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运动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2021-08-16 07:04王昕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跨栏跳绳田径

王昕光

(太原学院 公共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原 030032)

随着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全面性正逐步受到重视.从我国的田径训练领域来看,尽管当前的田径训练已经构建了多层次的训练体系,但是目前的训练更加注重对于运动员身体素质培养的保护,尚未引入辅助交叉训练以提升运动员的交叉能力,忽视了对田径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塑造.根据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的统计,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周期低于欧美男子运动员生命周期2.1~3.7年,这一差距不仅来源于人种差距,而且主要源于我国男子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不足,在高强度运动过程中难以保持持续的运动发挥,极易产生运动损伤.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的生力军,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成长期,在运动习惯方面依然具备较强的可塑性,解决我国田径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势在必行,解决方案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对青少年运动习惯的培养,根据日本学者松浦义行等学者的研究,认为跳绳运动是改善人体运动稳定性的一个主要方向,跳绳运动兼具多样性、趣味性和易行性特点,也是体操、自行车和皮划艇等项目中广泛引入的辅助交叉运动,具备良好的运动技能迁移性.基于此背景,本文将深入分析跳绳运动能否引入田径运动领域,并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1.1 研究对象

本文招募了山西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13~15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共60名,其中男生女生各30名,上述运动员的主要竞赛项目均为100/200/400 m短跑.为了保证对照试验的科学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进一步分为男生实验组、男生对照组、女生实验组和女生对照组.对实验组施加跳绳运动作为常规田径训练外的辅助交叉训练项目,对照组则引入110 m(女子80 m)跨栏训练作为辅助交叉训练项目,对照组的辅助交叉项目同样属于径赛项目.此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进行正常田径训练中,训练条件、训练环境、训练内容及测试教练员等方面完全一致,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

1.2 实验设计

进行科学分组后,本文选择运动员下肢的前屈稳定性、后屈稳定性、左侧弯和右侧弯作为核心稳定性的核心统计指标,前屈后屈稳定性数值越高,则表明运动员在进行相应技术动作时肌群抖动率越低,运动稳定性越强;下肢左侧弯和右侧弯范围越大,则表明运动员运动柔韧性和肌肉张力越好,运动稳定性越强.实验组成员与对照组成员进行了4项稳定性指标的前期测试,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4项指标的前测结果

表2中显示了实验组与对照组4项指标的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男子组还是女子组,4项结果的前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个独立样本在实验前,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均处于同一水平线,符合本文的实验要求.此外可以发现,男子组的前后屈稳定性普遍强于女子组,女子组的左右侧弯动作范围普遍大于男子组,说明不同性别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侧重指标有所不同.

此后,实验组成员为期4周的跳绳运动作为辅助交叉运动,而对照组成员采用其他传统田径运动作为辅助交叉运动.对跳绳运动训练而言,实验组运动员需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依次在每周的训练过程中达成单摇(前后摇)150次/min、双摇(前后摇)250次/min、双脚交替跳(前后摇)150次/min及组合跳练习,上述跳绳训练强度与难度不断增强,可以让实验组运动员在4周的连续训练中循序渐进地掌握跳绳运动的各类方法,并通过完成高难度的跳绳动作平衡手眼协调性,在跳跃过程中增强下肢稳定力.对辅助田径训练而言,男子组进行110 m栏基础训练,女子组进行80 m栏基础训练,依次在每周的训练过程中习得跨栏坐、攻摆练习、鞭打联系和跨栏步练习.其中,跨栏坐是由运动员坐于地面模仿腿部和手臂抬起的动作,用于建立跨栏的基础技术概念;攻摆练习是模仿跨栏步中的上栏动作,用于掌握攻栏过程中摆动腿屈膝技术;鞭打联系是通过摆动腿前摆模仿跨栏步中的过栏动作,用于增强膝部过栏敏捷性;跨栏步练习则是建立完整的跨栏过程,完善运动员的跑跳结合能力.

两类对照训练的选取遵循的原则是,跳绳运动不属于田径训练,故为典型的迁移性辅助训练,跨栏运动属于田径训练,属于田径运动的内部辅助训练.两类运动均对运动员的跳跃能力有较高要求,但跳绳运动更侧重于培养运动员的跳跃频次和手眼结合稳定性,跨栏运动则注重于运动员的跳跃高度和动态运动稳定性,两者具备较强的对比度.具体的运动安排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方案

1.3 测量方法

为了准确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训练后的核心稳定性表现,借助于山西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购置的Cybex-NORM三维力台测试系统,分析运动员在静态条件下前后屈稳定性和左右侧弯范围,该仪器能够精确地测得运动员进行前后屈动作时下肢肌肉的内部肌力,并通过三维高速摄像云台捕捉运动员肌肉抖动频次,进而可计算得到运动员的前后屈稳定性,同时能够通过距离感应器分析运动员进行左右侧弯动作时可以达到的最大范围,进而说明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水平.进行测试前,所有运动员均接受了仪器使用培训,充分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存在显著的测量感知问题.

