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尊小弟”撞脸安徽“尊大哥”

2021-08-23 08:25程露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龙虎兽面浮雕

程露

安博兽面纹尊

三星堆龙虎纹尊

不久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再次发掘,新的考古发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古蜀文明的神秘辉煌又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大口尊、青铜罍、顶尊跪坐青铜人头像、玉琮、金面具等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正在考古工作者的手中缓缓揭开神秘的面纱,全国博物馆界都在火爆地寻找三星堆“撞脸”文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安徽出土的两件与三星堆“撞脸”的文物吧!

1957年6月,在安徽阜南县月牙河畔,一位农民在捕鱼,一网撇下去,捞起了8件商代中期的青铜器,尊、爵、觚、斝各两件,保存完好。这两件大口折肩尊,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

兽面纹尊,现藏安徽博物院。高47厘米、口径39.3厘米。大敞口,折肩,鼓腹,圈足。颈饰三周凸弦纹,肩饰云纹,分置三兽首,兽首间用镂空云形扉棱分隔。腹部饰三组浮雕兽面纹,圈足饰两周凸弦纹,并分置三个“十”字形镂孔。大口、折肩、斜直腹、高圈足,腹部的浮雕兽面纹,无一不与三星堆出土的铜尊神似。

而與兽面纹尊同时出土的龙虎纹尊,更是与1986年发掘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龙虎纹尊几乎一模一样。

龙虎纹铜尊,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高50.5厘米,口径45厘米,形制与兽面纹尊基本相同,肩、腹部纹饰不同。肩上浮雕三条曲折蜿蜒的龙体,结实有力,龙首圆雕,双目圆睁,炯炯有神,口部大张,双角竖立。龙身饰菱形纹。腹部饰三组高浮雕双身虎食人纹,中间为一凸出器表的立雕虎头,虎眼圆睁,双耳上翘,张口露出狰狞獠牙,噙住其下人首,虎首两侧各伸出一强劲粗壮的虎身。虎口下为一双臂向上屈伸、两腿向下蹲曲的人形,人身两侧各有一夔龙纹。每组纹饰间各有一道云纹扉棱与龙首相对应。腹部满饰卷云纹。圈足上有三个“十”字形镂空,下饰椭圆目的兽面纹。

再来看下三星堆出土的龙虎纹尊,高43.3厘米,口径21.6厘米。乍一看,无论是形制、纹饰,与阜南龙虎纹尊都堪称是“孪生兄弟”。但是仔细分辨,就会发现阜南龙虎纹尊口大于肩,腹部较深,圈足稍矮;三星堆龙虎纹尊口径小于肩径,腹部稍浅,圈足较深。纹饰布局虽然相同,但是阜南龙虎纹尊龙虎身姿矫健,高浮雕于器表,纹饰线条深竣有力:三星堆龙虎纹尊龙虎四肢僵硬,缺乏生气,身体扁平,线条软绵迟滞。三星堆龙虎纹尊年代稍晚于阜南龙虎纹尊,时代为殷墟一期。

大口折肩尊,是商代重要的大型酒器,二里冈期开始出现,殷墟时期流行,其后就逐渐被觚形尊所取代。阜南与三星堆出土的这三件铜尊,从形制上看,与中原地区二里冈到殷墟早期的尊没有差别。最大的特色在于装饰纹样,尤其是虎食人纹,这种纹饰是目前所见青铜礼器上最早的虎食人纹,在长江流域青铜礼器上多有发现,湖南还出土过著名的虎食人卣,但是很少见于中原地区的青铜礼器。其铸造方法,更是极为特别,器表高浮雕,器腹内壁随器表浮雕纹饰走向而凹凸不平,使得器物厚薄均匀,有力地保证了浇铸的成功率。这种铸造技术在南方青铜尊、罍等器物上多见。

阜南出土的两件青铜尊,造型端庄大气、纹饰精美独特,铸造技术高超,很可能是淮河流域的青铜工匠在吸收中原先进青铜文化的同时,在本地铸造的。这种“凹凸”法的铸造技术发明后,顺着长江一直向西传播,对南方青铜器影响颇深。阜南与三星堆虽地隔千里,却出土了形制、纹饰如此相似的青铜器,可见三千多年前位于长江上游的古蜀人民,与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都有着广泛而全面的互动与交流,正是在这种交流与互动中,最终创造出了辉煌灿烂、为世界瞩目的古蜀文明。

猜你喜欢
龙虎兽面浮雕
常州龙虎塘街道全力破解餐饮行业审批监管难题
浮雕圆圈
自然风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蕝”部小议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蟋蟀争霸赛
浅析殷周时期复合兽面纹饰
出错的浮雕
良渚玉器神人兽面像的真相
龙虎天师颂