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为帆 驾驶语文之舟

2021-08-22 14:53徐志鹏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趣味课堂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优化语文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探讨的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只有基于兴趣的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以“趣”为帆,驾驶语文之舟,驶向遥远的彼岸,领略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学习,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笔者就如何构建趣味性初中语文课堂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1-0047-02

引  言

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到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一不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并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要构建趣味性课堂,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

一、利用多媒体构建趣味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丰富了课堂结构,改善了教学环境。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构建智能化、多元化的课堂,使学生的多感官系统得到全方位的调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

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一课为例,这节课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领略文章中的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虽然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日趋成熟,能够透过文字理解其背后的含义,但由于该诗意境大气磅礴、旷达豪迈,学生仅凭语言文字很难入情入境,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这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融合,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使其学习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为学生播放音乐《我爱你,塞北的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听觉上吸引学生,打开他们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音乐联想到北方豪迈的雪。在分析词的上阕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图画。明艳的色彩、多彩的图画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促使他们调动口、耳、眼、心等多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活动,在边读边思中,真正感受到“江山如此多娇”。此时,教师再进行下阕的秦皇、汉武的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该首词的中心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多媒体贯穿始终,通过声音、图画的轮番运用,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乐此不疲,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加速了教学进程,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借助表演构建趣味课堂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中考语文中,很多学生丢分最多的除了写作就是文言文。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翻译和理解能力。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一讲到底”,都是先让学生朗读,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讲解全文。文言文短小精悍, 距离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教师机械说教,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了厌烦甚至畏惧情绪。由此可见,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趣味课堂的构建,应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引入表演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2]。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九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并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为“借书学习”“拜师学习”两部分,让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宋濂、李秀才、前辈、老师等角色。为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还鼓励各小组开展“比一比”“赛一赛”活动,看哪组表演得最逼真。学生为了小组集体的荣誉,认真研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会查找词典或向教师、同伴请教。就这样,教师以表演为导火线点燃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欲望。经过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学生能有感情地复述课文,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诠释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品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外,通过角色互换,学生突破了语言障碍,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了作者的心里,与作者展开深层次对话。他们仿佛听到宋濂不是在劝学马君,而是在劝学自己,从而深化了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初中生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教师正是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入表演这一环节,将抽象的文言文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动作、神情,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有效突破了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有效问题构建趣味课堂

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虽然语文不像数学那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有效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紧扣课文的主题思想,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集趣味性、新颖性、探索性于一体的问题,用问题点燃课堂、激活学生思维[3]。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思想,教师并没有直接问学生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可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于勒成为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试想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见他会怎样?”这一富有创新的问题立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勾勒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有菲利普夫妇谄媚巴结的,有听说财产捐献后愤然离去的……无论哪一种答案都“万变不离其宗”,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深化了中心思想。

四、开展教学实践构建趣味课堂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不能将学习范围局限于课本,也要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打开封闭的课堂大门,将学生引入广阔的自然和纷杂的社会中,用鲜活的学习资源触及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在教学一些写景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直接面对自然景物,边观赏边思考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些景色的、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更加扎实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为了建构趣味化、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文本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最终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意识到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科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果。

结  语

总之,构建初中语文趣味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将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语文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參考文献]

王彦明.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70.

李俊彦.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当代家庭教育,2021(13):75-76.

陈忠文.从学生的阅读期待选择小说教学内容:以《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08):30-33.

作者简介:徐志鹏(1973.1-),男,甘肃武威人,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趣味课堂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例谈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策略
“趣味课堂”在技工院校语文课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