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2021-08-09 02:23李建芬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肉包子油条王老师

李建芬

其实,我觉得在自己村子里读书是一件很不错的事,虽然总共才三四十个孩子,分布在两个教室里,一、三年级一个教室,二、四年级一个教室,一个教室一位老师。上课时,一年级可以清楚地听三年级学生念课文;下课了,可以和同学们在学校边上的田地里追逐打滚。当然,读到五年级,就该去五里外的另一个村子。

但是,过了1984年的春节,就不是这样了,我转学了。我不明白,我爸妈当时怎么狠得下心来,让还没十岁的我和十二岁的姐姐一起到三十五里外的镇上去读书。

于是,在我转学后的学习生涯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老师都和吃有关系。

那年春天,我读三年级下册,姐姐读五年级下册。我爸本想让我们直接转入新建镇小学,这样小学毕业时才可以考新建镇中学,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成功,我俩只能去新建镇边上的一个村小—韩畈小学过渡一个学期。

韩畈距离新建并不远,可是对于两个瘦弱的农村小姑娘来说,却是时时处处都觉得困难。首先要解决的是吃住的问题,我俩是幸运的,当时在韩畈小学任教的婉老师家里还有空房间,并且她愿意收留我们。婉老师叫楼婉蓉,是新建人,她的丈夫是新建中学的副校长,她的女儿王英高中毕业了,在学做衣服,儿子王胜已经上高中。只是因为韩畈小学里有好几位姓楼的老师,为了方便称呼,才把她称为婉老师。婉老师有胖胖的身材,圆圆的脸上常常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我们似乎从没见过她生气。于是,中餐和晚餐,我和姐姐都跟着老师们在学校的小食堂里用饭盒蒸饭吃,至于菜嘛,那就只有从自家带来的梅干菜或酸菜,装在一个玻璃瓶里,一瓶可以吃上一个星期。梅干菜干巴巴的,基本上没有什么油,能看到大颗大颗的盐巴,酸菜天气热放不牢,到星期四或星期五差不多就馊掉了。老师们的菜也都是从各自家里带的。傍晚,我俩再走路回新建,去婉老师家里睡觉。

从学校出来,穿过韩畈村,沿着一条拖拉机可以开过的路,就能一直走到新建大桥。机耕路沿着新建溪向东延伸,有三四里路,两旁是高大的苍蝇树,还有各色野花。春天,路旁风光无限,但我还小,欣赏不来,只注意一些好吃的好玩的,比如摘一个野草莓,拔一棵狗尾巴草,从苍蝇树上扯下一串小“元宝”……但是春天里这样的好日子并不常有,更多的时候,我和姐姐合撑一把伞,在风雨中飘摇,任由雨水浸湿我们破旧的解放鞋,淋湿我们单薄的衣裳。到了婉老师家,她会让我们赶紧脱下鞋子,擦干头发,换下衣服。此时的我,感受到一种像自己妈妈一样的关怀。

那半年里,对于我们来说,一天里最好的那一餐,就是早餐。一早,王英姐姐就从新建中学的大食堂里买来稀饭、油条、馒头。稀饭热乎乎的,油条金黄松脆,馒头蓬松暄软,味道真的不错。因为在我们自己家里,是从来没有油条、馒头的。婉老师看着我们吃饱了才让我们走路去韩畈上学。一路上,回味着美美的早餐,我感觉到全身充满力量。

半年后,姐姐上了新建中学,我也进了新建小学,我们还是借住在婉老师家里。只是早餐时,我们只能在新建中学的大食堂里蒸饭吃了。有时,饭盒里的水放得多了,饭就糊糊的;有时,水又会放得太少,上层的饭就半生不熟的;有时,饭盒还会被偷;有时,天气热,经过一夜的浸泡,到早上,蒸出来的饭是馊的,味道实在不好;有时,上完晚自修,早已饥肠辘辘,舀一调羹菜干泡开水,就是美味的夜宵。那些稀饭、油条、馒头也只能成为心头的念想了。直到我也上了新建中学,我和姐姐才搬到了新建中学的学生宿舍里。

婉老师还做得一手好米糖。有一年快过年了,婉老师突发雅兴,答应到我家里去帮忙做米糖。婉老师的到来似乎惊动了我们那个小村子,四邻八舍都来看热闹,大家看着婉老师怎么掌握麦芽糖的煎制火候,看着她怎么娴熟地搅拌着炒米泡,看着她怎么用彩色纸包起一块块的米糖……那一年,我家的米糖成了村里最好的年货。

