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帆蚌“浙白1号”

2021-08-16 06:40
中国水产 2021年7期
关键词:亲本珍珠幼虫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 chia)、真瓣鳃目(Eulamel libranchia)、蚌科(Unionidae)、帆蚌属(Hypriosis),是我国的特有种。到目前为止,国内淡水贝类中三角帆蚌所产的珍珠质量最好,因此是我国生产淡水珍珠的当家品种。

颜色及色度均一性是衡量珍珠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三角帆蚌所产珍珠颜色主要有白、黄、紫等基本色相,每种色相又包含很多色度(颜色深浅)。淡水珍珠的大宗产品以项链为主,白色是珍珠的主流色。为了制作颜色一致、色度均匀的高品质项链,需进行人工分拣和化学漂白等处理,技术要求高、人工成本大。此外,化学漂白处理会破坏珍珠表面结构,降低光泽度,严重影响珍珠品质,并产生环境污染。如果人工分拣不同颜色珍珠,结果仍然会存在一定色差,从而影响珍珠项链的审美价值。因此,天然纯白色珍珠质量高、价格昂贵。

运用群体选育技术,通过连续多代人工选育的三角帆蚌“浙白1号”新品种,能够生产纯白色珍珠。该品种适宜在全国可控淡水水体养殖。

(二)育种过程

1.亲本来源

三角帆蚌“浙白1号”以2002年从浙江省义乌市三角帆蚌自然养殖群体中收集挑选的2000只个体为亲本繁育基础群体,在此基础上采用群体选育技术进行连续5代选育而成。

2.技术路线

三角帆蚌“浙白1号”选育技术路线如图1。

图1 三角帆蚌“浙白1号”选育技术路线

3.选育过程

2002年4月,将从义乌市选留的2000只个体作为亲本进行配组扩繁,繁育获得基础群体(F0世代)。经过池塘幼蚌培育、分段式选择、后备亲本选留和亲本挑选配组等环节,从2005年F1到2017年F5连续5代群体选育,珍珠层白色比例达到90%以上。用F5代选育群体做制片蚌,能够稳定生产白色珍珠。通过建立扩繁基地,该品种已经可以规模化供苗。

(三)品种特性和中试情况

1.品种特性

(1)形态学特征

三角帆蚌“浙白1号”贝壳大而扁平,壳面颜色呈黄褐色或深青色,厚而坚硬,后背缘向上伸出一帆状后翼,使蚌形呈三角状。“浙白1号”的外部形态与浙江养殖群体基本一致,壳略宽短,与鄱阳湖野生群体相比差别明显。壳长在7.0cm~10.0cm的三角帆蚌“浙白1号”比例性状值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三角帆蚌不同群体比例性状值(平均值±标准差)

(2)内部特征

三角帆蚌“浙白1号”贝壳珍珠层为纯白色,在闭壳肌大小、内脏团肥满度、外套膜边缘膜厚度等性状上与养殖群体基本一致。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性腺2年~3年即可成熟。用“浙白1号”做制片蚌培育珍珠为纯白色,色泽均匀。

图2 三角帆蚌“浙白1号”形态特征

2.中试情况

2011年~2012年,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王宅镇韶华珍珠养殖场对三角帆蚌“浙白1号”进行育珠养殖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选育组生产白色珍珠的性能明显优于同期同法养殖的普通群体,白色珍珠比例提高39.24%,白色珍珠比例提高率为119.67%。

2014年~2015年,在兰溪市卧龙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三角帆蚌“浙白1号”进行育珠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白1号”生产白色珍珠的性能明显优于同期同法养殖的普通养殖群体,白色珍珠比例提高42.35%,白色珍珠比例提高率为123.51%。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亲本来源

三角帆蚌“浙白1号”亲本为经数代人工选育、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群体,其亲本目前保存在浙江金华国家级三角帆蚌良种场。

