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导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1-08-13 14:26田笑蕊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学概念题目

田笑蕊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都有所调整。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思路必须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利用自学导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笔者以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为例,简要谈谈自学导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自学导案概述

1.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置

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具有统领全“案”的作用。生物学知识繁杂,自成脉络,隐藏较深。如在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教师可以将关键知识点罗列为蛋白质合成流程,留出空白让学生分条总结。

2.预习题目

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延伸拓展性强,是“概念教学”和“探究教学”的集合体。“概念教学”具体体现在生物学科往往不以逻辑得出结论,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概念,需要记忆。那么,教师可以在自学导案上进行概念的类比对照等,在关键处留白让学生填写加深印象,进一步理解概念。但教师也不能在抠字眼、填空式上占据太多篇幅,否则就违背了生物教学的本质。

3.预习疑问

在自学导案中,设置预习疑问的初衷是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将教案设计中涉及的问题全部教给学生,就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依赖性、固化性。

从实际教学情况反馈来看,个别学生在预习疑问中只填写名词,如“自由组合定律”。此时,教师应当在布置自学导案作业时明确大致提问格式,如“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它和分离定律之间有什么联系?”“要使性状分离比的实际比值与理论比值接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等。

4.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可以分为两大模块。其一,是基于课本探究的基础性学识,可以包含考查学生概念中细节的题目,帮助找出概念学习中的盲点,也可以包含课本例题的改编、高考考点或模拟题中出现的难度中等的题目,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在考试中的难度和大概的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其二,是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资料拓展等开创性、拔高性疑问或简答。以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在自学导案中提出“该实验是否可以选用动物卵巢内卵母细胞进行实验?为什么?将其与雄性个体生殖细胞相比,选用精巢内精原细胞有什么实验选材优势?”或者让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进行实验过程的演示或阐述。

5.当堂反馈

课堂上的实时反馈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出现,是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加强巩固的手段。

同样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需要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题目总体难度应在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与预习检测的难度区分开来。对于这些题目,教师可以在学生做完题目后再公布答案,引導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如果课堂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

6.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是学习的巩固提高进阶,以题目为主,需要更加注重对思维拓展、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以及对生物知识体系的架构。教师可以采用题型与思维导图的形式。

7.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记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在总结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结论具体化,如“自由定律的本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复习中运用自学导案找到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自学导案的应用效果

在试行自学导案的应用过程与观摩部分教师公开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自学导案的运用效果显著。对教师来说,自学导案明确了教学规划,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学生来说,自学导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学习目标。同时,自学导案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健全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和多元化。

总而言之,教师应根据实际学情,合理利用自学导案,耐心为学生解答,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自学概念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题目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