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促进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初探

2021-08-12 02:19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余 少 虹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 510642)

一、引言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自此,“国际交流合作”正式确立为高校的第五项职能,成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并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及《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中,不断得到重申。

《指导意见》中凸显了国际合作交流在高校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作用,建议高校从以下两方面推进国际化发展:一是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互鉴;二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提升区域教育影响力。

为加快融入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建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高校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近年来,倡议发起或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为许多学校的选择。但目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尚存在发展时间较短,工作机制不完善,发展不成熟等问题,如何依托联盟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提升自身国际化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对“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的研究角度不一。文献[1]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8个“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的运行现状,指出其建设动机清晰明确、运行机制完备,但仍面临若干挑战,如联盟成员积极性不高、联盟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需求结合不够充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科研成果转化不够精准等。文献[2]梳理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联盟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并以西南交通大学发起的“‘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为例,探讨了联盟建设思路及路径。文献[3]从价值哲学角度探讨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的价值内涵,提出推动联盟可持续发展,除了加强制度、机制及行动设计,还需要拓展公共话语空间。成立高校联盟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意义及联盟实施战略得到充分探讨[4][5],而对发起或加入联盟促进高校国际化建设的切实路径研究还相对薄弱。

结合目前发展规模较大的5个“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分析联盟运行模式,挖掘搭建联盟平台对于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有效路径,以期对入盟高校有所启发。

二、“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的兴起和运作模式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对做好对外开放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强调将支持大学联盟建设,增进次区域教育合作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发起或参与大学间的跨国联盟,不仅是一种选择,也是国内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6]。

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首倡成立“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齐聚西安,发布了《西安宣言》。联盟以“丝绸之路学术带”为内涵,推进盟员高校间在师生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交流、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同年10月,在甘肃省政府的支持下,兰州大学倡议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7所高校于敦煌,联合发布了《敦煌共识》。

近年来,由国内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联合成立的战略联盟发展迅猛,数量已逾30个,且不断由全域性、多学科领域联盟向区域性、单学科领域联盟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如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欧、东北非、拉美等,农业资源丰富,是中国对外农业合作的重要区域[7],倡议成立“一带一路”农林高校联盟,是农林高校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发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学科发展优势的重要路径[8]。

不少农林高校结合学科优势,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成立了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

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杨凌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来自我国与俄罗斯、中亚、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丝路沿线12个国家的59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联盟成立大会,目前联盟已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是国内外最大的农业全领域教育科技合作平台,首批入盟成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40所农林院校和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农业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一带一路”沿线30所院校。

2020年,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发起,中国、拉美13国46所涉农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的“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简称“中拉农业科教创新联盟”)在广州正式成立。

联盟以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宗旨,致力于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促进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业教育科技领域互惠互利、融通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由国内高校发起的战略联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发布了联盟章程和行动计划,设置了联盟常任理事会为管理机构,设置联盟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9]。联盟主动作为,在师生交流、科研合作、技术培训、人文交流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年会、学术论坛、讲座,学生竞赛、开放课程等,促进盟员单位间师生交流与合作;并通过搭建科研合作平台,联合申报国际合作项目,成立联合实验室等,促成实质性合作。

三、“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提升

高校国际化水平的实效路径2013年,西南交通大学发布国内首个高校国际化水平排行榜,评估对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纳入了国际化理念、课程及教学国际化、师资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文化交流与传播等要素[10]。而后,评估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地方高校。2017年,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关注了高校外文网站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问题及区域国别研究问题等[11]。该排行榜与教育部国际司自2015年开始开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共同为国内高校国际化建设水平评估提供了依据[12]。

表1 部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发展情况①

为了更好地评估高校倡议发起或参加“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对提升国际化水平的作用,本文综合西南交通大学“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表”中的评估要素,从师资国际化、学科及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文化交流与传播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师资国际化

联盟的成立为国内外高校教师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为例,随着联盟影响力的扩大,西安交通大学扩大了对外合作网络,与韩国釜山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科技大学等签署了学术交流协议或合作备忘录,为教师互访、参加国际会议、赴外讲学、开展合作研究提供了机会。

(二)学科及课程国际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工科领域专业人才需求较大,同时也催生了对外语、国际贸易、国际法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拓展联盟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契机。限于疫情对人员流动的影响,“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面向联盟成员高校开发了2020年暑期系列线上课程,课程主题涵盖化学工程、材料学研究、医学研究、技术管理等。而“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及秘书处单位分别举办了暑期国际夏令营等,对MOOC及外语授课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三)人才培养国际化

高校招收国际学生人数及校内学生赴国外访学、参加国际比赛及会议是评估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依托“一带一路”高校联盟,高校针对沿线国家技术发展需求,接收沿线高校学生来校访学,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等。在“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合作框架下,西北农林大学接收来自盟员单位-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国立大学学生来校学习。

(四)科研国际化

基于国际合作项目,成立中外联合实验室或在国际期刊联合发表论文是评估高校科研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成为拓展联盟成员合作的主要形式。以“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为例,中国农业大学择取了11个亚非欧国家,建设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及农业合作研究中心等[13]。在“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合作框架下,西南大学成立中匈食品科学合作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可持续材料国际联合研究实验室等。

(五)文化交流与传播

同样依托“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西北农林大学获批承办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孔子课堂,西南大学成立西南大学—哈萨克斯坦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等,满足沿线国家汉语学习需求,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四、结语

高校倡议成立或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不仅推进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同时也从师资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课程及学科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文化交流及传播等方面提升了高校的区域影响力及国际化水平。

[注释]

①文中“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数据根据官方网站及网上公开资料整理,截止时间为2020年2月22日。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