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疫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1-08-23 17:27张东艳解红勋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思想政治工作

张东艳 解红勋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常态化防疫下,有效落实防疫措施,就要建立常态化的防疫秩序;有序推进复学复课,就要关注校园防疫安全和师生身心健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的辩证关系,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在疫情防控的科学宣传和防疫共同体的建立方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适性,为高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复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疫;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42-03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现阶段,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已经好转,但“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形势依然严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对普通高等院校来说,有效落实防疫措施、有序推进复学复课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常态化防疫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复而开展,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积极落实防疫措施,为复学复课保驾护航。常态化防疫下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协调好疫情防控与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态化防疫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正值全国高校寒假期间。随着寒假临近结束,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各类学校要加强寒假期间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要求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当前,国内疫情形势出现战略性好转,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疫情防控形势更趋复杂和严峻。党中央以对全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出常态化防疫决策,这是在审时度势、继续巩固前一阶段防疫成果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防疫策略。常态化防疫,意味着疫情防控的持续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常态化防疫下,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复必须同有效落实防疫措施统筹推进。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印发《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开学前、返校途中、开学后三个方面就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和防疫措施的落实做出了针对性指导和具体要求。但高等院校不同于中小学,不仅涉及学生规模较大,而且面临学生跨区域、跨省际的大规模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疫情防控的困难度和复杂性。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严峻形势下,常态化防疫下的复学复课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首先,常态化防疫意味着建立常态化的防疫秩序。不可否认,学校复学复课标志着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形势依然严峻。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复,并不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过去时”,因此常态化防疫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常态化防疫秩序的建立作为落实防疫措施、推进复学复课的首要任务。根据《方案》,复学复课以后,返校学生和教职员工需要按照常态化防疫的要求每天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采取晨、午检的方式实行“日报告”制度,校园实行封闭化管理,学生在校园中避免聚集,校园内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包括图书馆、教室、宿舍要定期消毒[1]。实际上,落实上述防疫措施不仅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而且需要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建立常态化防疫秩序,就是要将防疫措施的落实深入到每一位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内心。因此,疫情防控将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一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都直接关系着校园安全。2020年春节以来的防疫经验告诉我们,防疫措施的严格落实需要每个人的密切配合,而切断病毒传播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每个人加强自我的管理和监测。如实报告自身健康状况,不瞒报、不漏报,应该成为常态化防疫的共识和底线。校园常态化防疫秩序的建立是确保校园安全和师生及其他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其次,常态化防疫下需要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学复课的辩证关系。校园防疫秩序的建立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校园生活方式的改变,甚至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比如,封闭式的校园管理必然会影响学生日常的出入,而为了避免聚集,学生食堂需要实行错峰就餐,特别是校园及公共场所如图书馆、教室、宿舍等的定期消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上述地方的停留和使用。事实上,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统筹兼顾疫情防控与复学复课,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疫情防控是保证,而复学复课才是目的。常态化防疫下,有效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恢复的前提是校园安全,落实防疫措施与推进复学复课并不存在直接矛盾,但在有效落实防疫措施的同时如何避免或尽力降低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校园管理中需要寻找的平衡点。

最后,常态化防疫下师生及其他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常态化防疫意味着疫情防控的长期性,校园常态化防疫秩序的建立需要采取封闭管理的模式,如果学生长期封闭在有限的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造成心理压力,使之产生憋闷、压抑等不良情绪。特别是教职员工长期处在复杂的疫情防控压力下,出于校园安全责任的考虑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的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院所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要关注疫情下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一阶段疫情防控造成的紧张形势随着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的正常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高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师生及其他員工的紧张情绪。众所周知,高校校园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缩影,虽然存在相对的独立性,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校园因其人员的密集性而成为防疫重点。因此,封闭化的管理是有效切断校园与社会之间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方式。当前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师生及其他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

