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gsaw Reading在中澳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问题与对策

2021-08-12 12:56唐晨倩
关键词:阅读课堂小学英语

唐晨倩

摘   要:Jigsaw Reading是将拼图的游戏理念与英语阅读相结合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从解读Jigsaw Reading的概念和模式等研究入手,反思国内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问题。借鉴澳洲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提出对国内Jigsaw Reading阅读课堂的改进策略,培養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英语;Jigsaw Reading;中澳对比;阅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6-0049-07

一、现状回顾:Jigsaw Reading的概念解读和操作范式

Jigsaw是一种拼图游戏,游戏者把零散的部分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Jigsaw Reading是将这种游戏方法与阅读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指的是利用信息差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信息互补,从而理解整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方式。

早在1978年美国奥特阿伦森等首先提出了拼图式阅读的教学模式。他提出Jigsaw Reading教学过程是先将阅读材料分成4~6个片段,教师细化成4~6个小任务。然后,教师给学生分组,4~6人为一组,成立“原始组”。教师将材料和任务对应分发给各个小组。此时,“原始组”的成员各自拿到任务后,自主阅读,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之后,打乱“原始组”,同一任务的成员聚集一起,组成“专家组”,相互讨论和补充。最后,“专家组”成员再回到“原始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材料,提问讲述,全面掌握阅读材料。(如图1)

笔者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观察了澳洲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记录关于Jigsaw Reading的活动资料,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策略探究。笔者拟通过对中澳的两节Jigsaw Reading的课例对比分析,分析国内拼图式阅读下出现的共性问题,并根据澳洲的课堂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二、问题剖析:Jigsaw Reading在国内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团团迷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本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Jigsaw Reading是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批判思辨。国内的课堂已经开始逐步将Jigsaw Reading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之中。

通过观察实践可以看出国内小学的Jigsaw Reading阅读课堂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笔者以一节公开课的课例A message from the sea为例,谈谈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一)“有动无心”

【场景一】

学生四人一组围坐在桌子旁,组成Jigsaw group。教师安排每组成员随机拿一张卡片,分别是蓝色、粉色、黄色和绿色。拿到卡片后学生聚精会神地读着卡片上的阅读材料,思考此片段的关键词。

当教师说大家重新分组,成立专家组Expert group。学生兴奋激动地跑向同色小组,分别是蓝色、粉色、黄色和绿色组。这时整个班级成了鸭子塘,一下子热闹活泼起来。

当专家组聚集的时候,来听听“首个专家组”在说什么呢?

女A: Two key words are drift bottles.

女B: Yes. Maybe they ask “Whats in the drift bottle?”

女A: The message. Anything else?

女A&B: Why people use drift bottle?

女C: Emm…why…

男A: This is boring and simple, right?

男B: Yes, I have read more at home. This is too easy.

此时,教师从其他组向这里走来,男A和男B凑到小组中间,指着卡片。

热闹的课堂里,教师布置了任务和要求,学生跑动讨论,却并没有真正地“心动”,仍游走在课堂的边缘。教师都是按照座位,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方便快捷。可Jigsaw Reading里每个语篇的内容和难度不一样。成立专家组时,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文本,也就没有了参与讨论的兴趣。

(二)“有做无思”

【场景二】

学生回到“原始组”

T: First, read together. Then, make the jigsaw. Third, give a main title.

“首个专家组”开始热衷于贴图、贴阅读片段,精心布置本组的拼图版面。

学生的报纸版面各具特色,有图文对应,有图文分开,有竖向构图,有横向构图,十分美观。

T: I like your layout. Lets look at them. This group, the title is…?

S: Drift bottle. The magic drift bottles. Important drift bottle.

教师此时出示本文作者的标题“A message from the sea.”

T: Which one is better?   学生一起说A message from the sea.

男B悄悄和男A说:“我觉得我们的挺好的,为什么老师没有采用呢?”

在最后的一个问题里,他们很安静很乖,但是脸上没了笑容,也没积极举手。

学生为何如此安静?笔者从课堂中观察到学生对个性化的任务十分感兴趣,很有成就感。他们会很乐于自己动手制作,乐于展示自己的成果,能很认真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可是,这样配合的学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学生在贴的过程中,很愿意与同组的成员讨论文本。表达自己与漂流瓶发生的故事,分享对漂流瓶使用的见解,谈谈漂流瓶在当今时代或未来的应用发展等等。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机会,很多学生只能搁置想法,没有发散深入讨论。

(三)“有分无合”

【场景三】

当成立专家组的时候,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讨论。专家组一起阅读同一文章,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是孤立的,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有事可做。每组有一两个代表能表达观点,成为 “核心”,其他成员并不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的位置,没有发挥优势。“首个专家组”上台了,他们先读了文章,之后学生准备提问。

S: Who finds the oldest drift bottle?

