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为什么提高习作教学成效要从提高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开始

2021-08-11 06:50王文敏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小学语文

王文敏

摘 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作文没有更多的认识及见解。真正开始接触这一教学内容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表现得非常茫然,不知如何动手,若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那么学生就会逐渐体现出畏惧情绪。作文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只有不断地练习写作,才能提升学生作文的写作能力,也只有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要想顺利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作文兴趣

一、 引言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当他们对一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并主动融入这个活动当中。兴趣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存在,促使人非常执着且愿意付出。只有当小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竭尽所能的融入作文活动中。在新课标中提到,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作文则是最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也可以综合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表达出自己额的真情实感,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社会、自然的独特见解和真实感受。当下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管是在学校的课余时间,还是节假日,学生主要的时间被补习班、作业以及电子产品所充斥着,主要生活的区域也是学校、补习班、家。很少会抽出时间来感受大自然和社会,这也就代表了学生在写作文时缺少了一定的素材和真实的体验。所以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就表现的无话可写,进而就失去了写作文的兴趣。而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以便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究。

二、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没有选择在适当的时间来提高写作要求。一般情况下,一篇高质量的作文都不下几百字,并且文章中描写的细节非常细腻,用词精准。当教师将学生的作文和自己对作文的标准进行对比的话,学生的作文就会在教师的心里产生落差,但这样的对比形式也属不科学的对比方法,必然会促使教师提升自己对小学生的写作要求,导致学生产生为难情绪。

其次,教师的作文教学形式也相对比较单一。当前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遵循“从说到写”的作文教学要求和顺序,这不利于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因为受到思想的限制,写出来的作文雷同率较高,缺少自身的创新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仍旧采用命题、引导、写作、批改、讲评这一顺序进行,这不利于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最后,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却忽视了作文评讲。当前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讲评时,仍然是传统的方式,选择出班级中几篇质量相对较好的作文读给学生听一听,没有对其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这样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不会起到较好的效果,学生也无法借鉴其中好的地方。

(二)学生方面

首先,大多数学生缺少写好作文的信心。因为小学生刚接触作文,还没有真正了解作文的内涵,所以在写作时必然会产生畏难心理,再加上教师随意提升写作要求,导致学生无法按照教师定的条条框框进行写作,不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就更加害怕面对写作,作文的质量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减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乐于使用书面表达,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都害怕写作。

其次,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也是缺少一定的阅读积累。大部分家长都会紧抓学生的学习,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孩子将课堂的学习任务完成好,成绩提上来即可,忽略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从小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加上学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指导,影响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于写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大量阅读,从根本上讲就是学生要进行多次的情感积淀,只有这样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最后,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逐渐出现模式化。在实施新课改之前,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深深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只要提高自己的成绩即可,将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坏都与分数挂钩,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不会强调作文的详细表达形式。如根据“难忘的事”为主题,并展开写一篇作文,大多数学生都会在作文中阐述自己与妈妈之间发生的事“即使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也会顶着大雨背着我到医院。”或者是“有一次我不小心做错的了一件事,我非常害怕妈妈批评我,但是妈妈却没有这样做,反而是用一个非常有道理的故事教育我”等,其实在大多数学生印象里并没有很多难忘的事,但却不得不根据教师的要求,按照“模具”来套写。

三、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多观察多练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内容可表达的问题加以解决,教师就必须要带领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并从观察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在观察某一件事物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对比、评判等,并从中获得更多较为深刻、且独特的见解。在不乏先例中找寻“稀奇”,在见怪不怪中搜寻“独特”。为了能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加以观察,并从中找到“新鲜玩意”,捕获事物的特色,追求具有创新力的表达,并将这些内容都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或者是比赛,如“户蛋”活动、三人两足比赛、传乒乓球比赛等,在进行活动时,语文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其他学生进行活动项目时,认真观察,并感受活动内的情趣所在,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及时记录自己当时内心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另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生活原本就是丰富多彩的,但因为我们的粗心重视忽视了这些精彩的瞬间。所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并为自己的笔记本取名字,利用这个笔记本来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当学生在以后翻开这个笔记本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色彩斑斓的世界。长此以往,学生对那些映入眼帘的事情就会产生自己的见解,并激发出自己内心的写作欲望,将原本的“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的心态,这样下来也不会再出现“无米之炊”的现象。而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加生动。“油然作云,沛然下雨”,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督促学生积累,那么就像“千万里蓝天,两三缕薄云”,怎么可能會有“雨”落下?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小学语文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