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探究

2021-08-10 02:34沈艳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民主党派现代化

沈艳

摘要: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内涵及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路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自觉自主自为意识、着力凝聚共识、积极建言资政,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党使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以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更好地发挥与参政党地位相适配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民主党派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4-050-06

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20211s1yb kt-095)。

政党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标志,缘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产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的引领者(或参与者)。国家治理现代化越是发展,对政党自身的现代化要求就越高。政黨现代化是政党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变迁,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党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功能定位、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以及工作方式等,使其能够始终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引领(或影响)国家和社会沿着富强民主、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一个能够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作用的政党只有高度重视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其政治地位,避免被历史淘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政治参与力量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具体体现为国家治理的制度化以及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文明化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政治参与力量。因此,参政党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其有效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反映了现代国家治理的发展要求,不同于传统的国家管理或统治。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特点是更多地强调多元治理主体依法有序地互动共治,国家治理体系由传统的行政力量自上而下的单一驱动模式,逐渐转变为包含多元行为体的混合驱动模式。现代国家治理本质上是多重社会力量的协同与合作治理。[1]政党既是主导(或支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政治力量,也是多元国家治理力量中的模范引导者(或参与者、支持者)。在中国政党制度体系中,中国共产党、八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主要政治主体,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强领导者。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为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和“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因此,民主党派在多元的国家治理主体中是重要的参与力量,担负着特殊的使命,通过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大职能,发挥政党的独特政治能量,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决策科学化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国家治理的制度化建设,即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需要把这一制度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民主党派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助力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巩固我国政党制度的根基、发扬政党制度的优势、补齐政党制度的短板,助力国家治理制度化,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责任担当的过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能够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文明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指标是国家治理成本,国家治理成本主要包括政府运行成本、资源配置成本、社会摩擦成本(维持社会稳定和健康运转所耗费的资源以及资源损耗)。[3]以最小的国家治理成本实现最大的国家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懈追求。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代表和联系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成员分别来自不同的社会领域,各民主党派通过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了解和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并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参政议政渠道,将其所联系的各界人士的意见和诉求反映到国家决策系统,有序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去,充分发挥现代化政党的利益表达和社会整合功能,有利于保持国家治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降低社会摩擦成本、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这种政党特有的功能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内涵及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013年2月,在中共中央举办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新论断,意义重大。对于民主党派来说,这关系到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怎么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意味着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对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来说,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要和什么样的政党合作以及怎么合作的问题,关系到我国政党制度的效能提升。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建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面临的政治课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内涵

基于对现代政党实践活动以及中国政党制度特点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适应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各民主党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自觉自主自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自身建设,准确把握参政党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健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成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亟待研究的学术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基本理路和总体部署基于这样的逻辑:胸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着眼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多党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深刻理解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因此,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推进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统一起来。理论上,要建立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话语体系,不做西方政治话语的搬运工和传话筒,而要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的建设者;制度上,要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的各项具体制度和工作机制,使多党合作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实践上,要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履职方式,把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效能,着力点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

基于这一脉络的实践展开,发展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建立中国政党的理论话语体系。关于开展参政党理论的研究,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在政治学理论发展上的先发优势,其在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传播上,都牢牢掌握了主导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致使一些学者习惯于依据西方政治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思维来分析和思考中国的政治问题和政党制度,而基于中国政治实践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对不多。在面对西方一些政治势力对我国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的民主性及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进行质疑的时候,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和学术话语回应乏力,理论的逻辑性和学术性显得不够强,往往处于有理说不清的被动局面,这与我们思想认识不到位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问题的研究站位不够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功能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到此领域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二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参政党如何与国家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如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理论探索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现代化政党既具有现代性又兼具未来性,今天的样子昭示着未来的发展程度。提出参政党现代化问题是源于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属性得以明确后面临着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实质是要研究民主党派在面向未来的同时,如何谋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相互促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功能作用问题。从政治实践来看,民主党派要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现代化气质和内涵,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是进行理论指导的前提和开展建设行动的先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现代化的参政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有三个:一是现代化参政党应有的政党意识和政治自觉需要进一步加强。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法的政党,其在国家治理中所处的政治地位、发挥的价值功能、采取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与其他的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相比较,有着根本的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方针,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自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和章程,自上而下建立起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参加国家政权的制度保障和参与国家治理的具体方式,成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也日益提高。因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民主党派作为政党的政治功能发挥是其他社会治理力量所不能及的。特别是当前,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及对自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的理解、政党的政治效能发挥和自身建设的能力素质要求,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新的形象展现,参政党的凝聚力和内生发展动力需要有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保障机制。二是现代化参政党应有的履职效能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大职能是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功能体现,也是参政党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的主要方面。当前民主党派在地方社会发展中的履职能效与其所处的政治地位和承担的社会功能相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民主党派会协商、善议政的实际效果看,参政议政意见和建议的前瞻性、可操作性還有待加强;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在广度上和深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在形式上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三是现代化参政党应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凝聚力需要进一步彰显。在民主党派的某些地方组织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在各级民主党派组织和干部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言堂”、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有的地方机关工作作风比较松散,“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工作氛围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国家治理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参政党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内部考核和监督机制等方面都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力求有新的实质性突破和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参政党”是基于中国政治实践而独创的内生性、原创性、标识性概念,是适应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但现代化的产物并不意味着本身天然就是现代化的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民主党派应主动将解决自身问题贯穿于自身现代化建设的始终,脚踏实地地向着“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现代化参政党建设目标努力。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属性

