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2021-08-22 14:53徐学纯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摘 要:立德树人是指学校要在育人工作中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首先是“立德”和“树人”。一个人学识非凡,但道德堕落,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危害社会。因此,学校必须在育人工作中重点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载体,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育、放学后配置实践工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启发、德育指导、德育熏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1-0015-02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和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统一的教材基础上,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选择和建构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选择“美好”的生活,即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使其在这种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美德;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向生活建设转变,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转变。道德与法治是完成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人文学科的发展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只有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认同所传递的价值观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和体验,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1]。

二、解疑释惑,教书育人

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惑,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无论是采用问卷调查还是对话的形式,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调查,讨论他们对某些方面关心的问题,以及学到了什么、收集到了什么,然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汇报。课堂上的温馨交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还使他们在获得内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了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了以德育人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根据生活而定的,选材要来源于生活,拓展要适用于生活,行为内化要应用于生活。教学内容和考题要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觉得学习这门课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试题要尽量围绕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事件,让他们能分清真假、分析善恶、分清美丑[2]。

三、以身作则,辨别是非

教师必须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厘清事实,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用真理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真假、美丑。因此,教师应认真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和回答[3]。课堂习题设计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的原则。教师首先应找出容易识别和回答的问题,然后找出较难识别和回答的问题,最后找出难识别或模糊的问题,让学生由易到难,一一作答。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观点和错误行为;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分析和识别问题的思维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针对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评价,并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引自己的行为,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的兴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生活,加强情感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来落实情感教育工作,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因为很多道德与法治知识较为枯燥、复杂,只凭借教师的理论讲解,学生是无法理解与接受的。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案例融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4]。

例如,在讲解“爱护公共设施”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小黄车被破坏的视频,甚至有的人为了把小黄车占为己有,为小黄车上了锁。这些都属于损坏、占有公共设施的行为,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通过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能意识到社会公德的缺失会造成很大危害。又如,在讲解和友谊相关的课堂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学生课堂中互相抄作业的案例,让学生判断案例中的这些学生的行为是否正确,通过这个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对友谊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学会和朋友正确相处。除此以外,教师可以把实践教学和立德树人融合在一起,以此给予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体验,使其在探究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升华情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再如,在讲解“服务社会”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志愿者实践活动,在开展实践活动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一些与生态环境污染有关的视频与图片,以及我国辉煌的发展历程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等;接着再带领学生去做一些保护环境的事情,如捡垃圾、植树等;也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五、激励评价,综合育人

对于可塑性强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分析学生的过去,还要看到他们发展的未来,可以从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以实现教学目标。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判断和评价是片面的、暂时的。要想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必须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内容,不仅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还要把评价延伸到课外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倾听各种声音,如可以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甚至自我评价。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实际生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和方法,注重知行统一。”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結  语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的主渠道,是“以德育才”的有效载体。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家庭作业和试题有机结合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德育目标,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志果.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1):12.

俞竹青.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5):28.

李冰芳.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20(08):34-35.

赵学栋.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5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2020年度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立德树人的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19A4L2YC6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学纯(1971.4-),男,江苏盐都人,中学高级教师,盐都区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