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跨界旅游区-区域经济耦合关联分析
——以巢湖旅游区为例

2021-08-16 07:04张凯张文静闻飞王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旅游区巢湖关联度

张凯,张文静,闻飞,王娟

(1.安徽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51;2.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2;3.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4.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行政区划调整通常是指行政区域范围的变动[1].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行政区划调整日益频繁,并对城市、产业、旅游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已经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2].行政区划的存在难以对旅游活动的空间行为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但其与旅游管理却联系密切[3].缘于政治因素,行政边缘区发展环境复杂,而旅游产业复合性强的特征,致使其管理涉及到众多行政部门,由此,加强跨界旅游区发展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国外相关研究较早,最开始学者关注的是行政边界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比较注重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4-5],此外,由于国家体制和旅游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国外有关行政区划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大尺度层面的跨边境旅游区合作和区域联动方面[6-9].国内关于行政区划与跨界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因跨界旅游区作为区域关系演化的“窗口”,区域矛盾与融合、摩擦与协调共存及区域一体化的桥梁[10],使得跨界旅游区发展的多方合作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共识[10-12].关于行政区划与跨界旅游区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且多侧重于定性研究,描述分析行政区划的影响和对策[10,12-14].基于行政区划调整视角,构建跨界旅游区与行政区经济耦合机理,尝试搭建关联度模型和耦合模型,测度和对比行政区划调整前后巢湖旅游区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状况,揭示行政区划调整对跨界旅游区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 跨界旅游区与行政区经济耦合机理

行政区经济是因行政区划的存在而形成的具有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阻滞性、行政区经济结构状态稳定性、经济与行政中心高度一致性、行政边界经济衰竭性显著特征[15]的经济形式.行政区划边界区域的存在客观形成了行政边界,旅游区横跨两个及以上行政边界的即为跨界旅游区,是具有核心旅游资源共享、地理区位边缘、边界效应显著、利益主体复杂等特征的特殊区域,已成为旅游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难点和无障碍旅游区构建的重点.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为背景[16].而跨界旅游区亦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域,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与其相关联的区域经济形成互为作用、联系紧密的开放协调系统关系.跨界旅游区作为独特的旅游产业集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能够为跨界旅游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旅游区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两者互为促进、相互影响,因行政界线的客观存在形成阻滞,而相互制约.具体表现在跨界旅游区对区域的促进作用和区域对跨界旅游区的支撑作用两个方面.一方面,跨界旅游区位于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边缘区结合部,是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跨界旅游区整合发展是区域经济突破行政区划的导引,其发展会带动旅游关联产业的互动发展,进而盘活行政边缘区的经济态势,凸显了旅游区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17].另一方面,行政区经济是旅游产业开发与拓展的基础,而跨界旅游区是区域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也是规范其发展的重要依据与支撑.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利益驱动下,激活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加速行政区内经济发展,为跨界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资源配置、项目启动等方面提供了客观支持,进而带动行政边缘区旅游业的发展.但长期的行政区经济导致了经济地方性凸显,即以行政区域为经济活动组织的基础,行政界线成为组织区域经济联系,协调跨界旅游资源及景区发展的“屏障”,致使行政边界两侧旅游资源开发不同步、旅游产品及项目重置、互补性差、整体协调不足,甚至是恶性竞争,难以实现一体化发展.因行政区经济的客观存在,所以跨界旅游区大多未能得到有序健康发展,甚至与区域经济间难以形成良性耦合协调,但经有机协调或是破除行政边界的影响后,二者可以实现互促发展,有力推动跨界旅游区一体化进程.区划体制改革、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跨区域协同整合发展等[18-20]措施,可以有效减弱甚至是“破除”行政边界、行政区经济的存在对跨界旅游区发展的影响,实现跨界旅游区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其中,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是跨界旅游区与行政区经济融合协同的最佳方式之一,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旅游区整体竞争力[21],甚至是推进跨界旅游区短期内实现一体化发展,进而推动旅游区与行政区经济的有机协调与融合.

2 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跨界旅游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及两系统间的相关关系,结合实际并参考已有研究[22-24],搭建旅游区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系统指标体系(见表1).研究数据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合肥市统计年鉴、合肥市、庐江县等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其它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资料.部分数据来源于安徽省旅游局及各研究区旅游局网站,并进行甄别、核实,力求准确.

2.2 研究方法

2.2.1 灰色关联模型

鉴于跨界旅游区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关联性与复杂性,基于旅游区与区域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区划调整前后巢湖跨界旅游区与区域耦合的关联程度和耦合发展态势.

确定序列.本文两组分析序列跨界旅游区序列组(xi)和区域序列组(yj).

数据处理.运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模型构建.旅游区与区域系统耦合的关联度模型[24-26].