总之,常态化防疫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体现在疫情防控技术的落实,更要统筹兼顾疫情防控与复学复课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确保校园安全和师生及其他员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复。正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积极探究新思路、新策略,对有效落实防疫措施和有序推进复学复课具有重要意义。

二、常态化防疫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建立常态化防疫秩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两个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復保驾护航。

(一)加强科学防疫的宣传,树立常态化的防疫意识

常态化防疫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正视疫情防控给高校教育教学秩序带来的新变化,将常态化防疫举措的落实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相结合。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就是要以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树立疫情防控意识,从战略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推动复学复课、恢复教学秩序的正常化,更要加强科学防疫的宣传和落实。根据《方案》要求,推动复学复课应该把防疫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好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同时,复学复课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错峰就餐、校园公共设施定期清洁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的实施应该成为校园生活的常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方面要从科学防疫的角度使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认识到上述防疫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从政治高度使大家认识到“做好自我防护”对于大家乃至整个校园的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树立“自己安全则大家安全、校园安全”的责任意识,常态化防疫秩序的建立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

(二)依靠新媒体技术,精准服务学生和教学

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常态化防疫意识的培养和建立需要每一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更需要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常态化防疫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保障校园安全和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无论是寒假期间还是“线上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不曾缺位或掉线。学校和院系等管理部门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等借助新媒体技术如微信、校园APP等网络工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强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引导,提高广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使命精神。建立常态化防疫秩序,有序推进复学复课,需要每一位学生和教职员工树立科学防疫意识,适应疫情防疫中的生活方式,乃至形成习惯。疫情防控不仅是具体和长期的过程,而且将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在常态化防疫秩序下,戴口罩将成为一种共识,而学生和教职员工需要通过微信、校园APP等完成每天的“打卡”“晨、午检”等事务。据此,无论是学校、学院还是辅导员、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和教职员工每天的报告情况监测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为落实防疫措施提供参考数据。同时,辅导员和班主任也要通过微信、校园APP等新媒体技术精准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只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有效落实防疫措施、精准服务学生和教学作为工作重心,才能切实保障复学复课后的校园安全和师生及其他员工的身心健康。

(三)树立全局意识,构建校园防疫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战疫经验告诉我们,面对疫情,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建立常态化的防疫秩序“一个都不能少”。复学复课后,封闭化校园防疫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将学校与社会隔离开来,事实上构建了一个独立的“校园防疫共同体”。其中,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引导复学复课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树立全局意识,共同构建校园防疫共同体。在有效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的同时,引导学生和教职员工自觉保护好自己,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接触,做自我健康的“守护者”、校园安全的“关爱者”。要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中强化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患难”,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需要强调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关注封闭化管理中的“流动因素”。在校园防疫共同体中,教职员工因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总要进出校园,不可避免地“被动”接触校外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校园防疫中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校园防疫中,要尤其关注教职员工这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校园防疫中的中坚力量。教职员工在认真学习和落实各项防控制度的同时,要树立全局意识,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将自身健康与校园防疫安全和学生身心健康联系起来,做好自我防护,维护校园防疫秩序。

(四)以战疫故事引导学生,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社会各界涌现出众多战疫英雄和故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医护人员到快递小哥,从武警战士到社会工作者,无数逆行者响应国家和人民的召唤,“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个人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战疫英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来的伟大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质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实际上,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同行者,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把青春融入到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众多“90后”“95后”不畏牺牲、勇于奉献,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坚守岗位、毫不退缩,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常态化防疫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把战疫故事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战疫故事,探索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

面对疫情防控与复学复课的双重压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更加具体、明确和紧迫。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防疫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复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适性[3],自觉把疫情防控与复学复课结合起来,建立常态化的防疫秩序和校园防疫共同体。常态化防疫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更加精准的服务意识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EB/OL].(2020-04-13)[2020-11-09].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4/14/content_5502169.htm.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张毅翔.从自适、自觉到自为:重大疫情应对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20(3):28-32.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思想政治工作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