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2021-08-11 01:49潘明河
学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高中体育素质教育

潘明河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成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较低,课堂参与程度也不够高,难以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价值。基于这一现状,笔者以高中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作为研究中心,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体育;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82

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基于此,高中体育教师必须立足于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立足于学生体能、技能、个性和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手段,以唤醒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让学生形成科学的锻炼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一、高中生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现状分析

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就高中体育课程来说,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础,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状况,而兴趣爱好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之一,也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1]。但是在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下,一些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足,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体育内容过于竞技化

从当前高中体育的教学内容来看,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是最为重要的内容,这些体育教学内容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时候,常常被分解、隔离在不同的竞技项目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全面发展”理念引领下,高中体育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在面面俱到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常常会消失。

(二)教学方法滞后,教学形式死板

当前,高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依然沿用传统的、滞后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比较陈旧、死板,不论教学内容如何变化,也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味采用“三部曲”教学模式。如此一来,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厌恶心理;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欲望不相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组织形式一体化,并未实现因材施教

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时,一些教师一味强调教学组织一体化,忽视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面临的个性差异。统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特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

二、高中生体育兴趣培养策略分析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但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学习内容陈旧,致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低下。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体现学生体育训练的主体性,并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

1.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以往,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基本上都是围绕体育教材上的内容开展,但是这种教学内容存在极强的理论性,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合。基于此,在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时候,教师应坚持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并将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娱乐化、健身化等,最终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学内容要具体化。教师在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可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并对其进行整合,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要个性化。教师在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动机时,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体力、性别差异等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有的学生对羽毛球、乒乓球等课程内容感兴趣,有的学生对篮球、足球等内容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如此一来,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将不再枯燥、无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4.教学内容要新颖化。在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时,教师还要注意改变当前体育教学内容陈旧、落后的现状,适当融入一些“健美操、街舞”等新型的体育项目,以增添体育运动的新鲜元素,最终使学生在新颖的体育项目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直观的影响。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师生关系相对比较紧张,难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价值。同时,在这种紧张的师生关系下,学生被迫进行锻炼和学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预期的体育教学效果背道而驰,不能够实现体育的高效教学。因此,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和個性特点等。只有不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体育学习能力等,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计划。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高中体育素质教育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