女C: Tonya.

S: Who throws the drift bottle?

女A: A German sailor.

S: Where does Tonya find the drift bottle?

男C: In Australia.

S: When did Tonya find the drift bottle?

女B: In January.

T: Why did they throw the bottle?停几秒,教师又问一遍,大家都愣住。

此时男A举手: To study ocean current. 教师开始讲授ocean current。

小部分成员成为了“影子”,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活动中,使得合作的效率较低。在专家组回答问题的时候,成员站在上面机械地回答下面同学的问题。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只是拿着阅读材料,按部就班地回答了问题,并没有默契地配合。没有展现每个成员不同的擅长点和兴趣点,缺少对问题不同角度的精彩回答。

综上所述,国内的Jigsaw Reading在课堂实践时存在三个实施困境:“有动无心”“有做无思”“有分无合”。現今的课堂普遍流于Jigsaw Reading的形式,能按照模式一步步设计教学,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因为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他山之石:Jigsaw Reading在澳洲小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观察

笔者在澳洲访学期间,有幸走进过澳洲的课堂。澳洲小学的Jigsaw Reading阅读课,让笔者印象深刻。教师的课堂组织、学生的合作讨论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给听课教师呈现了真实精彩的课堂。

(一)“到处趴”——差异资源的发源地

国内的课堂里出现了“有动无心”,笔者在澳洲小学课上观察到学生的动态状态。本节课的阅读主题是Sustainability,学生共同阅读可持续发展的文本。学生有4次座位大变动,分别是全班阅读前热身、原始组自主阅读、专家组讨论阅读和原始组分享阅读。笔者对学生的座位变动和座位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如图2)。

从座位分布情况能够看出,每个小组可以在教室里和走廊上选择一个区域,自由趴在地上或小圆桌上进行小组交流。之后,每个人都会拿彩笔在第一张海报上写上自己的观点想法等。

(二)“到处写”——教师脚手架的支持

国内的课堂里普遍出现“有做无思”的状态,笔者在澳洲的课上关注到学生“到处写”时的状态,他们积极踊跃。本节课的阅读主题是“Life in the future”,学生学习相关先进的未来技术,结合现在的生活想想未来人类的生活。

教师在分组时,“原始组”的每位学生会拿到一篇文章进行独立阅读。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关于文本的问题,例如,文本的主题是什么,谈了哪些方面,是怎么做的等等。五分钟后,同样形状卡片的学生,成立“专家组”。学生针对海报的大问题填写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想法有条理、有逻辑。(如图3)

之后,学生回到“原始组”,分享每个语段的内容等。经过同组分享学习后,轮流对各个海报进行再加工。教师使用“Noisy Round Robin”的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如图4)

(三)“到处讲”——合作学习的生长点

澳洲Jigsaw Reading课堂中教师安排的专家组是5~7人一组。观察到,每个学生脖子上挂着自己的小牌子,上面是自己的职位,有Organiser, Understander, Resourcer, Includer。每个职位职责很明确,具体细化。每个组由于人数超过4人,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两个相同的职位。(如图5)

比如Resourcer的职位卡片上: Get materials for team;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leave your seat to collect rulers, pencils etc. for the group; Make sure all questions are team questions; When your team is done, call the teacher over to debrief the problem; Make sure everyone is ready before you call the teacher.

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有的根据内容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指着字典告诉组员单词或者句子的意思,有的拍拍同组成员的肩膀,提醒他好好听。

四、让学习真正发生:Jigsaw Reading的有效策略研究

面对国内小学Jigsaw Reading阅读课堂的重重困境,我们如何改善我们的课堂呢?笔者结合澳洲课堂的实践方法,提出Jigsaw Reading的有效策略。

(一)尊重学生差异,实现“到处趴”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生态资源。国内课堂的学生虽然人数较多,但在Jigsaw Reading的原始组分组时,我们可以借鉴澳洲做法。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等,了解学生后再合理分组,达到小组水平平均化。

(1)多维分析,合理分组。教师在考虑学生个性的时候,不仅仅是考虑成绩的高低、座位的邻近位置等,还应该多维分析个性:性格(内向或外向)、口语表达能力、英语语言水平、书写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个人特长、专注力、人际交往能力、总结概括能力、领导能力、执行力等。

