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2021-08-13 13:58黄建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法治道德

黄建华

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有道德、有礼貌、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目前,我国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以核心素养为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积极响应了“以德树人”的教学观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是落实以德树人教学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方向出发,渗透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科学设立三维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设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如在备课时,教师先分析学生学习效率,再设定教学目标,这会给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因为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认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的德育知识,他们才能真正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如此一来,教师就会将学生视为提升分数的工具,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以单方面传授知识为主。但是,如果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那么,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基础,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思考在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同时,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从多个角度思考后,教师应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助力学生成长為符合国家建设要求的人才。

二、将德育引入生活,促进学生思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核心素养完整地落实到教学中,可以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三维目标进行融合。其中,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时亲情之爱的第二框《爱在家人间》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简单细致地分析教材,归纳总结课程中包含的知识点,最终锁定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方向。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家人表达亲情的方式是不相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从细节中了解自己与父母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了解家庭中亲人之间产生冲突的危害,学习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处理自己与父母之间产生的冲突;能力目标是,可以通过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自己与父母之间产生的冲突,在交流中掌握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在家庭中,亲人之间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哪些,设身处地地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关怀,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增进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设定三维目标,从表层的深入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系,学生可以通过从日常生活中或者自身经历的事情,更好地理解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核心素养不是对三维目标概念的否定,而是在核心素养中将三维目标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来。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处理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不再受限制于学校规定的框架,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正确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林莺.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切性落实[J].学苑教育,2020(24).

[2]韩逸悦.关注有效体验,提升核心素养——谈有效体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清风,2020(18).

[3]薄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J].中华少年,2019(9).

[4]关莉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未来英才,2017(24).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圭峰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法治道德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