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生活,离不开这些好帮手

2021-08-13 14:20崔兴毅
科学导报 2021年53期
关键词:赵阳航天员空间站

崔兴毅

从6月17日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400公里左右高度的地球轨道已驻留1个多月,创造了新的中国航天纪录。

自进入天和核心舱的那一刻起,航天员就把地球的生活搬上太空,生活越来越自如:不用靠地面运送,就可以在太空呼吸新鲜的空气,饮用清洁的循环水;在太空厨房,他们喝着自产的酸奶,吃着口味丰富的热饭菜;他们可以在核心舱内自如地跑步、舒畅地睡觉,走出舱外安全地进行太空行走……

航天员在太空顺利度过的每一天,其实都有着地面的24小时陪伴和守护。

一切为了出舱

涉及生理极限、危险的训练,航天员教员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第一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整个出舱活动中,在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支持室内,结合实时显示的出舱画面,航天员教员赵阳同步解读着出舱程序。任务成功,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赵阳长舒了口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我国空间站任务的重中之重。空间站舱外建造、舱外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更换和试验样品回收等等,都需要出舱活动。

与神舟七号突破出舱技术相比,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舱时间由半小时提升到6小時以上,舱外作业任务量加大、难度提升,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从2017年开始,赵阳承担起航天员空间站出舱活动模拟训练的任务。随着任务临近,赵阳天天泡在水槽里,每天按照出舱活动6小时的标准,与航天员一起开展训练。连续水下训练4个月,忙起来一天只睡4个小时,只吃一顿饭。

训练,要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训练到。比如,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期间,如果需要应急返回怎么办?

为了确保训练设计能够满足要求,赵阳和团队考虑了最极端的情况:航天员在空间站最远端的工作点,机械臂万一出现故障、不能转运航天员返回,航天员只能自主应急返回。但回舱的路拐来拐去,并不顺畅。直线路径10多米的距离,航天员必须依靠安全系绳,借助舱壁上的固定扶手,绕开太阳翼支座等多个大障碍物,在多次调整身体姿态后才能安全、快速地返回。

为了尽可能模拟外太空环境,赵阳严格设计训练场景,分解到每个动作,细化到每个姿态,帮助航天员迅速、安全地找到返回的路。每次训练,他都与航天员一起,将应急返回的时间一分一秒地缩短。

对航天员教员来说,航天员顾虑的,他们必须先想到;航天员做到的,他们必须先做到。超重耐力训练、低压训练、模拟失重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等凡是涉及生理极限、危险的训练,航天员教员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救生训练,是为了训练飞船降落在应急着陆区、救援人员不能按时到达的情况下,航天员必须完成自主出舱和野外生存的任务,继而进行恶劣自然条件下的野外探险。为了选取合适的训练场景,航天员教员团队曾在热带丛林中,冒着野象踩踏和毒虫攻击的危险勘察选址。

在巴丹吉林沙漠,航天员教员团队开展48小时的预训练。昼夜温差高达39摄氏度,夜里,大家挤在沙漠掩体里,虽然用火烤着,但后背还是一片冰凉。就这样,他们验证了航天员沙漠生存训练科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让“太空铠甲”更坚固

承压材料要经过多轮选择、测试,除尘、粘胶、缝合、密封等47道工序足足花了两个月

航天员在空间站执行出舱活动,面对的是300~450公里轨道高度的空间环境,也就是真空、失重和以90分钟为周期的±12摄氏度左右的冷热交变、微流尘/碎片和空间辐射。100多公斤重的舱外服,好比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的铠甲。它像一个人形飞船,充上一定压力后,抵御外太空的高低温、真空、强辐射等,保护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张万欣介绍说,比起首次出舱的“神七”任务,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要进行长时间的舱外操作,对舱外服性能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具备使用时间更长、安全可靠性更高、机动灵活性更好、测试维修性更强的特点。

舱外服上的头盔面窗,是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观察外界的窗口,由中国航天员中心研装部服装车间生产。头盔面窗有多层,最里层名为双层压力面窗,它是整个头盔的承压密封结构,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做到绝对安全可靠,承压材料要经过多轮选择、测试,除尘、粘胶、缝合、密封等47道工序足足花了两个月。

中国航天员中心研装部副部长邓小伟说,这些工序听起来简单,但流程相当复杂、严格、细致。在双层压力面窗制作过程中,有一次,有两粒密封胶的碎末进入了密封的面窗夹层。

这两个碎末也就沙粒大小,吸附在面窗夹层下沿,理论上对视觉没什么大的影响,却成了技术人员的“眼中钉”。他们尝试了各种办法,最终只能将碎末扫除到边缘区域,就是无法吸出。为了做出完美的面窗,技术人员改变生产工序,彻底解决了密封胶穿刺产生多余物这个问题。

舱外航天服完工后,在航天员穿上它之前,还有最后一项关键试验——舱外服载人低压试验。

这需要志愿者穿着全新舱外服进入低压舱进行试验。这项试验的危险之处在于,当舱内泄压到近乎真空状态,一旦舱外航天服出现某个细微的故障,将直接威胁到志愿者的生命安全。

2020年9月,航天员中心在舱外服试验舱大厅内再次启动舱外服载人低压试验,这距离首次舱外服载人低压试验已是12年又4个月。

猜你喜欢
赵阳航天员空间站
热门话题 一季报惊喜不多
自制空间站模型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图形中的图形
巧算扑克牌
迟到的生日礼物
2024年将出现首家商业空间站
航天员失重是怎么回事
载入空间站之太空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