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产品形态及其进阶路径

2021-08-16 04:08肖郎平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

肖郎平

摘要:本文基于信息层次、专业水准、叙事技巧和服务社会多重因素的考量,尝试把经济新闻的报道方式分为动态资讯、核心亮点、精彩故事、深度分析、全景观察等若干形态。同时,在上述分类基础上,对经济新闻报道水平如何提质升级实现进阶的路径,作出相应的必要分析。

关键词:经济新闻 新闻写作 新闻专业性 采编能力

经济新闻的分类因标准不同而不同,各种论文及著作,没有统一答案。对财经新闻的定义,以及经济新闻和财经新闻的关系,在有些学者之间形成了明显分歧乃至矛盾。

从大众媒体经济报道的终端产品表现来看,由于专业能力和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经济新闻呈现出特别复杂的样态,其境界之高下往往判若云泥。

决定经济新闻产品样态的因素,取决于背后的采写方式。如何实现经济报道质量持续稳定地进阶?

一、经济报道的五种形态

总体来说,当前新闻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呈现出消息居多、基层居多、热点居多等特征。但是,短平快带来的问题是产品比较粗糙低级,能够进入较高境界的报道佳作乃至精品很少,能够为经济界乃至政府提供重大决策参考价值的报道更为罕见。

本文粗略將经济新闻报道方式分为动态资讯、核心亮点、精彩故事、深度分析、全景观察五种形态,它们之间是从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关系,从平面到立体的维度差异,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演进。

(一)第一重境界——动态资讯

翻开改革开放前的旧报纸,我们不难发现,报纸上登载了大量工农业政策发布和生产简报。受制于纸张、印刷等物质条件,也受制于新闻写作观念和读者阅读需求等条件,在当时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今天我们依然会看到大量的经济动态资讯。有相当多经济/财经新闻,不能称之为新闻,只能称之为活动简报。

当然,有些产业信息的新闻价值不大,作为资讯发布即可,这是合理的处理方式。比如说产业政策、生产数据、价格变化、商业活动、经济指标或指数等基本的服务资讯。最典型的莫过于彭博社,每年仅信息资讯服务交易就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二)第二重境界——核心亮点

相比于第一种只会简单呈现经济/产业信息的记者来说,更为敬业的记者,会在新闻敏感性的职业习惯指引下寻找新闻点。一个事件往往有多个分散的点,但新闻内容忌杂而散,最好的办法就是突出核心亮点。

有相当多的记者,不能说采访的信息太少,相反,他们的毛病是采访的信息太多,导致文章不知道究竟要说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事实、数据、引语应有尽有,但是读者读后却没有深刻的感受,收获感还不如一个集中报道核心亮点的强烈。写这种报道的记者,往往没有发现和发展出能够引导全文报道角度的戏剧点。

(三)第三重境界——精彩故事

一般人认为,经济新闻是枯燥的,专业的,令人乏味的。但是,《华尔街日报》作为全球经济报道的执牛耳者之一,恰恰以擅长讲故事称雄于新闻界并获得读者认可。

该报资深撰稿人布隆代尔把内部讲座编撰成为畅销书《<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他说,媒体注意力总是放在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上,“我们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最普遍的要求,一个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1]

那么,什么样的报道称得上是故事呢?它和前面提到的核心亮点的差异究竟在哪里?严格地说,有情节才能称之为故事,必须有戏剧性冲突,注重叙述过程。

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布鲁斯·德希尔瓦说,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大多只是事件的结局部分,而不是全部。事实上,这些事件的背后还有许多更加精彩的内容。“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2]

(四)第四重境界——深度分析

经济新闻的深度分析和通常意义上的深度新闻并无绝对差别,只是,题材的特殊性决定它应当揭示经济规律。

有研究者对财经深度新闻做了分类,“总体而言,深度财经新闻包括了财经述评、调查性财经新闻、解释性财经新闻、分析性财经新闻等几大类。”具体来说,述评往往具有以下三大鲜明特点:(1)评述话题集时代性和热点性于一身;(2)打破常规思维,大胆提出新观点;(3)语言上简练有力述评重在传递观点,观点愈明确愈鲜明,愈是上品。调查报道具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在选题上直击社会黑暗;二是在取证中深入调查。解释性财经报道是对经济现象从多方面进行原因释疑的新闻报道。分析性财经报道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观点性写作,而其中论据印证观点乃是分析性报道最为重要的地方。[3]

严格来说,调查和分析在风格上确实是不一样的。不过,笔者认为,除非是在专门论述调查性经济新闻等特殊语境下,否则没必要刻意分出一个新的类别。原因在于:一方面,调查性新闻本身就是深度报道的子类型 ;另一方面,调查性新闻本身并未排除经济题材,那种将调查性新闻等同于揭黑或者等同于社会新闻的理解才是偏狭的。

