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面部微整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2021-08-17 11:19马垚周易张秋实李婷胡玲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1年5期
关键词:苯磺酸苏醒丙泊酚

马垚, 周易, 张秋实, 李婷, 胡玲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麻醉科, 湖北 武汉 430064)

诸如线雕、 拉皮、 面部脂肪填充等各类面部微整形美容(以下简称“面部微整手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受到爱美人士的青睐。 在我国医美的需求以年均近40%的速度呈指数上升, 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面部微整手术麻醉安全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1]。 大部分医院选择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 但由于插管时患者术中无法配合、 插管导致审美对称性和美感调节的偏差等原因存在诸多不便,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和患者倾向于非插管静脉全麻, 一旦术中疏于监护, 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时给氧困难, 无法及时面罩辅助呼吸, 呼吸管理将变得十分被动[2]。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作为一款新型苯二氮类静脉麻醉药, 集合丙泊酚与咪达唑仑优势, 具有起效快、 半衰期短, 循环呼吸副作用小, 长时输注无蓄积等优点[3]。 本研究拟将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面部微整形手术的静脉麻醉中, 探讨其临床使用可行性及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12月在我院行面部微整手术(即线雕、 拉皮、 面部脂肪填充手术)患者80例, ASA分级Ⅰ级, 年龄18~60岁, BMI 18~28 kg/m2。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以及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的患者;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 镇痛药; 患有慢性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器质性心脏病、 青光眼等合并症患者, 无困难气道者。 术前禁食8 h, 禁清饮2 h, 经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 20200623)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 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 瑞马唑仑低剂量组(M1组,n=20)、 瑞马唑仑中剂量组(M2组,n=20)和瑞马唑仑高剂量组(M3组,n=20)。

1.2 评分标准

评估术中患者镇静情况使用MOAA/S镇静评分: 5分, 完全清醒, 对正常呼名的反应正常; 4分, 对正常呼名反应迟钝; 3分, 仅对大声和/或反复呼名有反应; 2分, 仅对轻微推动或轻微晃动身体有反应; 1分, 仅对疼痛刺激(挤压斜方肌)有反应; 0分, 对疼痛刺激(挤压斜方肌)无反应。 评估术后患者苏醒恢复情况使用Steward苏醒评分: 清醒程度: 2分, 完全苏醒; 1分, 对刺激有反应; 0分, 对刺激无反应。 呼吸道通畅程度: 2分,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1分, 不用支持可以维呼吸道通畅; 0分, 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 肢体活动度: 2分, 肢体能作有意识活动; 1分, 肢体无意识活动; 0分; 肢体无活动。 总分>4分方可离开手术室。

1.3 麻醉方法

入室后开放静脉, 监测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呼吸频率(RR)、 手指末稍血糖(Glu), 鼻导管吸氧2~4 L/min至SpO2达100%持续 5 min。 随后按照分组顺序分别注射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 批号: 12009102)或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江苏恒瑞医药, 批号: 200814AK), 待患者入睡后MOAA/S≤2分时开始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及静脉麻醉药, 置入鼻咽通气管(天津美迪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NF216; 批号: 08353201005)给氧, 氧流量2~4 L/min。 随后开始消毒手术, 间隔5 min行心电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开始10 min后监测血糖。 当患者MOAA/S评分>3分时, 在静脉泵注基础上追加丙泊酚0.25 mg/kg, 或甲苯磺酸瑞马唑仑2.5 mg/次; 若患者镇静诱导阶段在第5次追加给药后2 min MOAA/S评分>3分, 无法开始手术, 则改为用丙泊酚为补救药物完成手术。 其中P组: (丙泊酚 1.50 mg/kg+瑞芬太尼 0.10 μg/kg静注诱导)+丙泊酚3~5 mg/(kg·h) 静脉泵注[4]; M1组: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0 mg/kg+瑞芬太尼0.10 μg/kg静注诱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5 mg/(kg·h) 静脉泵注; M2组: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5 mg/kg+瑞芬太尼0.10 μg/kg静注诱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5 mg/(kg·h) 静脉泵注; M3组: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0 mg/kg+瑞芬太尼 0.10 μg/kg 静注诱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5 mg/(kg·h) 静脉泵注。 若术中HR<50次/min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0 mg; MAP降幅超过基准值20%或认为需要干预时静脉注射麻黄碱6~10 mg。 SpO2下降至90%以下时托下颌处理, 必要时行面罩加压给氧, 如继续下降无法回升同时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时立即暂停手术, 气管插管后在全麻下手术或取消手术; 如出现反流误吸, 将患者迅速调整为头低足高侧卧位, 充分吸引后气管插管, 生理盐水反复抽吸呼吸道4~5次至抽出液无色无渣, 同时静脉注射甲强龙40 mg, 随后根据患者情况继续手术或暂停手术送重症监护病房(ICU)进一步治疗; 如患者出现插管困难时, 手动人工面罩通气至患者清醒后在局麻下完成手术; 如术中出现心搏骤停则立刻暂停手术, 按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抢救。

