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2021-08-23 17:22杨仲基徐岸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评价

杨仲基 徐岸峰

摘    要: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常态,然而混合式教学评价的数据来源多样、数据结构各异、数据类型复杂,构建科学合理可靠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尤其重要。文章在对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研究现状评述的基础上,从评价原则、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结果四方面提出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设计评价指标、打分规则和量化方法,提出评价体系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评价;多源异构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61-02

后疫情时代,面对面讲授式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常态。由于这种教学模式重构了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活动,因此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对于这种全新模式的教学效果,各方尚未形成一致结论,根本原因在于混合式教学评价主体、数据来源、数据形式等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学生多个主体和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等多个教学环节都形成了对教学效果评价有益的数据,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来自不同主体、多个教学环节的数据成为评价混合式教学效果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评述

第一,在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方面,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受到学习动机、同伴交互、课程结构、教师反馈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使用学生满意度指标来衡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然而评价更应指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行为、态度和学习成果评价。

第二,在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研究方面,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混合式教学涉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互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2],虽然有学者提出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加突出过程性,并依据线上和线下学习行为记录,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和教学安排[3],但是针对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不多。

第三,在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选择首先要遵循全面性原则,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为此,线上课程时间长度、线上作业质量、线下参与度等指标都被用于评价混合式教学效果[4-5]。

综上所述,虽然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中已经开始运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但尚未构建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线上教学的便捷性和线下教学的交互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了比传统线下教学更多的客观数据,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并结合教师主观判断,才能更好地評价混合式教学效果。因此,应从评价原则、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四个方面,构建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一)评价原则

开展混合式教学时,线上和线下产生了多种类型的数据,数据类型多样、结构不统一、形式不一致。为此,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必须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二)评价主体

以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必须鼓励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互补充的评价主体系统。

(三)评价内容

混合式教学强调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因此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内容必须同时包含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对不同维度下的具体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四)评价结果

制定符合数据规律的打分规则,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评价结果。

表1设计了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效果指标体系、打分规则和具体的量化方法。

三、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应用策略

(一)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每门课程在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设计,筛选符合课程教学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可以将出勤率、课堂活跃度、学习笔记等指标纳入过程评价的二级指标,指标权重的设计建议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调整,一般采用平均权重。

(二)评价指标打分规则应用

由于各类指标的数据量纲不一致,在指标打分中建议使用表1设计的等级排序打分方法,因为使用相对数值排序代替绝对数值排序有效避免了多源异构数据之间无法比较的问题,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对打分规则的描述进行优化。

(三)量化方法应用

建议使用表1中设计的量化方法,除此之外,还有最大和最小值、三角模糊数等更加精确的指标量化方法,但其可操作性不强,极易造成计算程序繁杂,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额外负担。

(四)评价主体选择

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评价,建议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更多地加入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尤其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更好地改进混合式教学设计。

(五)评价结果应用

建议对两个维度及所有二级指标进行分类分析,同时进行整体指标体系结构性分析,对于得分偏低的维度指标和二级指标,寻找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教学设计优化。

文章构建了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设计了具体的指标、打分规则和量化方法,提出了评价体系应用策略。一方面为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为教学评价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未来应根据具体课程的实践效果进一步优化评价流程。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翻转课堂的学生满意度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3):98-105;116.

[2]郑静.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44-48.

[3]谭伟,顾小清.面向开放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估指标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2):126-130.

[4]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5]徐震,杨蕾,方国贤.基于MOOC的混合式高校课程教学方案设计[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5):58-60.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