此外,研究在计算运动员测试数据过程中,均采用了SPSS 18.0软件环境,对于样本的差异性分析采用了独立样本t分布检验,所有测试样本均服从正态分布结构,因此研究中取95%正态分布范围内的样本值进行差异性检验(避免极端值的统计影响),同时,样本的秩服从随机序列,无需进一步进行组内配对.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前后屈稳定性对比结果

研究首先对比了男子组实验前后的前后屈动作稳定性变化,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对男子青少年运动员而言,采用跳绳训练作为辅助训练后,实验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前屈稳定性显著增强(t=4.82,p<0.05),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后屈稳定性显著增强(t=2.66,p<0.05).采用跨栏运动作为辅助训练后,对照组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前屈稳定性显著增强(t=1.76,p<0.05),对照组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前屈稳定性无明显变化(t=0.32,p>0.05).组间对照结果为,实验组试验后的前屈稳定性显著强于对照组(t=2.17,p<0.05),后屈稳定性显著强于对照组(t=3.26,p<0.05).上述结果证明,采用跳绳运动的男子青少年田径运动前后屈稳定性均显著提升,且提升效果强于跨栏运动.

表4 男子组前后屈稳定性的对照结果

其次,研究分析了女子组实验前后的前后屈动作稳定性变化,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对女子青少年运动员而言,采用跳绳训练作为辅助训练后,实验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前屈稳定性显著增强(t=4.12,p<0.05),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后屈稳定性显著增强(t=3.29,p<0.05).采用跨栏运动作为辅助训练后,对照组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前屈稳定性无明显变化(t=0.07,p>0.05),对照组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前屈稳定性无明显变化(t=0.26,p>0.05).组间对照结果为,实验组试验后的前屈稳定性显著强于对照组(t=4.07,p<0.05),后屈稳定性显著强于对照组(t=3.98,p<0.05).上述结果证明,采用跳绳运动的女子青少年田径运动前后屈稳定性均显著提升,且提升效果强于跨栏运动.

表5 女子组前后屈稳定性的对照结果

2.2 左右侧弯范围对比结果

进一步,研究比较了男子组实验前后的左右侧弯范围变化,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对男子青少年运动员而言,采用跳绳训练作为辅助训练后,实验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左侧弯范围显著增强(t=7.10,p<0.05),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右侧弯范围显著增强(t=6.73,p<0.05).采用跨栏运动作为辅助训练后,对照组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左右侧弯范围无明显变化(t=0.14,p>0.05;t=-0.44,p>0.05),组间对照结果为,实验组试验后的左右侧弯范围显著强于对照组(t=3.18,p<0.05;t=3.24,p<0.05).上述结果证明,采用跳绳运动的男子青少年田径运动左右侧弯范围均显著提升,且提升效果强于跨栏运动.

表6 男子组左右侧弯范围对照结果

女子组实验前后的左右侧弯范围变化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对女子青少年运动员而言,采用跳绳训练作为辅助训练后,实验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左侧弯范围显著增强(t=7.05,p<0.05),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右侧弯范围显著增强(t=5.14,p<0.05).采用跨栏运动作为辅助训练后,对照组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左右侧弯范围无明显变化(t=0.12,p>0.05;t=-0.15,p>0.05).组间对照结果为,实验组试验后的左右侧弯范围显著强于对照组(t=5.77,p<0.05;t=3.24,p<0.05).上述结果证明,采用跳绳运动的女子青少年田径运动左右侧弯范围均显著提升,且提升效果强于跨栏运动.

表7 女子组左右侧弯范围对照结果

3 结 论

本文旨在研究跳绳运动作为辅助交叉训练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招募60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对比试验,设置实验组进行4周跳绳辅助训练与常规田径训练,对照组进行4周辅助田径训练和常规田径训练,保持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一致.记录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屈、后伸稳定性和左右侧弯运动的情况,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异同.研究显示:跳绳运动对实验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前屈、后伸稳定性和左右侧弯运动均具备显著促进作用;实验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显著强于仅进行常规训练的对照组.本研究认为,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而言,引入跳绳运动作为辅助交叉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

猜你喜欢
跨栏跳绳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最高的跨栏
学跳绳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跳绳
NO.10 跳绳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体育课教学中跨栏架的妙用
少年跨栏运动员训练的“两抓”策略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