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1-08-11 17:23林春好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养成行为习惯语文教学

林春好

摘 要:文章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探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主要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我观点的习惯,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会聆听的好习惯,并开展科学多样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语文教学;行为习惯;养成

一、 引言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对学生至关重要。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非常关键,这一时期,能够对学生不良的习惯进行有效的纠正,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受益终身。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说,小学无疑是最好的培养时期,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要越早进行越好。在小学课堂当中,若是单独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若是在学科教学当中融入行为习惯,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规范行为,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培养,并且语文学科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教育性等优势,这使得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正确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认识到:小学生的心智、心态等还比较稚嫩,缺乏对自身行为习惯的自控能力,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课堂作为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主阵地,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效渗透。总之,小学生有着极强可塑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能力,形成完善的人格,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

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行为习惯

在教学当中,课本教材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在课堂中需要突破传统教学对教材僵硬的使用,要加强对教材资源的深度挖掘,并结合新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的重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情感的熏陶,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

在运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先对教材有着全面的认识,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并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对学生错误的行为习惯的纠正,在纠正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利用适合的教材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引导。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融入行为习惯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特点等来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当中,将行为习惯引入其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鳴。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行为习惯相关的内容,这些都为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提供素材。此外,小学语文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可以在第一单元实践活动中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来开展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认知,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来增强学生对正确行为习惯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我观点的习惯

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学生勇于表达自我、学会表达自我,对学生来说十分的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观点的习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观点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先引导学生多思考再表达。小学生由于有着比较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时,先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这样会在回答问题时更有思路、更清晰,能够减少表达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在课堂当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表达的信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还能想到别的办法吗?不管学生回答的对不对,教师都不要指责学生,要给予合理的评价,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信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身观点的习惯。

(三)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教育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由于小学时期是学生开始学习的阶段,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传授学习知识,还要教给学习方法。在呈现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不断地学习、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够逐渐找到学习的方法,从而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学习《曹冲称象》时,教师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思考、探索。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将曹冲怎样称象的过程表达出来,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知识,不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还能在合作当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由于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在讨论当中产生碰撞,从而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其他学生的优势,来对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养成行为习惯语文教学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