(五)第五重境界——全景观察

把全景观察作为产经新闻最高境界是笔者提出的一个设想,主要是针对超越于深度分析之上的写作而言。一般来说,大众媒体偶尔对某一个重大题材做连续性的系列报道,深刻挖掘呈现同一题材的不同层次。

以《经济学人》杂志为例,这份刊物的成功经验证明,它在长达1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不变的新闻理念,那就是通过经济洞察世界。如何理解世界,形成判断和拥有观点,是《经济学人》这个品牌的亮点。

“《经济学人》在1843 年创刊时即明确要通过对事实的理性分析来弘扬自由贸易、经济自由政策和个体责任的理念,它的宝贵财富就是无论其理念还是方法都在此后的150年里保留了下来”,想要探究当前世界的重要议题,这是它吸引了全世界这么多读者的原因。“《经济学人》在内容上的显著优势 ,正是因为其能实现这看似相反的要求——通过掌握大量事实、数据,通过编辑部的理性思考和辩论,最终清晰简洁且有品位地呈现当下世界的众多重要议题。”[4]

需要指出的是,全景洞察绝非全面出击平均用力,而是经由某个切入口以小见大,放在时代大背景和国家发展大格局下审视。这是一种以点带面、以面凸显点的艺术。具备了这种能力的产业/经济新闻的优秀记者,往往可能成为出色的财经作家。

二、经济报道的进阶路径

必须明确指出的是,不管经济新闻最后呈现给读者的样子是什么,经济专业性的要求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连合格的经济新闻都难以生产,更别谈逐步向更高级形态的报道水平迈出前进步伐。

正如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指出,“经济记者须具备广博的经济知识,对经济形势、经济动态、经济前景应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并能较为准确地分析现状,解释趋势,预测未来。经济记者应善于把非事件性的经济新闻及枯燥的经济数字用生动通俗的形式反映出来。”[5]

下面,我们依据上述经济新闻产品形态分类再来谈如何进阶。

(一)正确定位资讯信息

我们对动态资讯应当有明确的定位。

彭博社或路透社的资讯服务,一方面是非公开报道业务,另一方面它们交易的并不是原始低级信息,而是经过处理的有价值的信息。不同行业和国家的财务数据披露格式是不一样的,获取数据后,彭博社需要让具有财务背景的专业人士进行财务信息模板的统一化构建。

本文讨论的是大众媒体公开的动态资讯报道。有时采编人员对有些经济信息做资讯化处理,是有意为之。然而,我们更关注的是,有哪些题材被浪费了?记者因忽视其应有的新闻价值导致简单化处理,这和非公开的资讯交易有本质上的区别。

经济新闻资讯化的原因,主要是记者个人能力和采访作风的问题,比如机械记录,照抄资料,或者有闻必录,原封不动发表出来。这样的资讯信息,沦为纯粹的体力劳动,而没有任何思考、分析、加工等脑力付出。

“他们不会想尽办法让世界按照他们的想法运行,以便拯救这个世界;他们也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努力让自己成为故事的绝对权威。当然,他们的作品也很少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这是因为他们仅仅把自己看作事实的传声筒。他们的文章是平淡无味,没有颜色的。”[6]

(二)超越要素寻找核心

那么,经济新闻采编团队如何突破要素写作,找到核心亮点,从而让手头经济资讯信息转变为真正的经济新闻呢?

我们应当摆脱传统新闻教材的教条主义,不能机械理解五要素或者六要素,导致平均用力的错误做法。“我们必须超越5W和H原则。有关新闻必须回答谁、什么、哪里、何时、为什么以及如何等问题的准则,我们早已熟知。我们仍然要坚持这一准则,但应该更进一步。我们必须首先自问: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的读者需要了解些什么以此来判断其重要性。” [7]

(三)故事的微雕艺术

“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如何处理已被报道过的故事呢?布隆代尔提供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具体化,“只要他修改自己的方案,从小处着眼,他同样能够挖出好故事。让其他人去绘制宏图吧,让我们的记者做一名微雕家。”[8]

当然,新闻界最早以讲故事出名的成功媒体首推《时代周刊》。“《时代周刊》式的叙事读起来的确与众不同。它会给你提供新闻,但不突兀,不像报纸那么明显。经过精细加工的《时代周刊》的故事都是以缓慢而又极其细致的场景设置来引诱读者,接着就是一篇精细打磨的叙事,最终导向一个旨在传达情感力量的结论。”[9]

普利策获奖新闻《固特异之战谁胜谁负殊难判定》是其中的典范。这篇长达4万多字的商战故事被誉为学习当代市场经济的活教材,报道这一新闻事件的《阿克伦灯塔报》主编戴尔艾伦骄傲地说,“为着眼于公众利益的报纸建立了报道商业和经济问题的新的高标准。”[10]

