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意凸显,意高文自胜

2021-08-10 10:03刘凌芝邱德保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升华赞美

刘凌芝 邱德保

俗话说:“意犹帅也。”立意的统帅作用表现在它决定了材料的取舍,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教师讲坛

刘老师:立意非常重要,可某些同学在写作文时,立意却很随意,或者说缺乏一定的技巧。下面略举几例请大家讨论——

①记叙爸爸业余养花入迷的二三事,说明爸爸是个爱养花的人。

(《爸爸的业余爱好》)

②除夕夜,我和爸妈不再给奶奶磕头,而是以鞠躬的方式向她老人家致意。奶奶乐呵呵的,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奶奶的孝敬。(《我家的新鲜事》)

③谢谢您三年来对我思想上的教育和身体上的关怀,天底下没有谁比您更崇高伟大了。老师,谢谢您!(《恩师》)

④这件事让我长学问了,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长学问,你不长学问就不会进步,就永远长不大。(《长学问了》)

讨论结果:①立意浅表,就事论事;②立意不准,词不达意;③立意过高,情感虚假;④立意不新,平庸冗繁。

刘老师:深化立意需要一定的艺术手段,下面谈几种方法。

1.设置背景。生活中有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去写,立意就会变得深刻。都德《最后一课》写的事件就很平常:一位教师给学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但作者把它放到德国入侵、法国沦陷的背景下写,体现了这位教师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最后一课”就显得非同寻常了。写作时,可有意给故事添上自然背景或社会背景,立意想必会更高一筹。

2.添加配角。在刻画主要人物的同时,巧妙地添加一两个配角人物,更能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的“店小二”就很有代表性。金氏父女在鲁达的救助下出走时,店小二赶去拦截道:“郑大官人典身钱,着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金氏父女)哩。”作者此时将笔微微一宕,插进“店小二”这个人物,从更广阔的范围内揭示了当时恶霸横行乡里、奴才恃强凌弱的社会现实。

3.多角度渲染。通讯《鞠躬尽瘁》记叙了焦裕禄住院前后几个感人的生活片段,其中有对人物正面的细节刻画,也有侧面渲染:医生一检查“登时怔住了”“掩饰不住内心的焦急”,劝他立即转到省城大医院;大医院医生诊出癌症后,护送人员放声痛哭,拉住医生的手请求他一定要治好焦裕禄书记;还写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看望等。作者多角度渲染焦裕祿书记病情的严重、人民的不舍,烘托了人物的高大形象,深化了对人民公仆赞美的主旨。

4.巧用对比。鲁迅《故乡》中将少年闰土的可爱形象与中年闰土的木偶形象进行对比,将杨二嫂这个昔日的“豆腐西施”与现在“细脚伶仃的圆规”的形象作对比,说明了农村和城镇经济衰败、百姓日愈贫困的现实,从而深刻地揭露了整个旧中国社会的腐败残酷。

邱老师:下面,我举例谈谈对作文立意的拓展和升华。

1.由小及大。即从小处着墨,大处着想,挖掘思想的深度。如:小人物表现大境界——残疾青年李娟自学做微商,嘴衔触控笔,为村民出售农产品,并帮助一批残疾人自立脱贫,彰显了时代青年的崇高思想境界。小景物抒发大情怀——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写大自然中的小景物,表现了其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小时空展示大世界——《变色龙》,写沙皇巡警在一个小镇上处理狗咬人的小事,反映了俄国社会警察制度的黑暗。小物件显示大作用——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纺车虽小,但它在战争岁月中为革命胜利出过力,培养了战士们热爱劳动的观念与艰苦创业的精神。生活的许多“小”中都藏有大气象,我们要小题大做。

2.由点及面。把某个人或某个区域作为具体叙写对象,然后扩展到写所有的这类人或区域。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写丰收后的某天,某镇旧毡帽朋友廉价粜米的故事;文末又添一笔:“第二天……镇上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从而体现了谷贱伤农悲剧的普遍性。由某镇某些人联想到更多的镇和人,这一扩展,便升华了文章立意。

3.由物及人。对某种事物进行形神兼备的描写,而后联想到人,把对这种事物属性的赞美转移到与这种事物属性相类似的人的赞美上来,从而完成立意的提升。如杨朔的《荔枝蜜》,将对蜜蜂的赞美转移到对具有蜜蜂精神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上;冰心的《荷叶·母亲》,则由荷叶对荷花的遮蔽,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爱护。由物联想到人,物是由头,人是实归。这样能扩大境界,升华立意。

4.由事及理。由某件事的表象,深入挖掘其蕴含着的深刻哲理。事件是哲理的基石,哲理是事件内核的升华。如冯骥才的《珍珠鸟》,具体写他在一次伏案写作时小鸟与他亲昵相处的情景,可他并没有止笔于表现人与自然的美好感情,而是深入一笔:“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将小事往深处去思考,揭示出生活哲理。

立意示例

题目:你有多重要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此题题域很宽,发挥空间大。题中的“你”可以指人,如父母、同学、社会上各种职业的人,或历史上、名著中的人物等;也可以指事物,如某种动植物;还可以指某种性格、品德等。“重要”,是学生亲身经历后对某人某物的强烈认知和感受,也是作文的中心所在。

作文要重点写出“你”的一举一动是如何影响“我”的情感态度、理想信念,并在“我”的成长或生命历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如有个学生写的是故乡,描绘了故乡的美景、浓郁的乡情、田野玩耍的惬意、奶奶喊吃饭的温柔。结尾是这样写的:

故乡,你可知在我心中,你有多重要?你是我生命中的暖流,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和情感上源源不断的动力。

小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抒写了家乡对自己人生的重要影响,这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立意的拓展和升华。

编辑小结

总之,写文章要注意立意技巧,善于展开联想的翅膀,从具体的人、事、物、景拓展开,挖掘出深刻意蕴,让立意的价值最大化。立意深度取决于思想深度,同学们要多读书看报,多了解时事,不断提高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下面谈几点立意要求:

1.立意要正确。

文中所表现的思想不能偏激,要符合人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符合客观实际,有积极意义,能给人昂扬向上的力量,给人精神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2.立意要集中。

不蔓不枝,围绕一个中心把事写清说透,不能面面俱到,形成多中心现象。

3.立意要鲜明。

爱或恨,赞成或反对,孰美孰丑,谁是谁非,态度必须明朗。立意要求鲜明,还须运用写作技巧,可正反对比,相互映衬;可巧设文眼,画龙点睛;可反复强调,前后呼应;可直抒胸臆,倾诉感情等。

4.立意要新颖。

立意应不落俗套,避免陈词滥调。可发散思维,多角度找立意点,如正面、侧面、反面等,力求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意来。

5.立意要深刻。

立意要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现实性、针对性较强,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善于从平凡的事件中挖掘生活底蕴。

猜你喜欢
升华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内化与升华
浅析南昌瓷板画自“像”到“神”的升华
赞美对方也要把握好“度”
为自己点赞
赞美胡子(共4则)
“一分钟赞美”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