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封包在髋部骨折卧床病人纳差中的护理干预

2021-08-10 12:38邹瑞婵
北方药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纳差症候髋部

邹瑞婵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广东 佛山 528200)

髋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高发于中老年人,通常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骨折。该病患者受药物、疾病、卧床、疼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胃纳差,表现为食后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纳差、口苦或粘、反胃的胃肠道中医症候。从而限制患者的营养摄入,易造成机体营养不良,降低患者免疫力,增加其感染风险,进而延长治疗周期。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卧床病人,均伴有纳差症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因髋部骨折卧床治疗,伴有纳差症状者。排除标准:心、肾功能不全者;有严重胃部疾病者。对照组有男11例,女19例;年龄63~92(70.21±12.14)岁。观察组有男10例,女20例;年龄47~108(70.67±12.28)。两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纳差症候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为:(1)根据患者的营养指标、口味差异等烹调食物,保证色香味俱全,定时定量,多给予患者食用山楂麦芽瘦肉汤、山药、茯苓、陈皮煲汤等,保证营养的全面性,开胃健脾。(2)适当帮助患者按摩腹部,顺时针用掌根按揉神阙周围,再用大拇指点按中脘、上脘、关元、气海、天枢、足三里等穴位,每天1次,每次15分钟。在上述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封包护理干预,即使用温中通俯方进行穴位贴敷,药方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各2g,将所有中药研磨成粉状,加入适量凡士林和温开水调和,敷贴在温热情况下,选择腹部神阙、中脘、关元、气海、天枢等穴位贴敷,每次敷4~6h,以患者的舒适度为主,一天1次。使用胃肠型的中医封包综合治疗仪敷于患者腹部,通电后随时留意患者是否有不适,每天1次,1次30min。两组患者的护理周期为7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

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包括食后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纳差、口苦或粘、反胃6项评分,其中,0分表示无症状;3分表示症状轻,不影响生活;5分表示中度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h,较为影响生活;7分表示重度症状,症状持续超过3h,需要服用药物才可以缓解,以严重影响生活。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干预前,而观察组的各项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n=30]

3 讨论

髋部骨折的患者卧床治疗,加之手术、药物治疗、疼痛、情绪影响,所以其胃肠蠕动功能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出现食后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纳差、口苦或粘、反胃的胃肠道中医症候现象。中医认为,以上的胃肠道中医症候,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虚弱,脾胃亏虚,加上疾病的影响,气血运行不畅,生化无缘所致,故处理该症状可从脾胃调理、补充气血、调节机体运行等方面着手。

在中医中,神阙穴系任脉之主穴,为通调周身之要穴,与十二经脉相通,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与脏腑和全身相通,具有温通元阳、扶正固本、调畅经络、健运脾胃、化塞除积等功效;天枢穴为大肠的募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主疏通肠腑、理气行滞、消食通便。诸穴合用,配以药物贴敷,对肠胃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以此可见,采用中药封包,通过中药方剂和经络穴位协同运用,可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既行气导滞,又温补下元,振奋中阳,逐瘀散结,疏通血脉,使骨折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食后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纳差、口苦或粘、反胃的胃肠道中医症候等症状,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有效避免了其他治疗带来的依赖性及副作用,并能改善食欲,促进其病情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纳差症候髋部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法治疗纳差52例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