住在婉老师家的两年半时间里,婉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比妈妈还多。她的邻居曾多次打趣道:“婉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叫婉老师妈妈好了!”不善言辞的我们好像只会羞赧地报之一笑……

到现在为止,我再也没吃到过比王老师家更好吃的肉包子。

王丽华老师是我在新建中学上初一时的代数老师。她个子很小,身子很瘦弱,剪着齐耳短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年纪挺大,说话稍微用力一点就会咳嗽。

一天下午的课外活动课上,王老师来教室找我,叫我去她家。一路上,王老师也没说话,我惴惴不安,以为自己犯下了什么错误。走入操场边上的教师宿舍,跟着王老师进入房间。她去了厨房,用筷子夹出一个包子递给了我。我边吃着热腾腾的包子,边听着王老师说話:一个小山村来的女娃,却能将代数考一百分,超过了那么多新建的本地娃,四个平行班,这样的娃很少啊,以后要更努力……原来,这是王老师对我的奖励!我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走出王老师房间的,也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对王老师说谢谢,但我清楚地记得,包子里面的肉馅口齿留香,我久久地回味着,舍不得吞下去。

那年我十二岁,印象中,家里好像从来没有做过肉包子。在我家,虽然爸爸妈妈一年到头都在忙碌着,干完田里干地里的,干完地里干山上的,干完山上还要忙家里的,妹妹还小,我和姐姐一到周末或者假期,就像两个小大人一样,干着农活、家务活,但是一年到头,家里的粮食总不够吃,时不时要拿着供应粮票去粮管所买米,家里到过年才能宰一头猪,平时能吃上新鲜肉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更不用说做肉包子、饺子、肉饼了。

或许是肉包子的奖励,学起代数来,我更努力了。然而到了初二,数学以几何为主,老师也换了。课堂上,我瞪大眼睛,集中注意,竭尽全力将题目听懂,可是到了自己做练习的时候,却又不知从何处入手。那时傻傻的我也不知道请教老师,也不知道问同学,更不敢将这些告诉自己的父母,由着自己在几何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到了中考数学的时候,考场里的我腿发抖、手冒汗,如坐针毡,一遍又一遍地算着自己的得分—68。代数题,我全做了,而且有把握拿分;几何题,一片空白,我束手无策。就这样,第一次中考失利,我感觉自己很对不起王老师的那个包子……

当时的很多农村娃,为了早日跳出农门,减轻家庭负担,如果第一次中考成绩不好,都会放弃读高中,而是选择复读。我也走了这样一条路。爸爸将我送到了缙云县城边上的周弄中学,跟着我姐姐以前的老师—陶国方老师。

陶老师很严肃,不苟言笑。我们复读生一般都会改名换姓,不方便住学校的宿舍。我借住在学校旁边的一户农舍里,和初一、初二的另外五个女生同一个房间,床铺就搭在地板上,依然是在学校的食堂里蒸饭,依然吃着从家里带来的梅干菜或咸菜。

那一年,最幸福的时光要属星期三。因为陶老师每次星期三上午上完课后,都要骑自行车回自己家里去帮忙干点农活,于是他就交代我,星期三中午食堂里的那份菜让我去领。这待遇,是老师才能有的!于是,每到星期三中午,我就把那一小碗菜端到房间来,慢慢省着吃两天。就这样,星期三、星期四,我都能吃上新鲜菜了!就这样,经过一年的复读,虽然我的数学成绩还是很差,但是凭借语文、政治、物理、化学的优秀成绩,我上了中师分数线,进了松阳师范学校。对于我们这样的贫苦家庭来说,能早一日独立,能端上铁饭碗,无异于祖坟上冒青烟。

十六岁那年,进师范前做体检时,我知道了自己的身高—145厘米。三年师范生活,因为有了国家补贴,我身高长到了160厘米。

师范毕业后,我当了27年的一线教师,其间也有几次当中层领导的机会,甚至有一次考后备校长成绩名列前茅,但对于这些,我都不感兴趣,我还是愿意当一个小小的班主任老师。

27年里,我记住了奶奶对我爸妈说过的话:只要给我口粥喝就行,让三个孩子去读书吧;我记住了妈妈说过的话:家里三个女娃,自己一定要争气;我明白了爸爸为什么宁可让自己受累,也要把我们姐妹仨都转到镇校去读书;我记住了几位老师给予的关爱和鼓励……

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孩子心里能记住的老师。

猜你喜欢
肉包子油条王老师
烧饼 油条
土黄色的肉包子
油条让我相信爱情了
奇妙的旅行
肉包子少了
有趣的动物
不见葱的葱味肉包子
油条为什么要两根一起炸
我妈妈是卖豆浆油条的
不见葱的葱味肉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