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鸟类新纪录
——白腰燕鸥

2021-08-18 14:13雷祖培温超然陈光辉刘宝权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燕鸥鸟类黑色

雷祖培,温超然,陈光辉,刘宝权

(1.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浙江 泰顺 325500;2.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3.瑞安市桐浦镇人民政府,浙江 温州 325200)

白腰燕鸥Onychoprionaleuticus属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鸥科Laridae 乌燕鸥属Onychoprion,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主要以小鱼为食,繁殖于库页岛及其东部海域、日本北海道、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南部,越冬于南方海域,在我国为过境旅鸟,记录十分稀少。我国境内有明确记录的省份和地区有广东、香港、台湾、福建和山东[1-3]。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的沿海最南端、濒临东海,与台湾省遥遥相望,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东与东南濒临东海,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陆地总面积为1 252.9 km2,海岸线长230 km。内海及领海面积有3 783 km2,沿海滩涂面积有97.24 km2。

2020 年5 月9 日,笔者在开展浙江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于浙江省苍南县霞关镇以西约16 km 处海域,用所携带的单反相机(佳能1DXII+佳能600MM f4.0 镜头)拍摄到一只单独飞行的鸥科Laridae 鸟类照片,位点坐标为120°41'43.6056" N,27°08'41.2398" E,经鉴定确认其为白腰燕鸥,属浙江省鸟类分布新记录[1,4-5]。

由图1 可知,白腰燕鸥的喙为黑色,额呈白色,头顶至后枕黑色,贯眼纹黑色,与头顶黑色相连;腰部呈明显的白色;初级飞羽淡灰近白,翼尖呈现黑色翼缘,翅内侧后方具明显的白色边缘;下体呈浅灰色,翅的腹面白色,次级飞羽端部暗黑色,形成一道狭窄的黑色后缘[6]。其外形特征与普通燕鸥东北亚种Sterna hirundo longipennis的非繁殖羽在形态上近似,二者均具白色的腰际和前额,但白腰燕鸥次级飞羽端部具有狭窄的黑色后缘,是二者明显的鉴别特征[2]。

图1 白腰燕鸥(拍摄人:陈光辉)Figure 1 O. aleuticus

图2 为当时拍摄记录到的白腰燕鸥的生境,该鸟被发现时正由南向北飞行,无捕食行为,推测正处于迁往繁殖地途中。

图2 白腰燕鸥发现点生境(拍摄人:陈光辉)Figure 2 Habitat of O. aleuticus

白腰燕鸥在香港有稳定的观测记录。1992 年8 月22 日,香港第一次记录到白腰燕鸥,数量在200 余只,是该鸟在繁殖地带以南的亚洲大陆第一笔记录,此后,在香港每年均被观测到[7]。2002 年,台湾有了第一笔记录,当地鸟友开始持续关注,其中,在 2002 年9 月记录到6 只,在2003 年8 月中旬到9 月中旬记录到73 只,在2004 年5 月记录到22 只[8]。另外,2009 年8 月31 日,在福建漳浦菜屿列岛附近海域记录到10 余只[2];2018年9 月22 日,在山东青岛市马儿岛附近海域记录到1 只[3]。

自1992 年香港首次记录到白腰燕鸥以来,至2020 年的28 年间,全国沿海各省份的分布记录不多,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白腰燕鸥非繁殖季多在远洋地区活动,迁徙季节远离大陆海岸迁飞过境,偶尔有个体会近大陆海岸迁飞或在近海岛屿极短时间停歇,因此不易被观测记录到。

据2018 年统计数据,白腰燕鸥在全球的种群数量约31 000 只,数量随年份呈下降趋势,IUCN(2018)将其评价为VU(易危)等级[9]。此次白腰燕鸥的发现为浙江鸟类多样性再添一笔珍贵记录。笔者建议沿海各省加强海洋鸟类的调查与监测工作,为我国海洋鸟类的迁徙规律研究及资源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燕鸥鸟类黑色
善于学习的鸟类
种间竞争对燕鸥繁殖生态的影响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黑色
鸟类的叫声
钟情夏天的北极燕鸥
漆黑一片
那个黑色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