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通俗化教学研究

2021-08-22 14:53魏成斌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摘 要: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数学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通俗化,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探究了实现初中数学通俗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通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1-0059-02

引  言

如何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學习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往往也不同。故而,教师应尽可能增强数学教学的通俗性、易理解性,在实际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进行充分结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的通俗性,不断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一、实现教学情境的通俗化

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数学教学,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有研究指出,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情境越接近,知识接受能力越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一特性,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将通俗化、易于学生理解的生活元素和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中,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目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1]。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树叶、五角星等物品,然后提出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一下,我们观察的这些物体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我们能不能将对称轴画出来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折树叶、剪纸等方式,观察物品对折后轴两边是否完全重合,以此为契机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学生熟悉的物品,能够将数学知识以通俗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理论知识。为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是否一样?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由于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熟悉的物品,学生已经对轴对称有一定的了解,此时,学生再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也就变得更为简单清晰、通俗易懂了。在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有一定认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这样,通过实现教学情境的通俗化,不仅能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便于学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二、实现知识应用的通俗化

数学是一门和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具备的生活经验等,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知识应用的生活化与通俗化。初中生仍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等特点,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及分析能力,对数学知识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相较于小学阶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组织合适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通俗化,让学生在通俗化的教学活动中深入理解、应用知识,培养良好的思考、分析及应用能力[2]。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进行观察,如井盖、钟表、车轮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这些物品做成圆形,而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教师通过列举这些通俗化的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相关知识,并学会以数学思维来感受、认知日常生活实际,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实现数学例题的通俗化

例题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数学教学的常用手段,对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相关数学知识有显著作用。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对例题的讲解、应用,甚至会采用“题海战术”,以达到利用例题训练来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然而,若教师只是单纯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容易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例题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注意例题设计的生活化、通俗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魅力。教师应通过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3]。

例如,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同时包含较多数学思想,学生理解难度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俗化、生活化的例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初中毕业后,我们就要开始高中生活,为了便于联系,妈妈为你置办了一部手机,在办理手机卡时,营业厅有两种不同的业务形式,一是零月租,但是每分钟通话需要支付0.4元话费,另一种是每月有20元月租,但是每分钟只需要支付0.2元话费。那么,哪种业务形式更实惠呢?这样通过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以通俗化的形式呈现数学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与解决中,让学生在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结  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初中数学也是一门和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生活化、通俗化教学素材,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学生呈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而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曹迎春.课堂生活化,数学通俗化:浅谈初中数学中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7(17):33.

段星浩.课堂生活化,数学通俗化:浅谈初中数学中的生活化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0):89-90.

查宏明.中心对称图形教学为视角的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分析[J].中外交流,2019(03):163.

作者简介:魏成斌(1971.12-),男,福建霞浦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获霞浦县“教坛新秀”、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