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儿童走失,你应该这么做

2021-08-10 01:20
环球慈善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寻人熟人陌生人

儿童走失高发场所有哪些?

商场、公园、车站、游乐场这些最容易丢失地方成了不法分子的目标。

儿童走失后怎么办?

与孩子走失后,家长应该迅速保持冷静,返回刚才与孩子失散的地方,沿路寻找孩子。

如果是在商场、游乐园等地方与孩子走失,应迅速前往服务台,用广播进行寻人播音。

拿出孩子照片,询问走失地段周围的群众是否有看到过孩子。

若还没有找到孩子,则应该立刻报警。

保持手机畅通,以免孩子打电话回来。

利用网络,发布微博寻人、网贴寻人、微信寻人等。

拨打电台的热线电话寻人,呼吁市民多加注意。

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错误一:不足24小时不能报警

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失踪不满24小时,报警也没用,警方不会受理。

危害:错过了最佳侦查时机。孩子万一是被拐,以现在交通便利程度,24小时后,很可能孩子已经在千里之外了。

正确做法:一旦发现儿童失踪,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报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公安部从来没有儿童失踪24小时才能立案的说法,相反,对于立即开展侦查工作是有明确规定的——早在 201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中规定,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经审查,符合管辖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错误二:只记家长电话

为了让孩子万一遇到情况能联系上家人,好多父母从孩子会教孩子背父母的手机号。

危害:突发情况下,成年人尚且难以保持冷静,及时回想到平时的“常识”应对,儿童更因为缺乏應对经验或突然受到惊吓而蒙掉。现在家人一般使用的是手机,号码常为11位,极度紧张情况下,可能回想不起来,或出现记忆混乱。

正确做法:除了让孩子熟记家人的手机号码外,还应该不断给孩子灌输“遇事打110”,简短易记。且110在公众场合是常出现的标志,容易在记忆中得到强化。遇到问题打给110,警察能提供的帮助可能更及时。

错误三:教育孩子“别和陌生人说话”

一般家长会教育孩子“别和陌生人说话”,这种教育在防止被拐卖效果上微乎其微。反而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危害:可能导致孩子不善交际,性格冷漠内向,甚至是真正遇到危险时,难以向他人寻求帮助。

孩子其实无法真正识别“陌生人”与“熟人”。“我是你爸爸同事,他今天有事儿来不了,我来接你回家”,或陪孩子嬉戏了一会儿的陌生人,在孩子的认知里都可能变成“熟人”,而未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亲属,如爷爷奶奶,在孩子的世界,可能就是“陌生人”。同时,熟人犯罪也屡见不鲜。

正确做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人员名单——哪些人是可以信赖的:警察、消防官兵、公共场合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等。

来源:人民网

猜你喜欢
寻人熟人陌生人
头条寻人 科技赋能筑大爱
Life Story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百度升级“AI寻人”服务
和熟人相处之道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找回缺失的“人”!——李峻老师的“寻人之旅”与“寻人启示”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大宝小神探·海底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