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献看毛泽东主席视察第一个人民公社

2021-08-11 06:50张晓彤
档案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乡县人民公社新乡

张晓彤

摘 要:通过考察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地方文献整理中心所收藏的相关文献,明晰了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成立的原因和过程,追述毛主席视察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时的详细经过,回顾了毛主席视察后人民公社的发展过程,从而用科学的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实事求是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铭记历史,以史鉴今。

关键词:毛泽东主席;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七里营;档案;历史文献;唯物史观;农业经济;社会发展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是我的家乡。从我记事起,就常听村里的长辈讲述毛泽东主席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的故事,在他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和回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辉煌时刻,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毛主席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的详情,我专门前往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地方文献整理中心考察。该中心收录了丰富的新乡地方文献,包括珍贵的照片、地方志、图书、报刊等,为明晰毛主席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真实景象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我走访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瑞珍教授、新乡地方文献整理中心主任马洪良博士、平原新投文化艺术中心梁涛老师,特别是得到了亲历毛主席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现场的王玉堂老人提供的珍贵照片。

1 中华大地上的第一个人民公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农业合作化就开始推进。全国农民逐步以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组织起来,互助组(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相继推出,这实际上成为后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先声。

1955年9月,毛主席在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大社的优越性》一文写的按语中指出:“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这种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

1956年1月,《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农业40条)公布草案,1957年10月公布修正草案,要求开展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治水旱灾害等等,但受到乡界、社界、村界限制。由于各社间利益不同,极大限制了水利工程建设。

1956年春天,七里营高级社由11个初级社合并成立,拥有5200口人,建立有工厂、红专学校、敬老院、幼儿园、商业、民兵组织等。[1]1958年春天,七里营乡打破高级社社界,开始大规模建设农田水利。[2]1958年7月11日,新乡县召开了全县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如何建立大社,决定以原来的10个中心乡为基础,以七里营为榜样,合并为10个大社。[3] 1958年7月16日,七里营乡党委拟定了一份《中共七里营乡党委关于并大社意见》,报请新乡县委审批,很快得到同意。1958年7月20日,七里营的26个高级社1万多名社员,兴高采烈地聚集在乡政府门前,隆重庆祝七里营大社的诞生。[4]

七里营大社成立后,干部群众们纷纷讨论大社该叫什么名字。有人建议就叫“大社”;有人建议取名“联社”;有人建议学苏联取名“集体农庄”;有人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看到“巴黎公社”的名字,提议取名为“共产主义公社”“共产主义建设公社”“工农联盟公社”;有人专门提到了《红旗》杂志文章《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中的“人民公社”。最后大家认为,工农商学兵都是人民,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银行叫人民银行,大社就应该叫“人民公社”。

1958年8月1日,七里营大社在行文中首次启用了“七里营人民公社”的名称。1958年8月4日清晨,大社门前挂上了“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牌子。

1958年8月3日,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部与新乡的县、乡、社干部共同研究拟出了《关于建立人民公社政策问题的初步意见(草稿)》,其中提到:“新乡县七里营乡在党的总路线的鼓舞下,根据群众的要求,在26个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于1958年7月20日成立了人民公社。”[5]

中央商业部调查组对刚刚诞生的七里营人民公社的商业工作情况做了考察,于1958年9月16日发布了《关于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的商业工作的调查》,其中记载:“1958年7月13日至20日共七天时间,七里营乡所属30个自然村、26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合并成为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6]

2 毛主席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将在北戴河召开。在会议召开前夕,毛主席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视察了河北、河南和山东的农村,实地考察农村情况。

1958年8月5日晚,專列抵达新乡后,毛主席听取了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吴芝圃和新乡地委书记耿起昌的汇报,得知新乡县七里营创建了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很感兴趣,决定亲往视察。

1958年8月6日下午4时22分,毛主席乘车到达七里营人民公社门前的广场上,新乡县委书记胡少华、七里营人民公社总支书记徐占奇等人赶紧迎了上去,院中的人也都争前恐后地向毛主席问好。[7]

毛主席来到人民公社的大门前,仔细看着挂起来的“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牌子。新乡县委书记胡少华说:“这是全县的第一个人民公社。”毛主席小声读了一遍“人民公社”。新乡地委书记耿起昌问毛主席:“这个名字可以么?”毛主席点点头,用肯定的语气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

进入公社大院后,毛主席看到门口挂的“政治系”“气象系”的两块小牌子,很有兴趣地问:“这是干什么?”徐占奇回答说:“这是公社的红专学校。”

在七里营人民公社办公室,社长王文生简要向毛主席汇报了公社基本情况。当了解到全公社有3.1万人时,毛主席关心地询问有没有困难。

从公社办公室出来后,毛主席又视察了公社办的幸福院(敬老院),向院长杨长敬询问了老人们吃住的是否满意。随后,毛主席视察了幼儿园,夸赞了幼儿园的孩子们。毛主席视察了食堂,向食堂的炊事员询问了饮食情况。毛主席视察了面粉厂、滚珠厂,对工厂的工作表示赞扬。

最后,毛主席来到棉田,在田间劳动的群众拥过来热烈鼓掌。毛主席详细地询问了棉田的亩数、计划产量、施肥、耕作情况。毛主席亲自走入棉田,用手比划着齐肩高的棉顶,连声称赞棉花长得好。在试验田里,毛主席见到正在棉田中喷洒杀虫剂的六位女社员,提出“作作给我看看”。看过后,毛主席赞扬了她们的工作。[8]

3 人民公社的发展

1958年8月7日,毛主席在郑州听取了关于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情况汇报。1958年8月9日,毛主席在山东历城视察,山东省委在汇报时提到准备用农场称呼其组织名称,毛主席说:“还是人民公社好。”

1958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毛主席视察河南农村》的专访报道,先后介绍了毛主席视察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襄城县梁庄农业社和十里铺乡薛元农业社、商城县道口乡中华农业社的情况。[9]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会议上,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要求全国各地尽快地将小社并大社,转为人民公社。

中共中央党校对人民公社成立的历史渊源做过全面研究,研究人员在《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6期发表了《关于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几点考辨》的论文,文中提出“究竟谁最早使用‘公社‘人民公社的名称”的问题,认为:“最早使用‘公社名称的大社是浙江诸暨的‘红旗共产主义公社,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大社第一个使用了‘人民公社名称。”[10]

在毛主席“人民公社好”的号召发出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热潮。1958年8月17日至8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到1958年底,全国农村就普遍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实践。

猜你喜欢
新乡县人民公社新乡
毛主席来过的小山村
——舒城舒茶人民公社
新乡医学院
出征新乡,武汉石化拼了
秋痕
新乡县
新乡县
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
FOOD FIGHT
春天里的新挑战——新乡县供电公司开展带电作业走笔
Food F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