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环境构建方法

2021-08-13 14:26蒋陈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蒋陈

摘要:小学作为学生开始系统性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有意识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教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环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

如今,中国教育改革已经步入了全新的阶段。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当为学生奠定牢固的基础,应意识到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持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思考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已成为其中一个关键部分。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学生需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教师的定位应该是课堂的管理者。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过程把控不严格,过度监督学生的学习,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等问题,大量浪费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一个人掌控,学生被动地吸取教师灌输的知识。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在知识体系中存在疏漏,让学生出现消极情绪,从而对数学课堂存在厌恶心理。

2.过度注重知识点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哪个教学阶段,教师都会让学生“温故知新”,部分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过分关注教学知识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对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关注度不高,往往是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会出现教学错觉。

3.教学灵活性不强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在教案中,教师要记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的整体安排。部分学校对教案非常关注,经常检查教师的教案。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应对学校的检查,存在凭借个人教学经验撰写教案的情况;有些教师因为工作繁忙,也会借鉴他人的教案,导致教案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践依据。同时,教师在运用教案进行教学时,对教案依赖性较强,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也无法面对课堂教学时的突发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教案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时,教师的教学安排就会被打乱,甚至会引发严重的教学事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掌握数学教学的关键点,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环境的构建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持续优化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根据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制作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1.调整课程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理论讲解和习题练习为主,这种学习模式无法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设计个性化的课程,通过合适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为主,将教材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教师也可以选择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故事作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与直角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和课桌等。在习题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当调整习题内容,传统习题语言较为生硬,教师要对教学思路进行调整,通过生动的习题模式构建课堂环境。

2.调整作业设计,让学生主动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哪些内容,学生便听哪些内容,学生没有自主思考和提问的空间。小学生的智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自主思考能力不强,教师若想锻炼学生的能力,就需要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可以调整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所要教学的内容,自主发现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了解新知识,能自主解决部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時,学生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在图纸上画出图形,通过剪切和拼接将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联。

3.借助生活情境,锻炼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的知识也应运用于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与生活相关的题目:“计算班级内学生的平均身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日常习题训练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化内容为学生设计习题:“三箱橘子重量为15千克,一箱葡萄比一箱橘子重2千克,请问三箱葡萄重量是多少?”通过生活化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并非是完全抽象的,在转变思路的情况下顺利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

4.关注教学准备,调整教学设计

在教学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行课堂内容设计,为实现小学高质量教学奠定基础。在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结合课前准备内容和教学知识点,保证内容的衔接和协调,为学生学习提供充足的素材。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设置教学阶段,每个阶段学习一项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层次性,也要及时探究数学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多种方法。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较为枯燥,该课程让学生掌握了与时间有关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时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一个大时钟,让班级内的学生都能看到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通过放映大时钟的图像让学生对时间拥有具体的概念。观察时钟后,学生会认为时间过得很缓慢,但随着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又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教师要充足利用课前准备,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知识,也要为学生准备电子表和钟表,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计时设备之间的差异。

5.多样化数学,营造欢乐氛围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枯燥的数学知识往往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合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找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引导学生以生活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利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超市结算或者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发挥数学知识的价值。

如在教学“小数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小数点的性质,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超市打折的购物方法,让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购物情境中思考问题:“小红的妈妈带着小明进入超市购物,妈妈购买了一条裙子花费88.8元,小红买了一个蛋糕消费15.4元。这时,小红又看到一件打折商品,这个玩具娃娃只要9.9元,小红和妈妈共计花费多少元?”通过这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开放,并认识到计算方式应为“15.4+9.9+88.8=”大多数学生在小数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大意、马虎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开计算,先计算数值小的部分,15.4+9.9=24.3元,再计算24.3+88.8=113.1(元),以此培养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与计算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环境为目标,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有恒.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0(17).

[2]马正奎.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

[3]金国锋.加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才智,2020(15).

[4]单宝勋.探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

[5]扎锁庆.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袁庄小学)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