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聆听”实践与策略探究

2021-08-11 18:24徐静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初中

徐静

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聆听则是音乐活动乃至音乐教育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对于初中的音乐教学而言,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实现有效聆听一直是音乐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有效聆听对于音乐教学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积极影响,教师可以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堂上,通过课堂导入、分析欣赏活动以及教师引导来实现学生音乐聆听和欣赏过程中的环境创设与能力强化,最终实现学生音乐有效聆听,强化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有效聆听

一、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初中阶段学校和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一整体环境之下,教师需要针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实现课堂上的有效聆听来强化初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

二、 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

音乐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推广深化的过程中音乐课堂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实际上从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来看,其整体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善。无论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态度和理念还是整体教学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音乐教学的整体状况仍然无法满足需求,达到学生发展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在初中的音乐教学课堂上,问题依然存在。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主要问题不仅出现在学生个人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缺乏,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群体普遍的音乐基础素养也不足,需要借助音乐课堂实现更大的提升。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却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效率低等问题,使得其在音乐课堂上的收获十分有限,音乐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也成为表面功夫。

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主要的问题则在于初中阶段音乐课堂的总课时无法得到保证,存在课时偏少以及随意占课的问题。而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和其他学科教师普遍存在应试理念为核心的思考,导致了对音乐课程的轻视和忽视。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其问题则在于教师本身音乐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教学能力的不足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降低,部分教师对新教学理念和要求的认识不够深入,接受度不高以及实践能力不强导致教学改革和创新流于表面,无法真正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自然也就使得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整体效果受到了影响。在这些问题的综合影响之下,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这也意味着对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改革和创新仍然是当前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

三、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聆听”的意义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正因如此,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步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普遍认可。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要关注基础性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学生音乐欣赏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强化。而“有效聆听”则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实现“有效聆听”,一方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接触音乐,欣赏音乐的态度和习惯,进而实现提高学生整体音乐审美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有效聆听也有助于初中学生乐感的培养,让学生对于音乐节奏、韵律的感受更加深刻直观,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所以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实现有效聆听,真正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聆听”的策略

(一)强调音乐课堂导入,创设有效聆听环境

对于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来说,其影响因素包括许多方面,其中课堂教学的环境和氛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和环节。尤其是在音乐这种以素质教育目的和内容为主的学科教学课堂上,相比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课堂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教学的效果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更强的依赖性,所以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对于实现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聆听而言更为重要。要达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的目的,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课堂导入的环节。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头,其效果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更对学生在整节音乐欣赏课堂上的效率和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所以为了充分培养初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营造主动参与,有效聆听的课堂环境,教师需要借助于形式丰富且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来完成音乐课堂的导入。而教师在具体设计导入活动或者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时,一方面需要参考本节音乐欣赏教学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另一方面需要考虑班级内学生对于音乐的基本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兴趣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实现更好的导入效果。从教学内容这个因素来说,教师主要需要做到将教学要求活动或者游戏的形式内容相互结合,借助于游戏形式完成课堂律动、节奏或者旋律感受以及其他的音乐教学目标;而学生音乐学习偏好这一内容则需要教师通过课下交流或者是意见收集等方式调查整理班级内学生喜欢的音乐风格,在游戏中可以将这一风格的音乐作为背景或者是充分运用到活动过程中,以此来加强课堂导入活动对于初中学生的吸引力,加强其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让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音乐聆听的活动中,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好态度和环境的铺垫准备。

(二)设计分析欣赏活动,强化有效聆听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有效聆听来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要在课堂上组织针对性的音乐分析和欣赏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具体来说,音乐欣赏和聆听的课堂主要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和目标。首先是对音乐节奏、旋律以及调式等音乐基础知识方面的分析和欣赏。其次则是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核的体会和欣賞。在音乐欣赏课堂上,这两个部分是相互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也是学生有效聆听的方向以及最终目标。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材中的相关要求来确定本节课欣赏的音乐作品,并且通过亲自弹奏弹唱示范或者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弹奏弹唱视频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受。在这一基础之上,教师需要利用微课视频或者是简单的问答小游戏等形式来进行基础音乐知识的讲解教学。之所以强调这一部分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接受度,提高学生在这一部分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手段来进行比较枯燥的基础乐理知识讲解更符合音乐课堂寓教于乐,素质教育的整体理念。在完成这一部分的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课堂提问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所掌握的乐理知识进行有目的的聆听。这一过程不仅是为了切实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也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相关乐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音乐作品背景故事拓展讲解,创设音乐作品画面情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内涵,这一环节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进行有效聆听的重要目标。通过这样的音乐分析和欣赏活动,学生才能够实现有目的的阅读聆听和欣赏,才能够做到对音乐的有效聆听。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初中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