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中有智慧,算中有妙法

2021-08-09 19:23杨东
学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杨东

摘 要: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必备技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探索、认知发展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时期,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技能培养尤为关键。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培养手段和引导策略,导致学生在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上停滞不前。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18

通过对当前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运算能力或多或少的存在培养不足、思维僵化、基础不牢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计算效果,还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得不到有效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运用不当而导致的。因此,笔者从当前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实际意义、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现状

(一)运算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保持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和认知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思维意识得到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其有效运算的学习状态。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缺乏积极的探索兴趣和计算热情,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课堂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问题的设置和活动的组织上存在不足,未能切实有效地组织计算环节,其趣味性和参与感不强,进而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计算方法单一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用,不仅能提高运算效率,还能丰富学生的计算内容,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解答同一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缺乏对学生多样化的方法引导,导致学生大多陷入“一题一解”的学习模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主体需求。

(三)解析思路固化

解析思路是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其多元化的思路引导,不仅能帮助学生产生多视角的认知理解,还使学生在解答应用方面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进而深化学生的运算思维,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能力培养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对应试解题、固定模式等方面的讲授,缺乏对学生解析思路的多元化培养,导致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模式呈现固化、刻板的现象。

(四)层次渗透不足

在数学计算活动中,由于受家庭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和引导方法,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抵触、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发展,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指导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整体的运算能力。但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未能采取层次教学、个别引导等方法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学生的基础发展和运算培养产生不足。

二、培養学生运算能力的实际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使学生能够充分、灵活、全面地掌握课堂知识和数学法则,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字与计算之间的关系,进而打牢学生的认知基础,实现其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此外,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心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本质,进而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学生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

三、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运算兴趣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之中,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导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堂问题的运算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生活情境的引导和展示,还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效能,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特点,灵活引入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达到有效培养的课堂要求。

此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和课堂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以数字化的影像呈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情境,有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对于正处在形象认知阶段的小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的引导和观看,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运算兴趣,使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运算效果得到加强。

(二)实施多样解法,提高学生运算技巧

解法,顾名思义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其解题方法的选择和传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意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学生解题方法的培养,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化的主体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综合性的培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科学实施多样解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析问题、分析重点,进而在下一步的探求和运算中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