到新冠肺炎疫苗志愿者以身试“苗”,从“火神山”“雷神山”的神速建成,再到一座座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后方群众,都没有后退和妥协,而是展现出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打硬仗、敢于胜利的必胜信念,展现出人类能夠战胜重大灾难的信心和力量。中国人民迎难而上、舍生忘死的拼搏意志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必胜信心描绘出了一幅新时代“战瘟神”的壮阔画卷,成为抗击疫情斗争取得胜利的坚强保障。

(四)尊重科学的求实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倡导求真务实精神,秉持尊重科学的求实态度。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持让科学成为战胜疫情最有效的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21]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将探索病毒源头、分析病毒结构齐头并进,疫情救治、药品和疫苗研制同步进行,综合多学科力量争分夺秒开展科技攻关,在病毒检测、临床救治、治疗药物、疫苗研发等重要领域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中国科研人员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治疗方案相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三药三方”优势互补,对不同临床分型,实施不同救治方式,被多个国家所借鉴和使用。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疫情研究与防控,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26]

(五)命运与共的大国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少数西方政客和反华媒体编造谎言,抹黑中国。在恐慌疫情蔓延、孤立敌视华人、散播反华言论、制造排华行为、唱衰中国经济的环境中,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中国企业无辜受到歧视、遇到排挤、遭受不公正待遇。显而易见,“政治病毒”的危害比新冠肺炎病毒更可怕、影响更深。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筑墙”“脱钩”等极端主张泛滥,一些政客和媒体屡屡发出“疫情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中国应对疫情不透明”等不实言论,甚至借机指责中国“侵犯人权”。在人类面临新冠肺炎病毒这一共同敌人的时候,是命运与共、共克时艰,还是制造另类“政治病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27]病毒无国籍,疫情无国界。凶猛的疫情正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各地肆虐,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只顾自己未必能真正自保,团结合作方能有效守住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因为全人类的联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这样便捷、这样息息相通,全人类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命运相联、共担共享、休戚与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28]唯有所有人心连心、肩并肩、手挽手,建立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共克时艰的相互信任,勠力同心、点滴成河、聚沙成塔,织成严密无隙的防御网,关联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全力以赴防控疫情,才能真正抗住疫病的渗透、攻击,才能重回美好、安宁的生活。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从医疗物资到人员支持,从精神鼓励到物质援助,主动向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伸出援手,展现出了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大国担当。

五、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完善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证明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风险来源复杂、危机程度加深、治理难度加大的“风险社会”时代。风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影随形,交往越来越活跃、流动越来越频繁、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会与各种各样、不断翻新的传染性病毒遭遇,出现疫情时能否做到及时有力有效的应对,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显示着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根据疫情防控的实践,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把中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都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构建制度和治理基石,同樣要全面深化改革。