以一个班42个学生为例,可以6人一组,分为7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后初步分组:学生A领导组织能力较强,但英语语言能力一般;学生B英语语言素养较高,但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学生C个性活泼外向,喜欢表演,但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等;学生D专注力很强,能够倾听组内观点,善于记录总结,但是个性内向,不善言辞;学生E擅长画画,有一定的创造力;学生F胆子大,勤学好问,但英语书写能力欠缺。6位同学各有所长,教师将这些学生放在一组,有利于互相帮助,使得分组更合理化。

(2)研读文本,细分任务。教师应该研究阅读文本的主题内容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类型的子任务,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方式,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教师在分发阅读材料时,可以提前告知学生阅读材料的不同特点,比如文体、词汇量、语法、知识面等。

主题是科学知识性质的,《跟上兔子》五年级第二季Where do babies come from?和A silkworms life cycle中教师将文章分为6个小文章,第一篇文章容易理解,需要知识面和想象力;第二篇和第三篇句型语法单一,有少量生词,需要细心和耐心解读;第四篇有一些配图,但生词较多,可以提问求助;第五篇和第六篇属于总结和拓展部分,需要一定语言功底和总结概括能力。

学生有了初步认识后,自主选择文本进行阅读,才能活跃在小组之中。

阅读材料的主题多种多样,那该如何结合文本来设置子任务呢?

按照上述例子设定6個子任务分给各小组,分别是:这是什么样的科学知识,此阶段是怎么发生的,你们对此了解多少和如何了解的,想想他还将经历什么样的阶段,作者的写作方法是什么,你阅读后会有哪些看法和做法等。根据科学知识的内容、经历过程、作者写作角度和学生思想等方面入手,分组讨论研究。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实现“有动有心”。

2. 遵循学生身心特点,给予自由阅读空间。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与兴趣密切相关,而且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候,应多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1)以生为本,自选方法。国内课堂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阅读方法千篇一律,笼统泛化,基本是先读文字,然后看看图片,最后带着问题完成任务。澳洲的课堂里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阅读方式。

学生在阅读中自由选择自己适合的、喜欢的方式方法来阅读文章,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阅读方法,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方法。学生如果对图片信息较敏感,可以从图中分析表达内容;学生如果阅读能力高些,平时阅读量较大,可以选择篇幅较长的文章,品读阅读语言;当学生学会了“图文结合”的方法,可以建立图文之间的信息差,自主建构完整的图文系统。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鼓励自主选择方式方法,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

(2)营造氛围,感受自由。一方面,小组成员有权选择讨论的位置。整节课都固定坐在座位上,这40分钟对于小学生来说时间过长。教师在每项活动开始前,规定好时间和要求。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趴着或者站着,选择舒服的地方阅读,不受到教室场地的限制。

其次,结合组内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找到阅读的“位置”。当成立专家组时,每个学生都应确立组内“专家”地位。专家组可以自由确定阅读和讨论形式,有问答型——轮流对专家提问,有戏剧表演型——专家以戏剧形式表演,有口语交际型——专家设定场景、对话情境等。学生只有在放松自在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享受阅读的过程,迸发阅读的灵感。

(二)教师成为 “脚手架”,实现“到处写”

1.厘清阅读材料主线,建构思维学习网络。英语阅读课堂中的阅读材料应贴近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核心之处。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文眼”提出问题和展开思考,厘清阅读材料的主线,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阅读材料的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国内的课堂思维方式单一和简单,借鉴澳洲教学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比如:①借助线条图、韦恩图、概念图、鱼骨图、线条图等表达观点;②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内容;③用画图的方式配在生词或者较难表达的观点旁,辅助理解。

由此,国内课堂中学生将会有层次、有逻辑地阅读材料,形成自己的或者小组的思维学习网络。这样的过程不会让人担心出现为教而问,为问而问,明知故问,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给予教师“准确”“积极”应答的现象。

通过阅读中的阅读方法指导和思维方式指导,学生的“到处写”是有具体内容指向的,有思维的层次性,也有思维的广度。思维学习网络能够激发学生新思路的产生,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中思考的价值,体验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独立思考,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去建立思维链接点,而不是揣测教师所希望得到的答案。

2.引进国外教学设计,实现思维深入碰撞。《课标》提出,“英语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师应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充分挖掘材料的阅读价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应该选择国外有趣有用的教学设计,融合在国内的课堂中,使得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更加新颖,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比如“Noisy Round Robin”,指每个小组学生轮流到下一个小组的海报上写上自己的想法,根据原有的海报上记录的信息作出一定的补充和拓展。