2.培育方法

培育池的水色以黄绿色、褐色为佳,透明度30cm~40cm,为此要注意及时用生物有机肥和鱼饲料。在6月~9月,每月施N-RE和生石灰一次,用量分别为100g/亩和10kg/亩,使pH值保持在6.5~8.0,水体氧含量4.0mg/L~8.0mg/L,饵料生物(包括腐殖质)量10mg/L~20mg/L。

(二)人工繁殖

1.亲本配组

亲本经过育肥后,挑选体质健硕的雌雄蚌,在春节前移入繁殖大棚,同时开始覆盖塑料薄膜。大棚内水池水位保持在1m~1.2m,以利于吸收太阳光能提高水温,以便三月初产卵。

2.受精及胚胎发育

当水温1 8℃~3 0℃(最适水温20℃~25℃),卵细胞发育成熟,雄蚌将精子排入水中,雌蚌将精子吸入外鳃,精子与卵子在外鳃育儿囊中相遇完成受精。

完成受精后的胚胎在鳃腔育儿囊中进行发育,1周左右即为钩介幼虫,然后从母蚌鳃腔内排出。

3.钩介幼虫的人工采集

(1)成熟度检查

用开壳器轻轻撑开蚌壳,然后用探针尖端在孕育鳃的中部刺挑出少许钩介幼虫,如果挑出的钩介幼虫能互相粘连成一条链丝(或将钩介幼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单个视野中的钩介幼虫全部或大多数破膜,且两壳已能微微扇动、足丝粘连。)说明钩介幼虫已经基本成熟。

(2)催产

将雌蚌贝壳表面清洗干净后,在阴凉处露空阴干30min左右,然后将其平放在底径约50cm、高20cm~25cm的大盆中,每盆放10只~20只,不叠层为宜,加清水(与池水温差不超过2℃为宜)至刚好浸没雌蚌为准。此后,母蚌开始陆续排放钩介幼虫,待每升水体中雌蚌排出的钩介幼虫达到5万只~6万只时,取出雌蚌。

(3)采集

采集钩介幼虫的寄主鱼以黄颡鱼为最佳,要求无病无伤,体表光滑且粘液丰富,个体重以50g~200g为宜。以每繁育100万只蚌苗准备75kg寄主鱼为宜。在采苗前,黄颡鱼应停食2d。

采苗时轻搅大盆中的钩介幼虫使其散开。将寄主鱼放入产苗盆内,每只雌蚌通常放入寄主鱼0.5kg~1kg。采苗时间控制在10min~20min,以每尾寄主鱼寄生钩介幼虫1000只~2000只为宜。采苗期间,用一个小型增氧泵给产苗盆中增氧。采好苗的寄主鱼应及时放入流水育苗池内饲养。

4.采苗后寄主鱼的饲养管理

采苗后的寄主鱼放入流水育苗池内饲养,放养密度以1kg/m2~1.5kg/m2为宜,水流量以300mL/s~500mL/s为宜。饲养过程中依据每日平均水温预测脱苗时间,脱苗时间与水温关系参见表2。

表2 脱苗时间与水温关系表

5.脱苗

先将育苗池清理干净,加注新水。再把寄主鱼从暂养池中捞出,放入育苗池。等寄主鱼鳃丝及鳍条上的小白点消失(已经从钩介幼虫发育为稚蚌),适时把寄主鱼捞出,即完成脱苗。

(三)苗种培育

1.稚蚌培育

钩介幼虫成熟变态为稚蚌从鱼体身上脱落后,需要进行专门的微流水培育。每个育苗池配备1个~3个喷头,尽量使水池四周供水均匀,不留死角;采用自然外溢法排水,以防稚蚌被水流冲出。培育期间每天2次定期用自制喷气翻池工具搅动稚蚌培育池,以增加水体溶氧并防止稚蚌在池底局部堆积。

2.幼蚌培育

三角帆蚌稚蚌生长到壳长1cm左右后即可以出池,放入池塘养殖,进入幼蚌培育阶段。幼蚌培育网箱,采用竹木条子和网片制成,规格为40cm×40cm×10cm,下半部用塑料薄膜垫上。放苗前在网箱中加2cm厚的营养土。网箱吊养深度25cm~30cm,网箱间隔50cm,每一排网箱间距为2m,水质要求同亲蚌培育池。每箱放养稚蚌100只~150只。一般当年繁殖幼蚌,8月~9月即可达到6cm~8cm左右。