(一)瞄准短板“改”,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防控相比而言,从各级政府第一时间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到果断采取措施切断传播源头,及时发布疫情最新数据,实施联防联控、令行禁止、全民动员,展现出中国的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社会动员等相关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应对举措更加迅速,治理效能更加强大。与此同时,疫情防控折射出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地方。从疫情暴发到进一步扩散蔓延,暴露出中国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制度体系存在不健全、不完善、不适应的地方,亟须补齐短板、堵塞漏洞。譬如,重大疫情报告机制不够健全,防控预警不及时;对于收集的个人信息保护不力而导致信息泄露,对于防疫用品的监管不到位而影响正常市场秩序;对传染病防治和生物安全工作投入不足,尚未建立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14]疫情防控实践检验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涉及病患救治、科研攻关、物资保障、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组织动员等方方面面,要求健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将公共卫生预防机制贯彻到整个基层医疗体系;要尽快完善疫情预警机制,缩短疫情信息报告流程;要将公共卫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提升指挥决策的权威;要参考国际先进的公共卫生应急做法,结合中国国情建设能应对各种危机的现代化医务应急系统,以提升公共卫生安全的应急能力。总之,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29],通过建立健全反应敏捷、权威高效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疫情防控效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奔向问题“改”,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30]在疫情发生初期,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领导干部对疫情早期预警信息重视不够,对疫情严峻程度估计不足,用形式主义的办法应付疫情,有的将疫情防控简单化为填写表格、上报信息,让防控工作要求在会议上、文件上、表格上空转;有的要求基层干部反复上报、重复填表,不断地走过场、摆出花架子;有的对收治病人数、床位数量、检测能力数“一问三不知”,使疫情防控效果大打折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密切相关、如影随形,官僚主义必然会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必然会助长官僚主义,二者皆是脱离实际、高高在上、浮躁虚夸。列宁指出,官僚主义“是有变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之上、享有特权的人物的趋势”[31]P286。有的干部懒政怠政、不主动、不作为,甚至将一些保障公共事业运行、有利于疫情防控、事关国计民生的事业抛于脑后;有的干部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先保自己、后想群众,在防疫物资保障上先顾自己;有的干部落实防疫任务简单化、排他化、粗暴化,甚至刮起蛮干之风,对群众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分青红皂白。那些打“退堂鼓”、耍“小聪明”、摆“花架子”、务虚不务实的干部,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本质上是不担当、不作为、不尽责,是与党中央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背道而驰,是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因此,疫情防控工作要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大敌,建立完善权威高效、问题导向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坚决摈弃空喊口号、弄虚作假的做派,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靠实绩说话,使工作落实到关键点、薄弱点、症结点、时间点上去,早日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三)聚焦成效“改”,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涉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推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转“危”为“机”的可能性才愈大;只有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支撑。前所未有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均遭挤压,多行业发展受阻,投资活动放缓,市场消费降低,民生领域困难增多,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经济生产一度停滞。疫情防控既要重视正面战场,全力救治患者,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又要重视后方战线,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使物资供应充裕、市场有序、价格平稳,为正面战场提供后勤保障和坚强堡垒。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各地已经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人民生活已经恢复正常。然而,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均遭受重创,给中国带来疫情输入的巨大压力。由于现有科学研究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尚不完全,而且新冠病毒已经发生变异,境外输入风险短期内会一直存在,中国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毛泽东曾指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32]P186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绝对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疫情防控要打胜仗,不意味着不要经济、不要发展,而是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統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尽可能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与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相比,中国成为2020年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充分证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1]。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要保持高度警惕,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在最大限度减轻境外疫情和全球经济不利形势影响的同时,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25]。另外,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脱贫攻坚也经过了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33]。过去的一年,“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34]。在实现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的协同过程中,通过抓住重点、科学用兵、统筹推进,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谋划落实好管当前与管长远的办法,以超常规举措紧急行动起来,运用创新精准的办法破解难题,使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加强对防护物资、生活物品的保供稳价,加大对涉及民生商品的生产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实现了在精准扶贫中改善民生,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大加速度,从而“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3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

[2]新华社.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N].人民日报,2021-03-07.

[3]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N].人民日报,2021-01-26.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8).

[5]新华社.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 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21-01-23.

[6]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01-26.

[7]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新华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2019-01-22.

[9]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新华社.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N].人民日报,2020-01-21.

[12]新华社.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 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N].人民日报,2020-02-11.

[13]〔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14]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4).

[1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新华社.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N].人民日报,2020-03-25.

[1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8]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J].求是,2020(21).

[19]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13.

[20]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J].求是,2020(5).

[2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20).

[22]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7).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4]新华社.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N].人民日报,2020-01-29.

[25]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26]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2-19.

[27]习近平.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N].人民日报,2021-04-21.

[28]新华社.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1-01-01.

[29]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N].人民日报,2020-12-13.

[3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31]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3]習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

[34]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

[35]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16).

(责任编辑:朱文鸿)

猜你喜欢
治理效能制度优势
理论与策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效能
后税费时代乡村“权力文化网络”的选择与发展研究(上)
对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理论创新与制度优势的相关思考
政府社会治理效能建设若干问题探析
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从2015 年教育部颁布的两个行动计划看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效能的逻辑
大学治理文化:阐释与建构
从网络问政到网络理政:中国政府的网络认知自觉
认清制度优势 坚定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