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途径

2021-08-11 01:52张登峰
学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学习热情综合素养想象力

张登峰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教育者一直都在深思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题。对学生而言,想象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提高其认知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培养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摈弃落后的教育模式,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能力,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学习热情;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61

想象是创作的主要动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而小学阶段正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拘泥于形式,随时点拨学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只有充分拓展想象力,才能开阔思维空间,让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从而突破当前的思维定式,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在具体应用中追求问题的方案、结论以及设想,进而实现创新的目标。从语文教材的内容来看,当前很多文章都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的语言进行想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出文本的有利素材,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开拓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想象力概念简述

从字面上理解,想象力指的是人们在自己的思维中进行创新的一种能力,这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却是无限的,其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同时这也是知识的源泉[1]。由此可见,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有了想象力的支持,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精彩。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异常活躍的阶段,总是充满了奇思妙想,但是这种想象还只停留在脑海中,没有应用到实践中来,因此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观察、想象、聆听,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现状

想象力是推动世界进步的主要动力,在此背景下,教师要主动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了解知识并学以致用。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促进学生不断发散自身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日后的发展。但是就目前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我国长期实施应试教育,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普及开来,但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教育,这并不利于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小学生年龄尚小,这个时期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正确引导,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也由于缺乏想象力而无法学以致用。

三、学生想象力现状

(一)学生想象力欠缺

大部分学生天生具有想象力,且年龄越小的学生想象力越是丰富,但是这个阶段他们的想象力却是天马行空的,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因而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基本上以自发性想象为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除了受到教师的引导之外还可能受到社会的引导,且伴随着知识面的丰富和科学认识世界的观念的形成,学生的想象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增强。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人才的全方位发展,但这种价值导向并没有完全避免当前社会成绩第一的思维风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育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再加上考试、家长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学生思维方面的引导。受这些方面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现状并不理想,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这也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

(二)受惯性思维影响

惯性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这种思维可以说是天生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中经常需要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很多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将星星比作眼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若进入高年级阶段,学生仍然这样比喻,就突出其知识面的狭窄,无法在答题时获得高分。一些学生为了在考试时能够拿到分数而选择稳妥的思维模式,不再过于彰显个性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学生的想象思维受到制约,这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禁锢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来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考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很难通过考试来判定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3]。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想象力是相当重要的,每个学生都要有自身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语文教学主要从阅读、朗读背诵及写作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语文属于基础科目,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与审美观点,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科目。由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当前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要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猜你喜欢
学习热情综合素养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