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利用初探

2021-08-09 12:55艾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济南

艾楠

摘 要:济南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留存大量的工业遗产,它们见证了济南和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在工业遗产资源的调查基础上,总结济南近现代工业发展特点,根据其保存状况和保护利用的现状,对济南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思路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调查;保护利用

工业革命是全球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推动社会生产力呈几何倍增长,给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带来重要变革。当下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以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方式也经历由传统工业制造模式向高科技、数字化、信息化模式的转变。工业遗产是人类工业活动的重要见证,是一个社会、国家和城市独特的文化遗产符号。作为一种新型的历史文化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已成为当下遗产保护工作关注的焦点。2006年国家文物局在《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中首次提出将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与保护。2007年开始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首次将工业遗产纳入专门的普查范围。为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7—2020年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正逐步被纳入国家层面统筹管理。

济南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山东省的省会,是近代中国最早自开商埠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中国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在工商业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济南在城市的历史进程中存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工业遗产,它们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兴盛,见证了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逐步发展为工业制造强国的过程。文章以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资源调查为基础,研究探讨城市发展中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思路方法。

1 调查对象与范围

调查对象主要为近代以来建成时间在50年以上的,与济南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展现济南工业发展历史的各类工业遗存。包括办公场地、仓库、厂房以及其他附属相关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调查范围重点为济南中心城1022平方千米,涉及歷下区、市中区、历城区、槐荫区、天桥区、长清区等。基于前期济南市规划部门已全面开展的工业遗产调查工作,再结合济南市文物部门已掌握的工业遗产类文物,对26处可能存在一定文物价值的工业遗产共210座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深入调查。

2 济南工业遗产发展概况

济南近现代工业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近代工业萌芽时期、近代工业发展时期、现代工业发展时期、市场经济发展时期四个历史时期。

2.1 近代工业萌芽时期(1875—1903):官办军事工业

①形成和发展机制:自1875年,山东机器局创办开始,在“清末新政”背景下和当地政府“振兴实业”的口号下,兴办实业。②工业门类上:以军事工业为主。③空间分布上:零星分布于小清河沿线和古城周边,城市建设开始向北推进。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济南由一座封建城市开始走向开放,近代工业开始萌芽。

2.2 近代工业发展时期(1904—1948):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形成和发展机制: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以后,在新的市场需求,资金、消费渠道的便利条件,振兴民族经济的良好愿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规章制度,城市发展空间的打开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济南的现代工业快速发展。②工业门类上:到1930年,形成了面粉、纺织、化工、机械等民族工业体系。主要涉及轻工业,产业发展极不平衡。③空间分布上:形成“古城—旧商埠—北商埠—西南片区”的城市格局。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开放及其带来的外力冲击,是济南工业现代化的最初动因和历史起点。工以商兴,济南开埠之后,国内外贸易所培育的市场需求是济南现代工业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力。

2.3 现代工业发展时期(1949—1978):轻重工业的发展

形成和发展机制:在国家计划经济政策的背景下,济南成立众多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业门类上:轻重工业并重发展。轻工业以化工、纺织、面粉、印染、制药等为主,重工业以冶金、电力、机械等为主。空间分布上:轻工业主要分布于旧城及其周边,主要包括北商埠区和洛口轻工业区(纺织、印染、面粉)。重工业向东、西南、北郊形成“飞地型”布局,形成西南工业区(机械工业)、黄台工业区(综合)及王舍人工业组团。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一时期工业的拓展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围绕旧城快速蔓延。

2.4 市场经济时期(1979至今):工业布局园区化

①形成和发展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开始发展,明确规定市区内部再扩建和建设大中型项目时应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工业门类上:以机械、汽车、电子、化工、轻工、纺织为基础,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③空间分布上:工业布局向园区化方向发展,工业用地由王舍人、七里河等8个工业区和美里湖、济齐路等11个工业街区及若干分散的工业点组成。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一时期通过市区企业搬迁至工业园区的集中建设,为城市发展房地产、金融、商贸、都市型工业等产业提供了大量发展用地,同时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带动了东、西郊城市片区的发展。

综上所述,济南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经历了“政策—市场—政策—市场”的螺旋上升过程。

3 典型遗产概述

3.1 山东机器局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新黄路2477号,始建于1875年,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为“加强海防”、实现“军工自给”上书清政府,后由清政府正式批准创设山东机器局,它是山东第一个官办兵工厂,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蒸汽做动力进行机械化生产的企业。该厂区内现存遗迹有公务堂、仓库及火药库。公务堂(图1)位于厂区东南侧,始建于1875年,原为办公场所,现为档案室。火药库位于厂区东北侧,始建于1876年。

