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你需要要知道的

2021-08-13 20:53
家庭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丙肝共用抗病毒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在病毒性肝炎中,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让我们行动起来,认识丙肝、预防丙肝、检测丙肝、治愈丙肝,早日消除丙肝危害!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以丙肝病毒阳性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传播。急性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等。15%~45%的急性丙肝患者可自动清除病毒,55%~85%可转为慢性肝炎。长期慢性丙肝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感染丙肝病毒后产生的丙肝抗体没有保护性,故患者痊愈后仍可被再次感染。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5年全球丙肝病毒感染率约为1%,大约有7 100万人感染了丙肝病毒,约40万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硬化或肝癌。庞大的丙肝患者人群给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卫生问题。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全球战略目标。

丙肝可防可治。目前尚无有效的丙肝疫苗可供预防。预防关键是提高对丙肝的认知,对于未感染者要避免或减少可能引起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行为,如共用注射器吸毒、输血、不安全性行为,在消毒不正规场所纹身、穿孔、针灸等。如已发生上述高危行为,应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或核酸检测,做到早诊断、早检测、早治疗。

一旦发现感染丙肝病毒,应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确诊和治疗。经过2~3个月的规范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认识丙肝,远离它

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或医疗美容器具,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等。携带病毒的孕产妇也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因此,拒绝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及输血,到正规医疗机构诊疗,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备孕前做好丙肝检测,等,可有效预防丙肝传播。

检测丙肝,确诊它

感染HCV后,大多数人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被称为“隐匿的杀手”。要通过血液检测才能知道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

有疑似丙肝病毒感染症状或易感染的人群,应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县级及以上医院都可以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或核酸检测。

易感染人群主要包括有输血、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器史,以及有多性伴、器官移植、使用消毒情况不明的器具纹身、纹眉、修脚等行为的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偶或所生子女,以及肝脏生化检查不明原因异常者,应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

丙肝检测主要包括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一般首先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如果是阳性,说明感染过丙肝病毒,但有可能已经自愈或治愈,所以必须进一步进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还是阳性,就可以确诊是现症丙肝患者了。现症丙肝患者具有传染性,同时也需要治疗。

得了丙肝不用怕,规范治疗治愈它

人体感染丙肝病毒(HCV)后,15%~45%的感染者會在6个月内自我清除病毒而自愈,其余55%~85%则转为慢性丙肝,如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毒会在体内长期存在,其中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健康危害极大,并导致社会及家庭的严重疾病负担。

但丙肝是可以治愈的。慢性丙肝患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时治愈丙肝,就可避免慢性丙肝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标准治疗方案是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与传统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相比,直接抗病毒药物具有全口服用药、疗程短、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经过2~3个月的规范全疗程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目前多种直接抗病毒药物已经在我国批准上市,部分地方已经纳入医保报销范畴,给广大丙肝患者带来了福音。

此外,丙肝患者应注意避免饮酒、吸毒、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

猜你喜欢
丙肝共用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GSM-R网络新设共用设备入网实施方案研究
对抗病毒之歌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北京地铁1号线四惠试车线多线共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