1.4 观察指标

在面部微整手术麻醉诱导前5 min(T1)、 手术开始后5 min(T2)、 手术结束苏醒后(T3),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并比较术后恢复情况。 其中生命体征指标包括MAP、 HR、 RR、 SpO2及Glu变化。 苏醒质量包括定向力恢复时间及Steward苏醒评分。 此外, 记录追加药物次数, 患者心动过缓(HR<50次/min)、 血压下降(MAP降幅超过基准值20%或需要干预)、 呼吸抑制下降和/或RR降低(RR≤8次/min)[5]、 呼吸道梗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各组患者的年龄、 BMI、 ASA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及应激反应的比较

与P组相比, 在T2时点M1组MAP、 SpO2、HR、 RR; M2组MAP、 SpO2变化幅度较小, 生命体征更加平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3组Glu的变化较P组降低 (P<0.05), 余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与M2组相比, T2时点M3组HR、 RR、 SpO2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内比较, P组和M3组MAP、 HR、 RR、 SpO2在T2时点降低, T3时点恢复正常; 而M1和M2组MAP、 RR、 SpO2在T2时点降低, T3时点恢复正常,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lu变化除P组T2时点升高明显(P<0.05), 余各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各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2.3 各组患者药品追加、 定向力恢复及Steward苏醒评分的比较

与P组相比, M1组的药品追加例数明显增加(P<0.05); 在患者苏醒方面, M1、 M2、 M3各组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 Steward苏醒评分增高(P<0.05, 表3)。

表3 各组药品追加、 定向力恢复时间及Steward苏醒评分的比较

2.4 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M1组心动过缓、 呼吸道梗阻及呼吸抑制发生例数较P组明显降低; 而M2、 M3组心动过缓、 血压下降、 呼吸道梗阻及呼吸抑制发生例数较P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随着瑞马唑仑剂量的降低, 发生呼吸道梗阻、 呼吸抑制的比例也逐渐降低(P<0.05, 表4)。

表4 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比较 [n=20, n(%)]

3 讨论

医美手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而医美手术的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正规医院麻醉相关死亡率约为1/10万以下, 但私立医美机构因数量庞大、 医疗水平良莠不齐, 缺乏权威数据[6]。 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我院的麻醉方案为(丙泊酚 1.5 mg/kg+瑞芬太尼 0.1 μg/kg静注诱导)+丙泊酚3~5 mg/(kg·h) 静脉泵注的静脉麻醉。 但若丙泊酚的诱导剂量稍大或静脉泵注速度稍快, 则其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增多[7], 联合瑞芬太尼时更易产生呼吸抑制[8]。 而瑞马唑仑作用于GABAA受体产生麻醉作用, 集合丙泊酚与咪达唑仑二者优势, 具有超短效镇静, 循环呼吸副作用小; 通过酯酶代谢, 代谢产物无活性, 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小, 长时输注无蓄积[9], 患者恢复更加迅速、 安全性更好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呼吸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较丙泊酚轻, 但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 当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诱导量由0.1 mg/kg提高到 0.2 mg/kg 时将出现一过性呼吸循环抑制, 存在血压下降和呼吸频率降低, 但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 同时M各组心动过缓、 呼吸道梗阻及呼吸抑制发生例数较P组明显降低; 而M2、 M3组血压下降发生例数较P组明显降低, 不良事件发生率随着剂量升高而增加, 表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呼吸循环系统安全性更高。 Doi等[10]在一项瑞马唑仑在高危患者全麻运用中发现高剂量组[12 mg/(kg·h)]较低剂量组[6 mg/(kg·h)]相比, 血压下降发生率增高12.9%, 而在术后恢复、 不良事件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则无明显差异。 同时 Pastis等[11]在研究支气管镜的中度镇静时发现瑞马唑仑虽有一定的呼吸抑制, 但这种抑制作用具有一过性和可逆性, 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自身代偿功能加以恢复。 以上均提示瑞马唑仑在静脉麻醉中对于呼吸循环抑制小, 相比于现有静脉麻醉药更加平稳, 对于患者更加安全有效。

同时M1组追加药物次数明显多余M2、 M3组和P组, 而其余各组无差异, 表明低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诱导, 静脉泵注存在手术镇静不足(即MOAA/S评分>3分), 往往需多次追加药物以求得满意效果[12]。 瑞马唑仑在体内通过酯酶代谢、 苏醒较快。 M各组苏醒时间较P组平均缩短30%左右, Steward苏醒评分平均提高0.6分, 恢复质量好, 离开PACU更加安全; 倘若患者出现苏醒延迟, 可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特异性拮抗剂—氟马西尼进行拮抗, 大约 3 min 内可苏醒[13], 这是丙泊酚无法比拟的优点。 围术期血糖变化可反映应激状态[14], 本研究发现M各组血糖变化较P组降低, 甚至无高血糖状态, 这提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手术中显著降低应激反应。

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 一是患者均为年轻人, 二是样本量有限, 仅选取面部微整形短小手术进行研究, 在临床中普及还需扩大样本量, 拓展更多手术类型, 调整配伍用药并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患者呼吸变化。

综上所述,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可以安全地用于面部微整形手术静脉麻醉, 其中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中剂量(0.15 mg/kg)组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拥有患者循环呼吸抑制轻、 机体应激反应弱、 苏醒质量高、 并发症少的特点。

猜你喜欢
苯磺酸苏醒丙泊酚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叶酸治疗老年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价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植物人也能苏醒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