(1)

式(1)中,ξij(k)为k区域第i旅游区指标与第j区域指标之间的关联系数;Wi′(k)、Wj′(k)分别是旅游区k区域第i旅游区指标与第j区域指标之间的标准化值;ρ为分辨系数,取0.5.

表1 旅游区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系统指标体系

将关联系数按照样本数k求其平均值得到关联矩阵γ,反映旅游区与区域耦合作用的复杂关系.对比关联度γ(yj,xi),可分析出旅游区与区域发展间因子的互动关系.关联度γ(yj,xi)取值0-1之间,即(0,1],值越大,关联性越大,反之则越小[24].

Y1…Y1

(2)

在关联度矩阵的基础上,按行或者列求其平均值,可得两个系统耦合的关联度模型

(3)

式(3)中:di为旅游区系统的第i指标与区域发展系统的平均关联度;dj为区域发展系统的第j指标与旅游区系统的平均关联度;m、l分别为两个系统的指标数.通过计算得出数据的大小及其对应的值域范围,可分析出两系统间相互影响的最主要因素.

2.2.2 关联耦合度模型

为判别跨界旅游区与区域系统耦合状况,采用系统关联的耦合度模型,其公式为[24]

(4)

式(4)中,C(k)为耦合度;m、l分别为旅游区与区域发展两系统的指标数.

2.2.3 旅游经济联系度

当旅游吸引物等级一定的情形下,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应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因素.选取旅游者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1)利用百度地图查取各节点间公路距离;假设公路车速为75 km/h,成本0.68 元/km,得到两节点间的时间成本与货币成本.,将引力模型修正为

(5)

式(5)中,Iij为i与j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Pi,Pj为城市i,j的旅游总人次;Vi,Vj为城市i,j的旅游总收入;Cij代表i,j两地间的交通货币成本,Tij代表i,j两地间的交通时间成本.考虑城市等级、景区数量等影响因素的存在,为旅游经济联系度设定修正系数K(2)K=k1+k2,k1=Pi/(Pi+Pj);k2取值为1和0,当二者为同一行政区划内为1,相异则为0..

2.2.4 边界效应

边界效应计算公式[27]为

R=(M-m)/M

(6)

式(6)中,M为整体经济联系量,m为跨界经济联系量.R取值在0和1之间,R越接近于1,边界屏蔽效应越强;反之,越接近于0,边界屏蔽效应越弱.

3 研究区概况与空间界定

3.1 研究区简介

行政区划调整前,巢湖旅游区居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交界处,行政区划涉及二市五县(区),是典型的跨界旅游区.2011年7月14日,巢湖市“一分为三”,分属合肥、芜湖、马鞍山管辖,巢湖成为合肥市的“城中湖”,市级行政边界阻滞“破除”.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巢湖旅游区由跨界旅游区向“无障碍旅游区”转变,屏蔽效应消弱、中介性凸显、管理趋于规范、发展更加健康和谐,2015年8月被批准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区,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区域旅游综合实力增强.

3.2 跨界旅游区空间范围界定

结合前人研究[6,11,17],确定巢湖跨界旅游区即以巢湖为核心共享旅游资源,被滨临巢湖水域两市五县(区)割裂的地域.区域即滨湖两市五县(区).旅游区范围与滨湖五区县的行政区划一致.

4 结果分析

4.1 灰色关联测度

根据原始数据,建立巢湖跨界旅游区整体、市级、县级的旅游区与区域耦合关联分析的指标体系,并计算得出巢湖跨界旅游区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的关联矩阵(表2).从表2可以看出,跨界旅游区与区域经济系统因子关联性较强,灰色关联度均在0.5以上.跨界旅游区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旅游接待系统对区域系统的的关联度最大,说明旅游接待系统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系统有着极强的显著性,对区域经济系统的作用最大;在区域发展对旅游区的影响因子中,经济实力和社会实力是综合关联度最大,经济实力、社会实力分别反映区域和社会的发展差异,同时呈现出区域整体发展态势和区域综合发展水平,而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旅游区建设和发展上影响显著,因此,二者成为区域发展对旅游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表2 巢湖跨界旅游区-区域经济系统耦合的关联系数与关联度(3)因子关联度与关联系数在年际、区域间变动较小,表中数据由市、县(区)求平均值得到.

