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区域文化自信践行学做结合新课堂

2021-08-11 17:52米富民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

米富民

摘 要:甘肃省是黄土高原文化、敦煌文化和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在常规育人活动中,这些经典的民族区域文化可以作为学生学科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来渗透到常规的学科教学中,而地理学科是一个融合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和天文地理等为一体的跨学科的综合科目。尤其面对实践探究性比较强的内容,就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研学模式来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鉴于此,文章将以区域文化为核心,试图构建依托区域文化下的地理研学旅行教学的有机策略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和内部学习动机。

关键词:区域文化自信;学做结合;高中地理智慧课堂;研学旅行

一、 引言

结合网上研究地理学科智慧教学的文献案例,不难发现:“基于信息化网络虚拟的地理区域研学和实地考察的旅游地或者文化地的研学行为研究的热度是最高的”。因为研学的过程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最深度和最直接的交往,加之研学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可以在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中将已经学习的知识做到有机内化,因此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加大研学旅游教学,并创造智慧型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当前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研学旅游教学的宗旨和目标,这也是文章要系统研究的内容。

二、 依托甘肃白银市区域文化优势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的优势

(一)体味区域文化魅力,挖掘地理文化宝藏

白银是甘肃省的一个以工业重金属命名的城市,作为甘肃特色化的工业园区和集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发展区,其地理风貌复杂,地理文化丰富,文化內涵深厚,如果当地的学校可以根据教材中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几次研学旅游的实践性教学,那么可以从文化理论的概述到实地考察的学习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体味区域文化魅力,经过多次的探索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并实现挖掘地理文化宝藏的目标,对于创建高中地理特色化课堂教学而言大有裨益。

(二)开拓区域地理视野,提升地理学做素养

目前高中地理学科中的知识教学不仅涉及了中国地理概貌,中国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自然地理特征的变迁以及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地理位置与人居环境的关系等,这些学习内容可以结合到白银地区的地理研学旅游中,让学生带着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来探索当地的旅游点和山川圣地,随着与学生之间的有机协调和问答,让学生学习一些观察地质地貌,了解区域自然特征和地理文化的实用性方法,在学生了解这些方法以后,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可以围绕提前预设好的区域地理研学的表格或者是研学单来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这样的一种激发学生自主去参与和自主去实践的行为可以非常好地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学做结合的素养,挖掘学生更多的地理学习潜力。

(三)丰富区域考察方式,创新地理学科教研

目前很多普通高中的常规学习依然停留在研究的基础上,而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以“地理文化和地理风貌考察”为核心内容的地理研学内容少之又少,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地理学科的教师要做到精确问诊,要加大对区域地理文化的研学旅游的教学模块的设计,从而严格按照这一模块来设计更多的研学旅游的教学实践,通过小组参与,小组互动和研学地点的多方面考察和师生对话分析来完成对本区域不同地理探究点的多姿多彩的区域地理风貌的考察。经过多次的设计和实践,就可以促进整个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热情和内部动机,更重要的是可以将研学旅行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现实素材和丰富多彩的地理案例融入实体教学和小组的教研活动中来。这是研学旅行在时代育人中最大的优势体现。

(四)优化研学思路丰富课堂,提升学科价值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地理学科就是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地理文化知识,在这些地理文化知识中,学生仅仅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分析地理文化案例和掌握基本的地理勘察知识就可以了。其实随着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地理学科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跨学科的学科,而且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高,而要引导学生明确学科的全新变化,并不断掌握可以利用一定的地理知识来处理特定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借助研学旅行这个实践策略,经过阶段性的实践探究,一步步进入研学旅行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获得的资源来优化常规教研中的教研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和多元思考的品质,而教师则可以在多元探究中形成健康的教研观。

三、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实践教学的智慧路径开辟

上文论述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在高中生地理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和特点,文章将围绕这些特点结合一定的案例来系统论述如何基于优秀的地理研学旅行实践来构建智慧型的高中地理教学。

(一)基于微课堂设计,开辟研学旅行的智慧预设

以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为例,要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学习得更加深刻,而且在学生探索性意识和思维培养上有创新性,就要在开展研学旅行之前针对要去研学旅行的区域进行一个微课堂的模拟性演示。具体的做法如下面的案例所示:

教师:计划要引导本年级学生去了解黄河石林的地理文化和地理风貌。教师可以预先将黄河石林的概况和文化特色按照模块介绍的形式以PPT的形式和微课堂讲解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看到这些信息资源以后,便可以在心理认知中形成对黄河石林的印象。

围绕以上的内容,教师一边利用图文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另外一方面教师再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一段白银市打造“甘肃特色化旅游城市的外宣计划,其中包含了关于黄河石林的景点介绍和地理风貌的形成原因”的内容。学生通过图文和对应的微课堂视频的学习和感知从而对区域的地理游览产生极大的兴趣,当学生的心理认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教师针对黄河石林的区域特点,设计一个研学旅行的计划,研学旅行计划可以如下来安排:

第一阶段:完成黄河石林相关风景成型的原因和黄河石林的总体布局和理念值得学习的核心要点,从而形成研学旅行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
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与对策
构建“阅历课程”: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在大地上行走
“研学旅行”要靠依法治校护航
“研学旅行”怎样“研行”一致?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