国内课堂里,学生的反馈形式通常是一组上来展示,其他组认真聆听。整节课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请1~2组,导致其他学生积极性下降。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运用 “Noisy Round Robin”,学生全部站起来,动起来。他们需要到各个小组去巡视作品等,关注每组的观点内容、版面设计、思考角度、书写情况、拼写错误等多个方面,如本作品出现了问题,可以及时在上面修改。学生巡视每组作品的过程,既是向别人学习、吸收知识的过程,又是自我反思、自我创造的过程。如果产生好的想法或思路,都可以在上面具体补充。

在“到处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思维角度方式相互交流,而且在交流中有意识地获得新的语言和碰撞新的想法,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积累和提升,同时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下深入思考问题,促进和带动思维向更高以及更深的层次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不再“有做无思”,真正做到“到处写”。

(三)增强合作之力,实现“到处讲”

1.建立小组成员责任制,形成组内互动秩序。国内Jigsaw Reading课堂小组的效率较低,教师无法时刻顾及每个小组。面对这种情况,借用澳洲做法,教师在课前应建立小组成员责任制。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Organiser, Understander, Resourcer, Includer,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调整角色。人人是管理者,互相督促互相促进,才能使得整个小组的凝聚力更强,形成很好的组内互动秩序。

当课堂建立了责任制,那如何形成秩序呢?

(1)明确组内学习规则。教师将制定一份班级小组学习的规则,各个小组仔细阅读,并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删改添加,共同确立小组学习的规则制度。

专家组讨论期间,当成员们轮流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每个人承担着自己的职责。如果有成员讲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时,Organiser及时提醒同学不要讲话,保持良好的纪律。如果组内有困惑,这时Understander就会先解答,如果仍未法解释,有权限举手求助教师。

(2)确定角色滚动机制。每个学生初期会确定好一个角色,之后依据角色滚动机制,每两周或三周更换自己的角色。让人人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职责,锻炼学生的不同能力。

(3)调控讨论秩序。学生在“原始组”和“专家组”时,可能会出现混乱、组内讨论失控等情况,此时教师应及时调控学生,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组内问题的方法,运用语言技巧和交往技巧,共同维护组内良好积极的秩序。

这样的机制下,每个学生不仅仅是小组的学习者,也是小组秩序的管理者。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了自我的管理能力,也能增强组员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做到“有分有合”。

2.走近学生合作世界,促使师生融为一体。国内课堂中,很多教师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走进了学生小组中,但仅仅是倾听几句,问几个问题,并没有真正深入学生合作讨论的世界。

(1)重视其努力的程度。王蔷教授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不应该只是评价性的,而应是具有导向性的,要在评价中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教师应该表扬学生的阅读成果,更要选取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合作的持续性,而不只是关注一个任务的完成结果。

教师在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不仅询问本组的阅读成果等,更要关注学生交流的过程,比如本组成员遇到了什么困难或问题,如果有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本组成员是如何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达到合作效果的。

(2)传递育人价值。现今国内课堂普遍会关注到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角度,学生的拓展阅读作业等,却很少关注到学生合作过程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师应将课堂作为阅读能力和品格的培养点,更要作为育人的基地。

教师可以分为两步走,一步是行为观念的传递。如学生发现文本中正确的行为观念后,教师表达赞同感,帮助组内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和判断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达到的教育和渗透。

其次,另一步是情感传递。每个成员在组内是否能够承担起小干部的责任,如果有同学不适合,教师先应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学生的能力,肯定学生的付出,正确引导其他组内学生合作解决,责任交换,增强本组的合力。教师通过情感的传递,引导学生形成互爱互帮的和谐氛围,使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走向真正的“到处讲”。

五、展望:Jigsaw Reading的課堂发展

Jigsaw Reading的国内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虽然出现了“有动无心”“有做无思”“有分无合”的困境,但是借鉴澳洲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以上三方面的具体实践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并实现学生 “到处趴” “到处写”“到处讲”。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尝试探索,细化Jigsaw Reading的教学设计,最大化发挥其方法的价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阅读的品格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走向小组合作的“真交流”。

Jigsaw Reading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教师应珍惜课堂互动的资源,发现设计的问题,提出困惑,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综合素养生长,让每一个学习者产生真正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郭黎岩.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黄永志.拼图式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尝试[J].英语教师,2016.

[4]沈国峰.项目学习与拼图式合作学习相融合的深度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

猜你喜欢
阅读课堂小学英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