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21-08-16 10:38闫浩然牛斐洱陈君华郭雨王彦平张少卿
化工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验教学实验

闫浩然,牛斐洱,陈君华,郭雨,王彦平,张少卿

(安徽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0 引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需要朝向高标准、高水平方向发展,教育部门大力倡导高校开展教育改革,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许多高校积极开始转型工作,向应用型技术高校方向迈进。相比较于普通的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大学拥有四个明显的特征,分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1]。化学类专业是与高新科技联系最为紧密的工程实践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特别重视技术的前瞻性、创新性,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化学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零适应期”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强化大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当下,许多应用型本科大学都开始尝试开展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从当下化工类专业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子,没能够彻底改变化工类实践教学方式。为此,本文重点分析应用型本科大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了加强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路径,藉此推动应用型本科大学化学类专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1 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是与高新科技有紧密联系的工科专业,要求培养出的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够为基础研究以及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要求大学生有良好的实践水平。从“化工类专业教学品质国家标准”文件中可以看出,化工类专业主要涵盖了四种类型的本科专业,分别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3]。在该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了高校化工类专业教学要遵守的几大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努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及安全意识、重视提高大学生工程设计水平、改善教学基础环境、构建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以及倡导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等,图1所示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化工类专业培养目标示意图。其中前四个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发展意识与实践能力,接着后面四项是要求应用型本科大学及相关院校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最后是对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9个目标中其中有六项与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有密切联系。

图1 化工类专业培养目标示意图

2 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大学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涵盖了两个方面,分别是专业实验以及实习实训,希望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工业素质水平,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工程意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但是,在实际开展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面临较多问题。具体如下,在开展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没有改变老师的教学主体地位,依然将老师“教”作为实践教学主旋律。老师在专业实验课程开始前,对每个实验设备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正常使用,同时向学生多次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并向学生详细阐述具体试验流程以及实验关键点,最后按照实验步骤自己亲自示范演示给学生看。由于实验教学一般紧随理论教学,更多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验验证,与理论教学有着较高的雷同性。并且学生在开展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要求逐步进行,不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难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在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于当下化工企业生产更加智能化、连续化,设备操作难度大并且价格高昂,企业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往往是听车间操作人员理论讲解,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5]。其次,学生在企业车间实习的时间较短,往往只能够查看到设备稳定运行下的生产情况,但是并不能够了解化工厂停车、开车等不稳定状态。所以,通过这样的实习方式很难有效提高大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推动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3.1 科学规划实验教学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作为教学的核心,“导”必须要以“学”为载体[6]。将“学导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化工类实践教学中,真正将学生视为教学中的主体人物,结合不同化学实验特色,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验证类型的专业实验教学,使用先学后导的模式,学生先进行自我归纳总结,老师在实验教学前进行预实验,获得各项实验数据,从而全面了解和掌握实验现象、规律以及重难点等,对学生可能会遇见的问题做到提前预估。在开展设计类型的专业实验教学时,一般使用先导后学的模式,显示重点,老师标注难点,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内容学习,在实验教学前完成新知识学习,并总结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在老师讲解中有更强的学习目的。依托于“学导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验明真假,而实验需要以理论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既可以先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之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也可以先开展实验教学,再向学生讲解实验原理,探索出现这种实验结果的理论依据,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完成实验报告时,老师要让学生真实填写实验心得,并对实验中产生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

3.2 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十分有必要。将多元化评价模式引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实验中的态度、方法以及成果等进行全面、精准的评定,并将学生在实验中的态度与操作水平作为最终判定的重点[7]。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与公平公正性,更加真实体现出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实验教学,从而有效改善实验质量。对学生实验课程考核也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主要从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准确性、演示实验、笔试以及实验设计等进行。最后,学生实验考核总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平时表现成绩、实验操作成绩以及期末考核成绩,各占总分数的比例为20%、50%、30%。

3.3 依托于科研推动实践教学创新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为科研单位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同时受益于各种科研成果,也能够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质量。对重要的科研项目进行调整后转化为教学实验,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科研项目中,有效提高学生开展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一方面,能够通过实验教学验证实验结果,科研人员不再需要重复实验,节省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和自己喜爱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知识范围。

4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大学化工类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当下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状况,从实验教学方法、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以及结合科研三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验教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