表2显示:跨界旅游区与区域系统各指标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通过公式运算得出两系统各指标间的关联度均在0.39以上,呈现为中等及以上的关联性,表明跨界旅游区与区域发展系统间关系密切.四星级及以上饭店数对区域系统的作用较为明显综合关联度大于其他因子,四星级及以上饭店数反映了旅游区旅游者接待能力的高低,体现了旅游区旅游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因此,在旅游区各指标因子中,四星级及以上饭店数成为与区域系统关联度最高的影响因素.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也有较强的关联性,其综合关联为0.63,且旅游经济指标中的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与区域经济关联度最高.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总量的增加会带动区域内与旅游活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旅游总收入是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有机构成,是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旅游资源与区域系统的关联性相对较弱,关联度均在0.6以下.此外,星级饭店数和旅行社总数也与区域发展有较强关联性,关联度均在0.7以上.区域发展也会对跨界旅游区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通过计算可得区域对巢湖跨界旅游区的综合关联度达到0.64,说明区域状况对跨界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开放状况成为区域对旅游区发展影响的另一重要因素,综合关联度为0.63.其中进出口贸易额对旅游区关联度达到0.67,与社会实力层面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并列为所有指标中与旅游区关联度最高的因素,反映进出口贸易与旅游区发展间的关联程度.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会扩大城市影响力,提高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并带动旅游区发展,这与引进外资、邮电业务形成鲜明对比.

4.2 耦合水平时空差异分析

4.2.1 耦合度

依据公式(4)计算,并测度其边界效应,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巢湖跨界旅游区的耦合度影响.根据公式(5)计算得出巢湖旅游区各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而运用公式(6)计算可得巢湖旅游经济边界效应(表3).

表3 区划调整前巢湖旅游区旅游经济边界效应

按照区域与行政区划层级可以将巢湖旅游区分为整体、市级、县级三级,整体CH边界效应达到0.8096,屏蔽效应显著;市级合肥CH和巢湖CH分别达到0.9226、0.8870,屏蔽效应较整体区域略微显著;县级区域里,包河CH、肥东CH、肥西CH边界效应均达到0.9以上,巢湖CH和庐江CH略小,为0.8590和0.6866.说明巢湖跨界旅游区边界屏蔽效应显著,且跨界维度越高边界屏蔽效应越大,行政边界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安徽省、合肥市推动环巢湖旅游规划编制、环巢湖旅游大道建设、环巢湖旅游带打造等举措,尤其是于2012年3月成立巢湖管理局,综合管理巢湖地区的规划、水利、环保、旅游等,为巢湖旅游区的发展理顺了体制、机制.根据层次与幅度关系原理,在工作量既定前提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层次少则幅度大,层次多则幅度小[15].据此可预见,区划调整之后,巢湖旅游区的边界屏蔽效应将会大幅降低,边界中介性趋于增强,一体化进程加速.

表4 区划调整前后巢湖跨界旅游区与区域系统耦合度、耦合阶段

引入边界效应(表3),测算区划调整前,巢湖旅游区旅游经济边界效应.从表4可以看出,区划调整前,整体、市级、县级巢湖旅游区与区域耦合度较小,均为低水平耦合阶段,区划调整后,巢湖旅游区市级边界屏蔽效应消失(县级旅游经济边界屏蔽效应研究中亦不予考虑),各级巢湖旅游区与区域耦合度大幅提升,包河CH与区域达到磨合耦合阶段,其余均为拮抗耦合阶段.

4.2.2 时空差异分析

(1)从时间层面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巢湖旅游区与区域发展系统间的耦合水平变化(表4).行政区划调整前,从整体巢湖旅游区到市级、县级层面与区域间耦合度均处于0.0166~0.1243之间,为低水平耦合阶段;行政区划调整后,其耦合度得到大幅提升,二者的耦合度达到0.3148~0.5101之间.这说明行政边界的存在阻滞了巢湖旅游区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行政边界刚性束缚的打破,使得边界的屏蔽效应被削弱、中介性增强.

(2)从空间层面对比分析发现,区划调整后,从整体到市级、县级巢湖旅游区耦合度都得到大幅提升(表4).其中,整体CH耦合度提升393.04%;市级层面平均提升923.92%;县级层面平均提升1307.31%,这从另一层面验证了杨效忠等[16]的研究,跨界层级越多维度越大,边界屏蔽效应越大,反之,边界屏蔽效应越小.长期行政边界的存在,行政区经济盛行,合理的区划调整后,区域经济得到发展机遇,县级旅游区与区域耦合度增长速度最快.

此外,市级层面合肥CH与巢湖CH耦合度均得到快速增长,分别达到1134.19%、713.65%,合肥CH较巢湖CH增长幅度大.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合肥CH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资金、客源市场、优惠政策等方面对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5 结论与讨论

(1)巢湖旅游区与其所在区域系统耦合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构建巢湖旅游区与区域耦合关联指标体系,包括旅游区系统3方面9个指标和区域系统4方面10个指标,研究结果明确了巢湖旅游区与区域发展耦合的主要驱动力因素,较为全面地反映两系统的耦合机制.

(2)研究基于区划调整视角,开展巢湖旅游区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关联性及其耦合分析,为跨界旅游合作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拓展了跨界旅游区的研究范畴,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构建的区域耦合分析方法得到实证的检验,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进一步充实跨界旅游合作研究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鉴于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个层次多样、结构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所构建的旅游区-区域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旅游区巢湖关联度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沉香挥发性成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巢湖玉卮意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