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训中意念、节奏和动作训练研究

2021-08-23 06:57高倩
大观 2021年6期
关键词:节奏训练

高倩

摘 要:在进行舞蹈基训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是需要按照舞蹈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训练。因此,初学者在学习舞蹈时可以先进行站姿训练,然后逐渐过渡到单一动作训练和组合动作训练。舞蹈授课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将动作训练与意识训练、节奏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快速地提升舞蹈初学者的舞蹈技巧和素质。

关键词:舞蹈基训;意念训练;节奏训练;动作训练

舞蹈的学习是技巧和专业技能共同训练的过程,舞蹈表演者首先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然后才可以运用相应的舞蹈动作和技巧来展现美、表达美。舞蹈的学习并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耐心、恒心,在进行长时间、针对性的训练后才能够真正地取得预期的舞蹈艺术效果。通常情况下,初学者参与舞蹈的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基础动作的训练,也就是舞蹈基训。在舞蹈基训中需要进行三种方向上的训练,分别是意念训练、节奏训练以及动作训练,而这些训练并不是独立的,需要同时进行。

一、舞蹈基训概述

舞蹈基训就是舞蹈基础训练。进行舞蹈基础训练的目的是提升舞蹈表演者对舞蹈的演绎能力。由此可知,舞蹈基本功在舞蹈表演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果舞蹈表演者不能掌握舞蹈基本功,那么在演绎舞蹈中必然无法展现舞蹈的艺术美[1]。同时,由于舞蹈的演绎是由各种不同的舞蹈基本功组合起来的,所以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就显得非常必要。舞蹈基训作为一门可操作性强的基础课程,不仅需要舞蹈表演者熟练掌握相应的舞蹈动作,还需要舞蹈表演者能够将舞蹈动作与舞蹈节奏、意念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舞蹈动作与舞蹈节奏、意念相结合的目的是增强舞蹈表演者舞蹈动作的协调性、规律性。如果舞蹈表演者在跳舞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那么就无法将动作优美地完成;如果舞蹈表演者没有根据相应的节拍来跳舞,那么就无法展现舞蹈的魅力。因此,在日常的舞蹈基训中,舞蹈老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舞蹈意念训练、舞蹈节奏训练和舞蹈动作训练[2]。

二、舞蹈基训中的意念训练

在舞蹈基训中对舞蹈表演者的舞蹈意念进行训练,其实就是控制舞蹈表演者的心态和意识。舞蹈老师通过训练学生的意识,使其最终能够实现身心共同接受训练的结果。换句话说,只有舞蹈表演者真正地运用自己的意识来引导自己的身体完成相应的舞蹈动作,才能够真正地达到身心舒展的成效。如果舞蹈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是将舞蹈进行动作分解的教学,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意识控制,那么不仅会使学生的舞蹈动作做得僵硬难看,还无法演绎出舞蹈的艺术美感。因此,在进行舞蹈意念训练的过程中不应该单独地训练舞蹈表演者的意识,而应该将其融入舞蹈动作中进行[3]。

在对舞蹈站姿进行意念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能够按照正确的站姿挺胸收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用心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合理地调整呼吸的频率来感受意念,还应该采用胸腹式呼吸和快吸慢呼相结合的方式来感受在气息控制下的舞蹈站姿是怎样的。

在舞蹈基训中进行关于蹲的意念训练时,与普通人蹲下的方式有所不同,它不仅需要收腹、收臀,还需要在蹲下的过程中保持上身与地面时刻处于垂直的状态。蹲的动作可以分解为蹲下、起来,蹲下动作的气息是保持向下的,而起来的气息应该保持向上。由于难以将学者的意念实体化,所以在进行舞蹈演绎的过程中它经常以一种舞蹈表演者的感受和体验而存在,因此在进行意识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气息来完成感受式的意念训练[4]。

在对腰部进行意念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单一地进行,应该结合其他的动作进行组合式的训练,如下前腰、下后腰、下旁腰、拧腰、斜腰等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在下腰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气息的转换,如采用快呼慢吸的方式来感受动作变化中意念的瞬间变化。这种通过转变呼气吸气方式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意念的训练和控制,从而提升舞蹈表演者对舞蹈动作的演绎能力[5]。

