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1-08-11 01:22王金周
学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王金周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阅读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教材改版以来,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然而,当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阅读积累不足,阅读能力薄弱,阅读兴趣低下。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这些阅读中的问题依然是比较严峻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35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得不提的一项内容,其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视野、人格情操等方面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当下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较为薄弱。为此,本文将从小学高年级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就如何优化高年级阅读教学展开论述。

一、小学高年级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高年级阅读中,虽然教师一直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也会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但是依然存在着机械阅读、盲目阅读、枯燥阅读和单一阅读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探究和干预。

(一)机械阅读,缺乏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一个共性——机械阅读,缺乏思考。即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单纯地阅读文本,进行简要的字词句的输入,并没有去思考、质疑和探究。这就导致学生阅读过了却印象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盲目阅读,缺乏技巧

阅读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但是很多高年级小学生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技巧,有的学生已经六年级了,却仍然喜欢指读、出声读,不会默读,他们的阅读是盲目的、低效的。

(三)枯燥阅读,缺乏兴趣

教师要求阅读,布置了阅读任务,因此,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苦差事”,对于阅读缺乏兴趣,自然难以自发地坚持阅读,也难以从阅读中有所得。

(四)单一阅读,缺乏积累

如今,很多高年级的小学生不仅阅读范围狭窄,而且很少关注阅读积累,导致书虽然看了一些,效果却不明显。

1.阅读范围狭窄

阅读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也不能仅限于与课文有关联的课外阅读,更不能仅限于文学文本阅读,其应该是多元的,全方位的。但是很多高年级小学生将阅读局限于与课本有关的作文书、课内推荐的书,而很少去拓展阅读面,导致缺乏积累。

2.忽视阅读积累

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阅读,也常常进行课外阅读,但是却常常忽视阅读积累,单纯地阅读,走马观花,很少做读书笔记,也很少积累,导致一些文本读过却没有印象。

二、如何优化高年级阅读教学

上文探究了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几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话、质疑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选择适宜学生进行阅读练习的文本,向学生系统地讲授阅读技法、革新阅读教学,创设趣味氛围、向学生强调“积累”的“面”与“量”等几点策略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优化阅读教学效率。

(一)通過对话、质疑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为了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对话、引导学生质疑等。因为在提问以及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能够进一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思考,产生认知矛盾;通过质疑,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深化,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主阅读的激情和乐趣。

1.借助提问对话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激发学生思考

从语文知识输入的角度来看,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表现为通过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实现对课文作者的跨时空对话,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借助提问对话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练习。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的语文知识认知基础之上产生新的认知矛盾,并由此激发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这将促进学生实现对课文更为深入地研读和体悟。同时,借助提问的方式,亦将让学生的思考活动获得“支架”,也就是说,在问题的引导和驱动之下,将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更为深入的层次。通常而言,可供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包括记忆性问题以及发展性问题。对于前一种问题而言,此种问题仅仅要求学生对于接触过和学习过的相关信息加以回忆,诸如鲁迅的原名,鲁迅是哪里人等等。对于后一种问题而言,往往需要学生对知识加以充分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判断和推理。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思考问题所覆盖的提问对象,也就是说,所设计的问题应当建立在对班级学生语文知识学情的充分把握之上,唯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让部分学生一直提问作答而其他学生坐享其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质量,以便借助较高的问题设计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形成头脑风暴。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作答的过程当中应当认真加以倾听,不得随意打断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重视,这样一来,学生在日后回答教师所设计和提出的问题时,能够表现得更加用心和专注。

2.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时,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改变以往教师向学生宣讲标准答案的授课模式。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改变,让学生感受到自主阅读的激情和乐趣,并且会使学生因为自己的见解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在后续的阅读学习当中更加投入。

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将文本当中不容易理解的部分标注出来。如若学生实在无法在文本当中找出不好理解的部分,此时,语文教师应当就文本当中的某个词、某句话向其提问,要求学生回答该词或者该句的内涵,这样一来,将让学生发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从而在日后的文本阅读过程当中养成细致阅读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