3.2 津浦鐵路局济南机器厂

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槐村街73号,1910年始建,1913年4月1日建成,现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20年王尽美等革命先驱来到这里,支持成立了津浦铁路济南大槐树机厂工会,其也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工会之一,素有“北有北京长辛店,南有上海小沙渡,中有济南大槐树”之说。1925年,山东省第一个企业党支部中共津浦铁路济南大槐树机厂党支部成立,领导开展了工人运动和对敌斗争,这里一度成为山东乃至津浦铁路早期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地带”,因此也被冠以“红色大厂”的美誉。现存的旧有建筑主要有1911年首任德籍厂长道格米里办公楼(图2)、道格米里寓所、高级职员公寓、日式厂房和水塔共5幢建筑,均为较典型的日耳曼风格建筑。

3.3 济南第二机床厂

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机床二厂路2号,始建于1937年。现存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其厂房层高及跨度均较大,随着生产产品的不断变化,其厂房也不断被改造,但整体外观基本没变,仍保留原有风貌。厂区东部有一座建于1967年的礼堂(图3),目前仍具有当时时代特色。济南机床二厂较为重视老建筑的保护,现存的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大部分厂房被整体加固且每座建筑上都有建设年代标识,墙体均被重新涂刷较为整洁,现被正常生产使用。

4 现状评价分析

4.1 保存情况

上述26处工业遗产保存、利用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由于文物保护单位的特殊身份,产权及使用单位均能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整体保存情况较好。同时部分工业遗产经重新改造设计,赋予其新功能,达到合理利用目的。如胶济铁路济南站现被打造为胶济铁路博物馆使用,2020年4月15日,入选第二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第二类是企业仍在正常生产使用,且重视厂房维护,整体保存较好,如济南第二机床厂、济南重型机械厂等。第三类是多数工业遗产原建筑物多被闲置,或被出租为仓库用作其他用途,由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修缮保护,加上使用单位的不合理利用,保存情况一般。如济南变压器厂的厂房建筑现作为红场1952使用,面临着被改造的风险,山东造纸总厂东厂面临被开发的风险。

4.2 价值分析

济南工业遗产价值突出,见证了济南各个时期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现存的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轻工业和重工业并重,以及改革开放后工业园区发展的整个历程。现存的山东机器局、成丰面粉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均是各个时期生产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杰出代表。此外,国棉一厂、国棉三厂、国棉四厂、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济南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二机床厂等均建于近代,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造升级继续用于工业生产,历史悠久,功能延续性强。

济南近现代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是带动济南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动力。近代工业带动城区突破古城沿河、沿铁路向北和西南方向发展格局,促成旧城中“古城—旧商埠—北商埠”三核并立的城市形态(图4);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在近郊陆续建设了北郊轻工业区、西南郊机械工业区和东郊冶金石油工业区,旧城外陆续形成了一条工业带,出现了工业绕城格局;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城市空间向东西方向快速拓展。

5 保护利用策略

根据调查对象的保存情况,结合现存建筑物、构筑物的价值分析,提出以下策略。

①部分老企业内公共建筑物、构筑物保存较好,可推荐申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研究保护。如济南钢铁总厂、济南试验机厂、济南第二机床厂、济南第四棉纺织厂、济南化肥厂、济南重型机械厂等厂区内保存较好的具有文物价值的礼堂、医院等公共设施以及水塔、烟囱等构筑物,可作为推荐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研究对象。

②部分工业遗产产权或使用单位对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一事表现出极大的顾虑,认为一旦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建筑使用改造条条框框限制太多,不能更好地利用使用。建议可将这些工业遗产更多地纳入山东省、济南市工业遗产或历史优秀建筑名单中,降低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对其保护利用的限制,使其既能得到有效保护,又能被更好地利用。例如济南第二机床厂还处于正常生产的状态,且效益良好,其厂房、礼堂等建筑均正常使用。该厂对厂区历史文化宣传保护十分重视,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对老厂房等建筑进行加固,使所有老建筑都能得到较好地保护。若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在建筑维护改造方面必须受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限制,而国家又不能及时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因此对这类工业遗产是否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还需慎重。

③对于目前闲置的工业遗产,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赋予其新功能,使其发挥工业历史文化传播和工人精神教育作用,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品位,展示建筑特色风貌。对工业遗产建筑物、构筑物应尽可能保持它们的外观风貌,对于能重点体现工艺流程、工业技术的设备、材料、构造等理应同样予以保护。对工业遗产建筑的改造利用应在不破坏建筑物、构筑物的外观风貌,并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内部空间进行适当改造,同时应注意新的使用功能应与工业遗产的原有精神价值相符合。另外结合当下倡导的绿色宜居城市概念,对于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可结合公园景区规划,建设成为绿色休闲场地,做到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以上分析及策略是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结合进一步的专题性深入调查做相应的研究。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济南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Paving Memory Lane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对克拉玛依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