当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西方反华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剧对中国的打压和污名化。西方一些政客极力挑拨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离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就是削弱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和影响力,扰乱中国人的思想,动摇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妄图通过制造中国内乱来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参与制定者和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参加者,自觉坚持和维护这一制度,首要的任务就是始终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团结引导广大成员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增强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保持民主党派的进步性,这是民主党派保持合作初心和政党价值的根本体现。各级民主党派组织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引导和带领广大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社会群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把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首要政治任务,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不断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自觉性和坚定性,不受歪风邪气的影响,保持“我自岿然不动”的政治定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彰显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参政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属性要求。

(二)坚持自觉自主自为的建设原则,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自身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现代化政党,理应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并根据这一变化的要求,不断向内审视自己,修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民的期望,这是现代化政党所固有的自我完善和变革精神。心理学上将不需要外界驱动、主动自发做事的行为,称作唤醒“内驱力”。在中华民族越来越接近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参政党应进一步自上而下地唤醒政党的“内驱力”,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更加自觉自主自为地开展自我革命式建设。扎实推进组织建设,注重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发挥;突出质量优先,注重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结合,坚持“发展为了工作,在工作中发展”,将组织发展与履职需求、代表人士培养紧密结合,为多党合作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端正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以党为师”,加强内部监管,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更加注重机关建设,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日常管理,精准施策,重视制度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形塑参政党未来的样貌。

(三)以凝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社会功能

现代政党通过国家制度安排、职能履行和实践运作,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有效处置各种社会冲突与矛盾,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以体现现代政党的政治功能。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者、亲历者、维护者和捍卫者,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共识。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结构正处于调整转型期,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利益诉求和政治诉求日益多元,社会摩擦的概率大大增加。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大大增加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民主党派凝聚政治共识和社会整合的政治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和艰巨。因此,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民主党派要发挥政党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力量,着力把凝聚共识贯穿于自身建设和履职过程中。发挥民主党派的组织引领作用和广大成员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协助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工作,做社情民意的真实反映者、社会矛盾的积极化解者、社会秩序的重要维护者,增进成员的组织认同、扩大政党的社会认同。同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面向社会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和中国多党合作的故事,传播正能量;宣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广泛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汇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厚植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以建言资政为本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着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履职能效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是政党增强社会认同、巩固政党社会基础的最基本、最直接要求。民主党派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各种民生问题,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反映社情民意、高层民主协商等途径和方式向中共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参政为民,体现我国政党制度特有的民主化决策、多元化参与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健全相互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2]。这既是对民主党派地位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民主党派当好“三好”角色提出的新期望和新要求,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建言资政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展现履职尽责的新作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共中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4]。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民主党派应把提高建言资政的质量和效能摆在重要位置。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民主党派的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建立集智聚力的人才利用机制,建设民主党派建言资政的特色智库,群策群力;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有效开展建言资政工作的基本功,健全和完善履行“三大职能”的工作机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必然要求。

(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建设除了必需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外,更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引领,政策代替不了理论,政策研究也不能替代理论研究。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理论上,需要对以下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并取得共识:参政党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民主党派作为各自联系特定社会群体的政党如何践行立党为公、参政为民以及如何更好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民主监督作为政治监督以及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这一性质的内在要求与制度保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机制生成等理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必须作出回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关系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关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效能,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效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需要协同发力。各级党委应积极扛起领导和支持民主党派把自身建设好的政治责任,各民主党派应积极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在理论研究方面,要加强和推进政党现代化问题的学术性研究,营造良好宽松的理论研究氛围;在社会实践方面,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锤炼提升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协力,“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面貌,展现多党合作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王可园,齐卫平.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党的执政能力提升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4(5):40-44.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3]陈龙.降低国家治理成本,提升全球竞争能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9-10-15(A04).

[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会议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N].人民日报,2020-07-31(1).

责任编辑:王兵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民主党派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