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研究

2021-08-10 03:54孙俊聪郭睿
长江技术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湖北

孙俊聪 郭睿

摘 要:介绍了湖北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阐释了湖北省生态环保产业存在综合竞争实力不强、产业结构失衡、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并就此对该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产业;开发区;湖北

中图法分类号:X32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306

1  发展背景

1.1  开发区是“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省级战略的重要支撑

湖北省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103个,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2017年,全省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1.7万亿元,以约占全省1.37%的土地,创造了全省50%的地区生产总值、72%的规上工业总产值、78%的税收收入,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从开发区布局看,充分体现了“一主两翼”的区域中心带动作用,武汉市布局开发区15个,宜昌市布局13个,襄阳市布局11个,黄石、十堰、荆州、荆门、孝感、黄冈等作为区域性增长极,均布局多个国家级或省级开发区。从开发区经济规模看,武汉、襄阳和宜昌“一主两翼”优势明显,三地开发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均达到千亿量级,占全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2%。

1.2  开发区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阵地

湖北省将近三分之一的开发区布局在沿江腹地,位于沿江15km范围内的开发区接近50%,布局呈现出沿江聚集特征。重污染企业沿江密集分布,有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366家。湖北省长江沿线企业年排放废水量、年排放COD、年排放氨氮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化工、造纸和冶金,主要分布在宜昌市、荆州市和武汉市等地。汉江沿线企业年废水排放总量、COD年排放量、氨氮年排放量,排在前两位的行业是化工和造纸,主要分布在襄阳市、荆门市和潜江市。湖北全省59家开发区位于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域,占开发区总数的57.3%。湖北省正处于结构调整的爬坡过坎阶段,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旧动力减弱与新动力不足的矛盾突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开发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湖北省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2  行业态势

生态环保产业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和商业竞争抢滩布局的新领域。全球生态环保产业总产值已从2010年的3万亿美元增至2017年5.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较快,总产值达到5.2万亿元,约占全球市场13%,市场规模排名第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不断深入,我国的生态环保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

2.1  生态环保产业蓬勃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是湖北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许多年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格局由依托骨干企业向开发区聚集。经统计,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在2017年超过3 000亿元,是2010年的3.5倍,年均增速超過18%。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较高,分别为900亿元、500亿元、1 600亿元,节能环保型企业在全省已超过1 500家。

近年来,湖北省涌现出一批具有知识产权、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生态环保领军企业,覆盖领域包括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和中介服务等。

2.2  集群式布局特征凸显

在有关节能环保的产业领域中,如先进环保、高效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湖北省已形成若干生态环保产业集群,主要位于东湖高新区、“青山—阳逻—鄂州”区域、宜昌市、荆门市、襄阳市等地。在高效节能产业领域,阳逻开发区是大型输变电设备和智能电网应用装备产业基地,黄冈市是我国“节能窑炉之乡”,在襄阳市建立的软启动产业联盟是全国最大的软启动产业生产基地。在先进环保产业领域,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在电力环保、水处理、节水技术和环保工程总承包等领域优势突出。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谷城再生资源园区构建的3条较为完整的循环型产业链为再生钢、再生铝和再生铅。黄石市形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稀贵金属和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为特色。青山工业区形成以环保设备设计制造、工业污染治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荆门市高新区形成电子产品、废旧电池等回收利用的基地。武汉市东西湖区形成再制造产业集群。

3  主要短板

3.1  综合竞争实力不强

湖北省生态环保产业产值占比较低,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远远低于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湖北省企业规模偏小,大部分能提供的节能改造服务技术单一,与具有总体解决方案服务模式的国际大公司存在差距。该省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大多属于一般加工制造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从事高端设备制造的企业很少。

3.2  产业结构失衡

虽然湖北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较好,但节能环保服务业和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在垃圾处理成套设备、高效锅炉、汽车拆解和废旧电器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有明显缺陷。产业空间布局大多不合理,呈现出“撒得不开、聚得不够”的现象,部分市州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环保服务业发展迟缓,没有形成与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和生态保护利用相适应的环境服务体系。湖北省大多数环境服务公司专注于垃圾发电厂或污水处理厂等单一运营服务,缺少多种综合服务的经验。

3.3  关键核心技术缺乏

我国还未完全掌握世界节能环保领域的核心技术,还没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且未达到国际先进的行业标准。节能环保产业缺少湖北省地方政府或部门的重视和投入,导致其产业发展缓慢。大多数企业缺乏环保和节能意识;由于先进的节能适用技术投资风险较高,对许多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和资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因为起步较晚且投资较少,研发成本不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服务和产品的附加值低,降低了对产业链的拉动力。

