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21-08-11 01:52任永宏
学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任永宏

摘 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不能缺少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从小抓起,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语文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课程,学生只有先学好语文,掌握语言文化,才能学好其他科目。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把培养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上多进行情境设置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67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语文。这一要求改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学生学习时要主动,对问题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在通过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学生和教师要相互配合,共同探究,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获取新的知识。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逐渐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非常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好时机,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容易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学生养成创新精神有很大帮助。创新思维能力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能起到很大作用。语文阅读中,文字固有的魅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激发出创新精神,对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起到关键作用。小学阶段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其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中心点。

二、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阅读能力关系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强弱,小学阶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能够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没有机会走出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既然做不到行万里路那么可以看万卷书,想让学生开拓眼界就要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还能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语文阅读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智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在进行大量阅读时容易激发好奇心,对所阅读的知识进行探究,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都有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拥有了大量的阅读经验,阅读过程中理解能力能够逐渐得到提高,这时学生可以再去阅读更深层次的书籍。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思考习惯,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发现中国文字的优美,进而提高审美能力,今后看待事物时眼光也会更加独到,不断用书籍中记载的知识丰盈自己的内心。

学生不论学习哪一个科目,都要通过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述来获得知识,这就体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那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想让其他科目的学习有所进步,就要用心对待语文阅读课程,因为语文阅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所学知识中的重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或者教科书内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且变得善于思考。由此可见,小学时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有很大作用,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开拓自己的眼界,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能产生巨大影响。

三、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新课标的更新和步步落实,我国的很大一部分小学都根据新课标进行了改革,但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学生还没有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旧缺少自主性,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此外,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阅读内容,往往过于陈旧,学生不能从阅读材料中汲取有效的知识,即使获取到知识也不是最新的知识成果。只有部分教师让学生阅读课外知识,阅读材料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也无法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但是阅读的局限性让学生不能获得充足的知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够明显,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此外,一些地方的语文阅读教学过于表面化,语文阅读课程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一篇文章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手法来分析解读,如果教师对文章的分析不够透彻,没有进行深层次解读,学生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不愿意进行深度思考,如此一来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就不能体现出来,也就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减轻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提出疑虑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对一切事物感到好奇的时期,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奇怪想法的时期。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使用的标准化教学方式却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想,一些时候学生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放松对课堂的限制,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有很多自己的独特想法,有可能是幼稚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教师应带着鼓励和赞赏的心态给予学生回应,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学生把自己的“奇怪”思想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后,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就会变得更加浓厚。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看似是“无理”的,实际上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欲望。部分教师把这种行为当作扰乱课堂秩序而对学生进行批评,学生内心深处就会感到畏惧而压制心里的情感,不敢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学生提出的“无理”問题,教师首先不能呵斥学生或者无视学生,这样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挫,扼杀学生的独立思想,而是要对学生的“奇怪”思想进行鼓励,通过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