三、舞蹈基训中的节奏训练

在进行舞蹈基训中的节奏训练时,舞蹈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节奏的含义,即在进行舞蹈演绎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分解后的舞蹈动作所占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做出的舞蹈动作速度也是不同的,这些就形成了不同的舞蹈节奏。为了增强节奏训练的有效性,舞蹈老师会在日常的舞蹈教学过程中采用数拍子的方式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当然,也可以运用音乐来让学生们尝试去找一下舞动动作的拍子。此外,舞蹈中的节奏并不仅仅代表节拍,还是节拍次序、强弱变化的规律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舞蹈老师应该结合相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节奏感,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舞蹈节奏控制能力[6]。

在进行实际的舞蹈节奏训练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分解后的舞蹈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还需要对组合在一起的舞蹈动作进行节奏训练,并且在学完所有的舞蹈动作后加强对组合性舞蹈动作的训练。因为只有加强对组合性舞蹈的节奏训练才能够真正地做到协调、优美地完成整个舞蹈的演绎。

四、舞蹈基训中的动作训练

(一)站姿训练

舞蹈老师在对舞蹈初学者进行站姿训练时,为了保证训练的有效性,会将站姿训练分解成上肢训练、下肢训练以及头颈部训练。在进行上肢训练中,学生不仅需要抬头挺胸进行呼吸,还需要保持肩膀的放松张开。舞蹈老师在此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夹板的方式。在进行下肢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体会腰部拉开或是上提的感受,一般会采用双臂上举合掌法来进行训练,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应该呈八字站立,并且提臀。而在进行头颈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感受脖子向各个方向移动的感觉,常用的训练方法是用力将头向前、后、左、右方向进行延伸[7]。

(二)单一动作训练

单一动作的训练主要包括运用腿和手臂的旋转、跳跃、翻身等舞蹈动作。其中,旋转可以分解成原地转、空中转以及行进转。舞蹈老师让学生进行原地转训练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旋转动作发力以及维持身体平衡等相应的舞蹈技巧,进行空中转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身体在空中旋转过程中的体态展现,进行行进转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在行进过程中身体重心发生的变化。跳跃训练是为了增强学生弹跳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塑形的功效。跳跃训练是根据人体对地面发力之后地面对人体产生的相互力来完成跳跃动作,一般情况下可以分解成双脚蹦起来又落下、双脚蹦起来单脚落下以及单脚蹦起来单脚落下。翻身训练是以人体的腰部为轴心做出拧、倾、仰、旁提的形态,训练中可以借助一些外物。

(三)组合动作训练

舞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组合动作训练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尝试对整个组合动作进行分解,使其能够感受到局部和整体的概念。然而由于每个学生对每个组合动作和单一动作的表现方式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舞蹈老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并且在照顾多数学生的舞蹈动作演绎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丰富的舞蹈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舞蹈教学规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律动感、动作演绎的节奏变化以及连贯动作的展现形式。

舞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组合动作训练之前,可以先从单个动作开始进行教学,然后根据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情况,逐步增加新的动作,加强学生对连续动作的学习,最终完成组合动作的训练。舞蹈老师在此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每个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演绎情况,不要一次性在组合动作训练中加入多个动作,因为这样不仅会降低舞蹈教学的效率,还难以提升学生的舞蹈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在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学生肢体表现的僵硬感,应该对学生进行意念训练、节奏训练和动作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按照站姿、单一动作、组合动作的顺序展开,使舞蹈表演者最终能够在舞蹈动作中感受到意念与节奏的应用,从而向人们表现出舞蹈的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于艳军.谈舞蹈基训中节奏与意念[J].科技资讯,2017(26):237.

[2]晏妮.高职高专舞蹈基训课教学反思[J].北方音乐,2018(24):159-160.

[3]魏俊.论舞蹈基训课教学中的科学训练[J].艺术科技,2015(12):254.

[4]来雅莉.试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基训[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14-115,128.

[5]聂允.论舞蹈基训课教学中的科学训练[J].音乐时空,2016(7):153-154.

[6]喻佳.关于舞蹈基训课中跳跃训练方法的思考[J].艺海,2016(8):78-79.

[7]袁艳.幼师舞蹈基训教学的思路与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6):267.

作者单位: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节奏训练
小小节奏玩转课堂
通过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多声部表现能力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探小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教专业舞蹈教学《节奏训练》中的运用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