3.4  市场开放程度不够

生态环保产业属于政策驱动型市场,有部分属于政府公共投资和政策拉动型需求。生态环保领域作为新兴产业,进入门槛较高,相关资质资格认定目录清单较多,产品性能不稳定以及研发一些技术装备高成本,难以被市场接受。现有的生态环保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很多实际困难,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普遍。目前,环保企业过多依赖政府且政企环保事权不清晰,市场开放程度远远不够。

3.5  扶持政策不够系统

在需求牵引方面,国家与地方政府需求不同。国家为扩大投资消费需求和推动节能减排而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推广节能环保产品,而地方政府不仅要推广使用本地产品,还需要对其他产品进行推广,需求牵引政策难以精准。在投资方面,湖北省级没有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导致企业不得不绕路申请有关生态环保的其他专项资金,影响了企业投资积极性。在政策引导方面,政策不明確、法律规范不健全,因而对一些新兴服务模式的推广应用产生影响,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等。

4  对策建议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保领域的投资、技术、装备和服务需求十分迫切。国内已有20个省区市将生态环保产业纳入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以此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园和重大项目建设。湖北省需要加大培育力度,实现生态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形成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万亿级产业集群。

4.1  发挥“有形的手”作用,加大市场培育力度

生态环保产业对政策的依赖程度会比一般性竞争行业更高,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做好市场和政策结合。加速淘汰落后的电器,如电机、后锅炉等,强力推荐节能环保的电器,扩大节能环保电器的市场空间。要以政策拉动需求,在中心城市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提高节能环保宣传,努力使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新能源汽车推广、资源回收利用等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以政策拉动需求。严格执行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推进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鼓励广大社会群体购买节能环保服务。引导社会群众采用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完善节能惠民工程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消费理念。

4.2  谋划重大生态项目,推动工程项目产业化

围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培育生态环保产业集群,策划一批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的重点项目;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技术领先的环保制造项目、产业结构升级的生态环保服务业项目、“打基础、管长远”的生态基础设施项目。把生态环保项目建设作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纳入重点项目库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支持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能源等传统产业采用先进生态环保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4.3  打造生态产业园区,促进集约集聚发展

推进开发区向生态型、循环型、低碳型和可持续型生态产业园区转型。各地结合资源及产业优势,对已形成一定经济发展规模的开发区以及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工业聚集区开展生态化改造。建立企业间、产业间相互衔接、相互耦合、相互共生的产业链,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典型模式。在武汉市经开区、东湖高新区、襄阳市高新区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园区,开展低碳园区建设;继续推动宜昌市经开区猇亭园区、武汉市青山经开区、潜江市经开区等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试点建设。

4.4  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发展环保服务业

发挥中南设计集团、省环科院等省属企事业技术平台作用,大力推动节能服务、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服务业发展。在节能服务领域,完善合同能源管理,健全节能服务机制,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实施节能改造,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医生”诊断等服务。在环保服务领域,围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重点环节,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进污染集中治理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推动构建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为专业化再制造公司的大型机械的高值零件提供再制造服务。

4.5  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突破重大关键技术

高端技术产业是生态环保产业的典型特征,必须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放在突出位置。在节能产业领域,重点发展高效电机、无功补偿、高压变频、高效锅炉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等技术和装备,加快节能共性核心材料、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研发,推进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在环保产业领域,针对污水处理、环境检测等领域进行研究。针对这些进行研发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提升湖北省环保装备的技术水平。在循环利用产业领域,以固体废弃物、稀贵金属、餐厨废弃物等处理为重点,研究出应用前景广泛、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明显的高效化利用资源技术。

4.6  依托长江经济带,推动产业开放发展

湖北省生态环保产业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应加大对外合作,发挥市场容量优势,实施“引进来”战略,重点借鉴国内外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先进经验。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产业合作,采用“节能环保+产业”的模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化的节能环保企业,为产业“走出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6-1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614/c1001-30055965.html.

[2]湖北省环保厅.做好长江保护三篇文章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EB/OL].2018-06-1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614/c1001-30055965.html.

[3]趙航.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实分析[J].发展研究,2008(8):66-68.

[4]柯瑞芬.两型社会建设与新型工业化[J].中南论坛,2008(3):73-76.

The Suggestion on Developing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of Hubei

Sun Juncong1   Guo Rui2

(1. Hubei Engineer Consulting Company, Wuhan 430077, China;

2.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7,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and explains that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has problems such as weak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unbal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 lack of key core technologies, and insufficient market opening. In this reg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Keyword: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Hubei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湖北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