(四)解释复杂事件的意义

研究者指出,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有两类:一类是获知性的信息;另一类是事关重大、直接利益相关但背景复杂、联系广泛的信息。对后者,媒介报道必须将其放在纵横交错、更为广阔的环境下加以深入解析,报道更要求突出解释意义(尤其是在报刊等平面媒体中会更加明显)。[11]

以2014 年央视的两则报道为例。央视产经组明确“世界事件,中国态度”和“中国事件,世界围观”两个视角。对国内成品油价格11连降背后深层次原因层层剥茧,深挖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真实原因——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石油供应供过于求,条分缕析石油与政治、与资本的密切联系,让观众明白了世界全景局势。再比如,新闻观察《工业4.0——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向》从德国为何推“工业 4.0”讲起,最终回到中国制造如何抓住机遇弯道超车这样的身边故事。[12]

当然,复杂经济事件的报道,不仅仅是解释其原因或者意义,有时候还要在采访中寻找解决方案或者思路。2009年,笔者和香港文汇报同事做了一组金融海啸冲击珠三角的系列调查报道,分别选取了原料市场、酒店娱乐业、厂房出租等产业作为观察窗口,通过萧条景象展示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影响,表达产业界期待扶持的心声。

(五)透过局部事实看全部真相

绝大部分情况下,经济新闻记者的思考在故事化和深度的门槛之前止步,进入全景式观察的记者是极其罕见的。然而,超越局部真实看全部真实,透过表象真实看本质真实,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新聞观的辩证思维精华所在。

比如说,美国的底特律曾经是辉煌的汽车城市,后来成为著名的“铁锈地带”核心区。原纽约时报记者查理·勒达夫是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他在《底特律:一座美国城市的衰落》中写道,大部分经济记者最初忽略了底特律衰落的报道价值,即使有报道也是浅尝辄止。而他本人之所以回到底特律,一方面是乡情所致,另一方面恰恰是下决心找到城市衰落的原因。

纽约时报记者米什莱恩·梅纳德的《底特律的没落》则可以说是一部底特律汽车产业兴衰史,记录非常专业翔实,深刻地揭示了底特律从辉煌的工业明星走向铁锈地带的悲剧命运。有趣的是,另一位底特律籍普利策奖得主、《华盛顿邮报》副主编戴维·马拉尼斯也写了一本《曾经辉煌:底特律的故事》,他的书侧重于缅怀底特律的辉煌,三位记者的书恰恰形成互补,构建了底特律的多维城市镜像。

三、结语

总结起来,经济报道的产品形态可区分为动态资讯、核心亮点、精彩故事、深度分析、全景观察五重境界。第一种写法是搬运工,简单交代新闻要素甚至要素不全,对于经济咨询服务公司来说尚需加工,对大众媒体来说这只是最简单的复制工作,关注有用性;第二种写法是淘金者,找出核心亮点突出某个新闻要素,关注新闻性;第三种写法是纺织工,在核心亮点基础上讲一个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完整展示过程和结果,关注戏剧性;第四种写法是分析师,提供深度分析或解释的附加值,关注规律性;第五种写法是观察家,既紧扣题材又突破题材本身把握时代脉搏,管中窥豹,关注整体性。

理论上,不管哪种形态的经济报道文本都是需要的,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也可以形成多姿多彩的经济新闻生态。但是,目前的经济新闻窘况就在于,大量资讯化、快餐式的东西多,好的产品太少,这不仅影响媒体竞争力,也影响媒体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所以,经济新闻产品形态如何持续进阶,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注 释:

[1] [美]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M].徐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9.

[2] [美]施瓦茨.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M].曹俊、王蕊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222.

[3]郭光华,侯迎忠.优秀财经新闻作品评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前言.

[4] 王辰瑶,符文涓.《经济学人》为什么成功 — —网络时代媒介定位再思考[J].中国出版,2016(1).

[5]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51.

[6] [美]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M].徐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76.

[7][美]安雅·谢芙琳,埃默·贝赛特.全球化视界:財经传媒报道[M].李良荣审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63.

[8][美]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M].徐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0.

[9][加]罗伯特·弗尔福德.叙事的胜利:在大众文化时代讲故事[M].李磊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108.

[10][美]沃尔特·李普曼等.新闻与正义Ⅲ——14项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全译本[M].展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58.

[11]裴毅然.经济新闻学概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5.

[12]王琰.央视产经新闻报道的创新[J].青年记者,2015(13).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报刊社)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
关于新闻写作中应用求异性思维若干问题思考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简析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
新闻写作对古典文学的借鉴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
高职院校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