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1-08-10 17:22吴代建王泽忠张倩李艳丽
消费电子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高职教师

吴代建 王泽忠 张倩 李艳丽

【关键词】高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路径

为落实党中央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双高计划”,旨在通过“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1]。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来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2]。“双高计划”提出要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队伍[3],这一措施并被认为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有力保障[4],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领域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涌现,企业急需大批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支撑,这对于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高职师资大部分直接来源于学校,缺乏与产业发展和技术技能进步同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方法、途径,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一、高职教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装备制造涉及航空航天、能源化工、海洋装备、汽车、轨道交通等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装备的零部件制造离不开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机械加工、质量检测等生产环节。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装备制造逐渐由低端迈向中高端,零部件制造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运用程度越来越高,产品质量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制造过程需要综合考虑(铸造、锻压、焊接)成型工艺、热处理工艺、机械加工工艺,以及检测控制等,需要生产链、技术链、人才链密切协同。因此,企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急需大批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技能培训,轻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装备制造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此,高职院校有必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构建一支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高职教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师资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并且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要超过一半[6]。由此可见,教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是关乎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

二、高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师资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产教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平台

2006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一批高职学院先后组织实施了示范建设、重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改革等建设项目,着力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些项目建设过程中,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中心(车间),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实训教学条件,能够满足全校工科专业实习、技能基础实训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比例增大,教学组织和实施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然而,不同于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对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和考核评价要求,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实践教学内容。因此,在传统实训平台内,教师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不足,难以参与到生产和技术服务工作中,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作用不明显,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因此,急需一个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建共享的产学研平台,能够切实通过项目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来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二)缺乏与产业技术进步同步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高职师资大部分直接来源于高校毕业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由于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的锻炼,导致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缺乏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近10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技术和装备更新迭代迅速,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不断涌现,在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建设情况下,传统的实训基地建设方式和水平很难与行业企业工艺技术进步、装备更新相匹配。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迫切需要大量具有新型知识结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来支撑。

三、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一)搭建高水平产学研平台,促进教师融入企业技术和制造体系

面对区域航空产业高度聚集和高速发展对共性检测服务和工艺技术研发的迫切需求,学校与航空材料研究、大型模锻件制造等龙头科研院所、企业合作,搭建了条件一流的产学研平台——省级工程实验室。教师进入产学研平台,围绕飞机、航空发动机的大型、整体、精细化模锻件生产技术需求,联合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航空模锻件工艺设计与模锻成形过程控制,开展材料检测技术研究、材料模锻工艺特性研究、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在锻造成形中的应用研究等关键共性技术。通过工程实验室校企联合建设,并互派工作人员承担技术研发、检测服务和教学工作,形成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使教师进入航空装备制造技术链、生产链、创新链,切实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二)搭建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传、帮、带”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以产学研平台和项目为纽带,聘请行业顶尖专家、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等组成专业领军团队;聘请企业工程技术和技能专家组成兼职教师团队。专兼结合、模块化搭建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内,根据教师不同成长阶段,差异化制定能力提升计划。针对新入职教师,遴选在教学、学生管理、工程实践等方面综合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其导师,通过听课、备课、上课、参与实验和实训、企业参观实习等措施,重点提升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相关工艺技术;针对成长期的青年教师,邀请企业工程技术、技能专家担任其导师,通过参与企业产品工艺开发、项目研究、技术服务等,重点提升工程实践经验;针对专业骨干教师,根据科研方向和实践技能特长,邀请专业领军团队专家担任其导师,通过参与重大项目技术攻关,重点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在教学团队内实施“传、帮、带”的师资培养方法和动态调整机制,教師长期与行业领军人才和企业技术技能专家交流、学习、联合工作等,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迅速。

(三)实施教师轮岗制度,全面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推行教师轮岗制度,专业课教师每五年至少一年进入产学研平台,从事生产管理、工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全面提升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如遴选教师进入省级工程实验室作为专职研究人员,组建项目研究团队,助力企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升了教师科研服务产业、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能力;遴选教师进入产学研合作企业,通过专项学习和跟岗锻炼,了解技术和生产工艺过程和装备,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提高工艺技术研发能力,并将研制过程中形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先进工艺技术运用于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遴选教师进入检测服务公司,开展航空材料测试与评价。教师直接为航空企业提供无损检测、力学性能、化学分析、物理冶金等检测技术服务,承接航空口检测人员资质认证培训。教师掌握了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养成了一丝不苟和客观真实的质量意识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熟悉检测方法、检测标准、操作规范,全面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四)实施评价与反馈制度,保障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效果

为确保教师轮岗期间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效果,应实施专项评价与反馈制度。围绕科研、社会服务等项目,通过签订任务书的方式,明确教师轮岗期间工作内容和成效。主要包括轮岗教师的工作单位、时间、地点、具体任务、考核指标等内容。每半年实施一次工作情况汇报和评价反馈。轮岗期结束,对照目标计划,进行轮岗工作成效评价和考核,确保轮岗制度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效果。

四、结语

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装备制造类专业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对提升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既需要学校层面搭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平台和教学团队、制定教师轮岗锻炼和考核评价制度,也需要教师依托产学研平台和教学团队,积极融入企业技术和制造体系,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与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技能专家交流、学习、联合工作等。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能力高职教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信号与系统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