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的成长

2021-08-11 11:51侯丙孬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成长思政课高校

侯丙孬

摘    要:在党和国家不断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背景下,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高校将会有相当数量的新入职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反思和成长的过程。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努力,在思想政治上、教学心理上、教学能力上、教学创新中、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7-0020-02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

“思政课”)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1]在此背景下,高校将会有相当数量的新入职思政课教师。文章就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的成长问题进行探讨。

一、在思想政治上成长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在职业的起点就要认真审视自己的信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在思想政治上不断成长,静下心来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由于思政课是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交织的课程,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广泛涉猎与思政课相关的学科门类知识,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透彻性。

二、在教学心理上成长

职业的起点状态严重影响着职业的发展,高标准的职业起点带来的是高标准的职业轨迹。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稳健的教态,就要在上讲台前做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一,做好职业荣誉感的心理暗示。能够从事思政课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对思政课教师来说是光荣的使命、责任重大。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在心理上暗示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崇高与光荣,以此萌发上好思政课的动力。

第二,做好打造出彩课堂的心理准备。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就要以打造“金课”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是要放慢语速。通常情况下,新进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加快语速。课堂讲授最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是学生听进去、听懂了多少内容。二是要举止大方从容,态度和蔼。新进教师既不能太严肃,也不能太松弛,要以精神饱满的状态面对学生,这样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会提升。三是语言要准确规范,尤其是政治性术语要表达准确。思政课新进教师往往由于紧张,会在讲课时不断进行语言重复,给学生以“啰嗦”的感觉。四是一定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脱稿讲课的程度。教师在梳理学生关于教学的反馈意见时发现,学生最为厌倦的是教师照本宣科或照“屏”宣科。

第三,做好消除紧张情绪的准备。初为人师有紧张感是自然现象,但不能因为紧张而降低教学中的自信。思政课新进教师可以把紧张感前移,以逐步消除课堂教学中的紧张。例如,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新进教师可先对着镜子反复进行教学演练,在不断演练中逐渐消除紧张情绪;再比如,可录下自己讲课的全过程,在反复观看自己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纠正。教师紧张感逐渐消除,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中的自信。

三、在教学能力上成长

第一,处理好课堂教学“道”与“术”的关系。教学内容是“道”,教学形式是“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嵌入改变着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在新技术的使用方面具备优势,但不能只关注教学形式的创新而忽视教学内容的深化。只有把道理想深了、悟透了,才能使思政课教学“讲明白道理、讲清楚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2]。

第二,教学课件的制作力求規范。教学课件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板书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书写习惯和书写规范方面。优秀的板书会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教学课件同样具备这样的功能。教学课件制作的程序大多是先写出讲稿,然后修改讲稿,最后再制作教学课件。思政课的教学课件要体现精准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制作教学课件时文字应简练,要抓住关键词并准确讲清楚事物逻辑关系。标题层级要划分清楚,相同层级的标题要统一格式、字体、字号、颜色。教学课件还要讲求美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读图”习惯,多选用符合教学内容、视觉效果好的图片,适当加入动画效果,力求教学课件大方、美观。

第三,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逻辑性。首先,教学观点要准确无误。互联网时代教师和学生都能涉猎海量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切忌不加分析、随意罗列他人的观点,这样会造成教学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教师自己的观点,甚至事理脱节,达不到教学效果。其次,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条理清楚,环环相扣,逻辑严谨,理论与案例相互支撑,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内核,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四,教学内容要逐渐拓宽、拓广、拓深。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刚入职时的定位是逐渐适应教学,教学内容的范围主要参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由于思政课具有时效性、时代性的特点,仅仅依赖教学大纲和教材是不够的,思政课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和创新理论,及时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和理论创新的步伐。例如,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需要把“这一代”大学生的使命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要讲清楚他们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而强化他们的使命担当。大学生接触各种信息的便利化也使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多样,大学生会给思政课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教师从更深层次的理论和更丰富的实践出发给予回答。

四、在教学创新中成长

第一,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的开放。高校新进思政课教师,可充分发挥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教学,建设便于学生学习的在线开放课程,形成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进而打破传统教室格局在空间上的限制和传统学时规制在时间上的限制,使学生能够时时处处进行思政课的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后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复习并完成作业和单元测试。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适应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课堂革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富有时代感和青春气息的话语体系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教学。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使思政课向社会延伸。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讲授,理论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会显得更加鲜活,连接课堂与社会的纽带就是实践教学。教师可在学期末布置一定的社会调研题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到社会中进行调查,形成调查研究报告,进而印证理论,提高理论讲授的说服力。鼓励学生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讨论。道理总是越辩越明,基于社会调查发现问题的讨论,会增强思政课教学说理的现实针对性。

第三,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好思政课教学。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思政课是公共基础课,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统一性。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又各有特色,由于专业的划分,学生关注的领域差异较大。高校新进思政课教师拿到教学任务之后,可以先分析一下学生的专业,必要时可旁听学生的专业导论课程。在熟悉学生的专业情况之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特别是在教学案例的选取方面,可以从学生所学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态势出发,优化教学案例,使思政课教学对学生“胃口”,进而增强其感染力。

五、在教学实践中成长

教学素养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不是靠理论的逻辑推演就能完成的。教学素养必须历经实践的磨砺。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总结教学中的成败得失。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善于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解决不好的問题,新进教师可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听课,博取众人之长,提升自己的教学活动。

思政课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关键是要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儿里去。新进教师教学素养提高的标志之一就是在教学中与青年学生越来越能对上话、交上心,自己讲授的道理越来越被青年学生认可和接受。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反思和成长的过程。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在职业起点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努力,在思想政治上、教学心理上、教学能力上、教学创新中、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坚定做好青年学生的人生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3).

[2]杨晓慧.思政课如何才能有魅力[N].光明日报,2019-

07-09(13).

■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
成长思政课高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