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动粮食流通迈上良法善治新高度

2021-08-16 17:26本刊评论员
中国粮食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良法流通条例

本刊评论员

今年4月15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迎来一件大事。这一天,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粮食流通法治治理进入了新阶段。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粮食流通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事关粮食安全、国计民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粮食流通领域相关法规进行修改完善,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成果转化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制度安排,全面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粮食流通管理制度框架,是加快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必然之举。

立良法,彰显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增进人民福祉。修订后的《条例》首次在行政法规中明确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开宗明义将保护粮食生产者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作为立法目的之一,制定一系列保护农民利益的具体措施并设立严格的法律责任,增强种粮农民的获得感;取消粮食收购许可,强化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全面规定政策性粮食管理的禁止性行为,大幅提升违法成本,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严把粮食“入口安全关”,鼓励发展粮食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粮食供给的新要求;要求健全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提高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将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作为粮食经营活动的明确要求,积极营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浓厚社会氛围……《条例》中的条条款款无不体现着“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法治理念,为端牢14 亿中国人的饭碗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

谋善治,做好贯彻实施各项工作,全面推动粮食流通依法治理水平再上新高度。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否则,良法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善治更无从谈起。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循法而行、依法而治,用好《条例》这一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坚决用法治力量守护好国家粮食安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准确把握《条例》中的立法精神、修订原则和具体规定,尤其是关于粮食收购事中事后监管、政策性粮食管理、粮食质量管理、节粮减损等方面的新要求,提升法治思维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要系统处理新旧衔接和过渡问题,加快制定完善配套制度规范,进一步放大立法效应;要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知晓度,引导粮食经营主体依法诚信经营;要严格执法,动真碰硬,让监管“长牙齿”,切实增强执法的威慑力和权威性。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粮食流通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定会越走越稳健,粮食安全“中国之治”的篇章也必定会越写越精彩。

猜你喜欢
良法流通条例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良法”“善治”为粮食流通保驾护航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凝聚核心价值 实现良法善治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惠民生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良法善治 呵护“文明之花”绽放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