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021-08-11 17:23洪小婉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重要性小学语文

洪小婉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推进,课外阅读在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充分发挥着积极促进的作用。语文在整个学科中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广泛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人格以及传情达意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维空间。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教学问题,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缺乏阅读量。为了改善当前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量,增加阅读的兴趣感,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并且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阅读书籍中收获知识、收获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

一、 引言

俗话说得好:“想要学好语文课程,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的海洋里能够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身修养与内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阅读书籍,无论言谈举止还是写作水平都会有显著的提升,由内而外散发着个人魅力,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障碍,能够用深邃的目光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一二年级阶段的学生在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的学生在40万以上,五六年级的学生在10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所以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到课外阅读的意义,依照着课文中的实际内容和学科学习的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找寻到课外阅读的方式,在充实的阅读实践过程与学习氛围中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二、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开拓学生知识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眼光要放置更远更高的位置上,不能只将目光投放在课本之中,课本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针对课本中的教材学习,会在无形之中受到知识的束缚,无法突破自我,难以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久而久之就像井底之蛙,只能看到自己头顶的那一下片天空。目前,有部分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投入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未曾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语文学科,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善教学现状,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文字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中能够提高自我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气势。

(二)增加自身知识量和积累量

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不少小学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自身的知识积累不足。语文知识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积攒经验和知识量,验证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这句话。众所周知,阅读与写作是捆绑的,它们不是单独的而是一个整体性、连贯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两者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延伸,只有大量阅读积累知识、词汇,才能写出优质的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存在一到写作就下笔很难,很长时间写不出一段话,完成后的写作内容也语句不通,这正是因为缺少知识量和词汇量,缺乏日积月累的经验。通过增加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体会到文学经典的魅力,使学生的阅读之路越来越宽广,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三)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才是真正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乐趣,通过兴趣的培养能够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凝聚在一起,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步入课外阅读的世界之中,从中能够感受五彩斑斓的世界,品味冷暖和语文知识的奥妙,蕴藏着文学艺术的魅力。当学生真正投入于课外阅读之中,感受到带来的美好受益匪浅,那么在实际语文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掌握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不断革新语文课堂模式,把关注点从教材中的知识转移到更多的课外文本当中,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自身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继而在提高他们学习热情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适当的课外阅读技巧,使他们掌握相关方法,将其中的好词佳句积累运用,改善阅读的习惯,培养核心素养,提高語文思维。小学语文阅读方式有多种,分为“浏览”“博览”“速读”“精读”等,现阶段多数小学生采用“速读”这种快餐式教学模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囫囵吞枣”式阅读环境下,容易陷入学习困境,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利影响。对此,教师要革除“囫囵吞枣”式阅读模式的弊端,注重多种阅读模式的结合,让学生大致浏览阅读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大意。然后再帮助学生选择多方面的阅读内容,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其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导入阅读内容能够达到推波助澜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如作文书、科学书等,做到边读边思考。其次,对于一些新闻类文章、说明文,教师可让学生速读,通过快速浏览文章内容明确核心内容,在短时间内促进其阅读内容整理能力的提升。再次,在一些古诗歌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精读,深入思考每个字、词的含义,深度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客观来讲,精读就是对阅读内容的重构,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容,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懂、不会的问题标注出来,再度阅读,反复揣摩作者的意图,如学生还不懂可向教师寻求帮助。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将书本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整理成相应的笔记,以读促写,进而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正确引导课外阅读,点燃小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陈旧,觉得让学生看课外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导致上课的时候精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甚至部分学生会陷入课外阅读,沉迷看课外书籍。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与家长之间没有做好正确的引导,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籍,积极健康向上,通过阅读能够自我提升,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目标,就要挖掘小学生的阅读热情,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实施课外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重要性小学语文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