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大学生生活指导的策略研究

2021-08-23 17:27张建双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张建双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精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依然突出。加强对大学生生活的指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激励约束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坚持宏观引领与微观关爱相结合,坚持广泛引导与个性指导相结合,坚持主题鲜明与形式多样相结合,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34-02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高校也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这既是对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现状的科学定位,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大学生生活指导工作应运而生。切实有效开展生活指导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是使大学生自觉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大学生生活特点及高校大学生生活指导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进步明显,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较之以往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一)当前大学生生活呈现的特点

1.生活思想的个性化。当代大学生被称为“互联网大学生”。他们的个人成长阶段与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时间相吻合。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多元文化的交融交锋、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对大学生的生活思想产生了冲击,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呈现出追求个性化、品质化的特点。在消费思想上,大学生追求衣物的设计是否标新立异、是否能够体现个人气质;在消费行为上,大学生喜欢去有“情调”的咖啡厅,也会不远千里观看自己喜欢的偶像的演唱会。他们崇尚个性,敢为自己的喜好买单的特点十分鲜明。

2.生活态度的安逸化。最近几年,“佛系青年”“佛系人生”一度成为网络热词,而“八卦文化”“丧文化”也在大学生中拥有一定的拥趸。部分大学生好逸恶劳,沉溺于游戏、娱乐节目,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部分大学生投机取巧,平时不努力学习,寄希望于考试时抄袭作弊。舒服自在、自我陶醉、过度娱乐、不思进取是部分大学生生活态度安逸化的突出表现。

3.生活行为的虚拟化。生活行为的虚拟化主要体现在交流方式的虚拟化。一方面,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交流、情感的表达及情绪的宣泄,缺乏与人面对面沟通的勇气和技巧;另一方面,大学生喜欢用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给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意见和建议时,多会采取匿名的方式。虚拟环境、虚拟方式的背后体现的是大学生不敢面对现实社会的焦虑和矛盾。

(二)高校大学生生活指导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工作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普遍的做法是以行为管理、心理咨询代替生活指导,没有树立“生活指导就是生活育人”的概念,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生活指导中。

1.行为管理等同于生活指导。目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内涵没有明确的认识,往往将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等同于生活指导,普遍存在“以管理代替引导,以惩罚代替帮助”的工作模式。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往往存在反复性,治标不治本,没有让大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也就无法持续进行。

2.心理咨询替代生活指导。目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内容与对象不够明确,简单地认为生活指导是对生活中存在行为问题的大学生进行的,主观认为其存在心理问题,因而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干预。这反而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大学生生活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内在逻辑

个人价值观受到自身生理因素、自身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会有价值观上的差异。国家的稳步发展需要一种共同价值观的引领,即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凝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前进的唯一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逻辑所在。”[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是引导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构建与反思,推动人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校大学生生活指导,是对全体在校学生进行的,围绕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开展的指导工作,旨在引导大学生掌握生命价值,发掘生命意义,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促进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共存。在此过程中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指引方向、调整偏差、弥补不足的作用,进而构建团结友爱、文明和谐的校园生活,而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中的目标指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大学生生活指导的策略

大學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容易在行为上产生偏差。因此,除了课堂教育、谈心谈话这些传统的教育手段之外,需要从大学生生活本身入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主动占领日常生活这个主战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生活、指导工作。

(一)坚持目标激励与过程约束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生活指导中既有激励作用,也有约束作用。激励作用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倡导,激励大学生向上向善,是对他们进行价值传递和行为引导的关键措施。约束作用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认的行为准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是实现思想内化与行为外化转变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目标激励,也要结合社会公德,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过程约束,使大学生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二)坚持宏观引领与微观关爱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班、团会等是高校从宏观方面开展生活指导相关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普遍性的教育方式。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个性鲜明、自主性强是他们的标签。因此,高校在继承宏观引领工作方式的基础上还要创新,并且要考虑特殊性的存在。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指导、提高生活指导效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微观关爱,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关心指导。例如:对劳动意识较差、不愿意打扫寝室卫生的学生的管理,不能仅仅是批评教育,更需要通过中医理论上的“望、闻、问、切”方法了解其生活习惯,掌握其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关爱其成长发展的角度进行引导,做到“教育无言”,促使其主动进行思想与行为的有效转变。

(三)坚持广泛引导与个性指导相结合

2019年,国家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在新时代下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活指导,要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校园原创作品、专家学者宣讲报告、典型人物事迹报道等,以形式化、具体化的方式广泛开展精神引领与价值指导工作。此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文化健康、时代的精神方向[3]。因此,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日常化,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相结合,与大学生个性特征相结合,抓住大学生生活上的需求点开展具体的指导工作,使大學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正能量,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洗礼和行为感化。

(四)坚持主题鲜明与形式多样相结合

加强大学生生活指导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牢牢把握工作的正确方向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以坚持集体主义为原则,这个主题必须鲜明。

在生活指导实践形式上,要开阔思路,从大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激发、支持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要引导大学生自主设计实践形式、自主参与活动管理、自我进行总结评价,继而推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与行的良性互动。

正确人生观的确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将其融入具体工作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守正创新中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晗,张福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生活化的困境与策略探析[J].社科纵横,2019(7):120.

[3]周开权.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42.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