随着幼蚌体重与壳长的生长,可逐渐调节养殖密度。达到手术规格及可进行育珠手术。

三、育珠手术操作

三角帆蚌“浙白1号”最适用于制片,亦可用于育珠。

(一)无核珍珠手术操作

先解剖6cm~8cm的三角帆蚌“浙白1号”,将外套膜外表皮组织取出,切成4mm~5mm见方的组织小片,再移植到另一只(同一品种或其他选育的育珠蚌品系)三角帆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层中。再通过术后休养、野外水体养殖,使上述组织小片吸收育珠蚌提供的营养而进行细胞分裂,逐渐愈合形成珍珠囊,最终孕育成珍珠。

(二)有核珍珠手术操作

先解剖6cm~8cm的三角帆蚌“浙白1号”,将外套膜外表皮组织取出,切成2mm~3mm见方的组织小片备用。将育珠蚌固定于手术架上,在外套膜或内脏囊中植入珠核,再植入上述组织小片并使之贴核。通过术后休养、养殖,最终孕育成珍珠。

四、健康养殖技术

(一)养殖模式

三角帆蚌“浙白1号”在育珠阶段,主要采用池塘“蚌—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模式。

育珠蚌采用网片吊养,吊养深度以40cm~50cm为宜。随着蚌龄增长逐渐调节养殖密度,1龄蚌:1200只/亩~1500只/亩;2龄蚌:1000只/亩~1200只/亩;3龄蚌:800只/亩~1000只/亩;4龄蚌:600只/亩~800只/亩。

混养鱼类品种主要有:田鲤、鲫鱼、青鱼和草鱼等各类吃食性鱼,可配养鲢鳙鱼150尾/亩(鲢鳙比例为3:1),虾苗5000尾/亩。总载量500kg/亩~1000kg/亩左右。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三角帆蚌病害防治主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1.改善水体环境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水体有机质含量会增高,出现藻相失衡,底质发黑等现象。首先进行水质、底质的改善。

(1)物理方法

引入清新洁净的水源改善育珠蚌吊养水体的理化生环境,冲淡稀释有毒有害物质;如果育珠池水体藻相失衡,出现微囊藻水华或裸藻水华等,可引入水色良好的水源,以调整藻类结构。在生长季节每隔半月补充施用生石灰10kg/亩,促进藻相平衡。

(2)生物方法

在水体施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群等益生菌,维持水体良好的菌相,抑制致病细菌群的数量和种类。为了保证生物制剂的效果,养殖水体尽可能少用杀虫、消毒类药物,不要保持太大的换水量。

2.杀虫和消毒

养殖水体有可能感染各种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原,可以根据季节、寄生虫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杀虫药。如有珠蚌喷水无力等现象,可以用二氧化氯等进行杀菌消毒。

3.口服豆浆药饵

经过杀菌消毒,水体饵料生物往往减少,采用“豆浆药饵”法内服外用相结合,可以尽快恢复珠蚌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降低水体消毒药的副作用,使珠蚌体质很快恢复。

五、育种和种苗供应单位

(一)育种单位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和邮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海棠西路888号,321000

联系人:张根芳

电话:13305795499

2.金华市威旺养殖新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双溪西路河道街42号,321000

联系人:方爱萍

电话:13017963996

(二)种苗供应单位

金华市威旺养殖新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双溪西路河道街42号,321000

联系人:方爱萍

电话:13017963996

(三)编写人员名单

张根芳,罗雨,方爱萍,张文府,叶容晖

猜你喜欢
亲本珍珠幼虫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杉木育种亲本生长和结实性状早期测评与选择
30 个常用甘蔗亲本资源初步评价分析
多亲本群体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2020.7.6 莱肯生物)
“种”珍珠真神奇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雨珍珠
取珍珠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